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说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说郛

说郛

笔记丛书。元末明初陶宗仪编。一百卷。原本已佚,近人据明钞本配齐,有涵芬楼排印本。系选辑汉魏至宋元的各种笔记汇编而成,每书略存其大概。于经史诸子及诗话、文论等,也有采入。引书达六百余种,其中少数作品世无传本。另有一百二十卷本,系清姚安陶珽所增订,采用之书达一千余种,惜错误较多。

☚ 辍耕录   明清近代 ☛

《说郛》

《说郛》

《说郛》100卷,元陶宗仪纂辑。陶宗仪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学者,他荟萃数百种经史笔记杂录,编录成这部多达百卷的大书。因杨雄《法言》有“天地万物,郭也;五经众说,郛也”之语,故书名取为《说郛》。

《说郛》共辑录秦汉至宋元各类典籍600余种,大部分书籍都是摘抄其片断内容,少数篇幅较小的则录其全文,体例与宋人曾慥所辑《类说》相近。后人对陶宗仪这种肆意删节古籍的作法常加以指摘,甚至有人认为某些书籍原本的失传,就是因为《说郛》的节本所致,但是清初李际期就曾评价陶氏的功过说:“使时无纂辑,将尺简不传,则节与缺又不足病也”。生在元末的陶宗仪,能够看到许多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的典籍,《说郛》所录600多种书籍,其中约有一半今天已经失传,或者传本散佚不全,而可以据《说郛》斠补。如唐崔令钦《教坊记》、宋尤袤《遂初堂书目》、陆游《老学庵续笔记》等等重要典籍,皆赖《说郛》得以保存至今。从古籍辑佚来说,《说郛》更是取之不尽的宝库。清人马国翰所辑《玉函山房佚书》,汇辑佚书500余种,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从《说郛》中辑出来的。此外,《说郛》在古籍的校勘上也同样具有非凡的功用,陶宗仪所抄录的书籍,全都是元代以前的抄刻本,用它来校正流传至今的各种古籍,从书名、作者、卷数到书的内容,都有许多的不同。《说郛》编成后仅靠抄本流传,明末清初,陶晬对此书进行重辑和续补,经他重编的《说郛》共120卷,引书达1250余种,但是其中错误数不胜数,杜撰作者、杜撰书名、一书分为数书等等情况都有所见,而且原本《说郛》中所载许多种书又被陶珽删去了,因此陶珽虽以续补为名,而他重编的《说郛》实际上却是改头换面、自成体系的。陶珽《说郛》于顺治四年(1647)由宛委山堂刊刻行世,此后陶宗仪的原本《说郛》就逐渐隐晦不传了,因此清初周亮工就慨叹说:“自刻本《说郛》出而《说郛》亡矣”。1927年,张宗祥根据京师图书馆所藏6种明钞《说郛》残本进行配补,重新编齐了陶宗仪的百卷本《说郛》,并由商务印书馆排印问世。1986年,北京市中国书店将这个本子影印出版。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说郛三种》,包括商务印书馆《说郛》100卷、宛委山堂本《说郛》120卷及《说郛续》46卷,是目前最完备的本子。


古籍名著《说郛》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 可可诗词网

说郛

 《说郛》是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一部大型综合性丛书,元陶宗仪辑。原本已无可考见,据杨维桢《序》及孙作《小传》所称为一百卷。书名刺取《扬子法言 ·问神》:“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句,意为五经郛众说,众说可为五经辅。是书陶氏辑而未刻,后佚其后30卷,明弘治中上海郁文博补足之,又删其与《百川学海》重复者36种,其后明人黄平倩又加删窜。今本中与《百川学海》重复者具在,又非郁本之旧。明代仅有抄本数种流传,今存的有明钮氏世学楼抄本残存97卷、原傅氏双鉴楼藏明抄本100卷(为三种明抄之合璧,即弘农杨氏抄本、弘治18年抄本、吴宽丛书堂抄本)、明抄残存91卷本、明抄残存61卷本、明滹南书舍抄本残存55卷、明抄残存52卷本、明抄残存45卷本等。刻本有清顺治三年(1646)李际期宛委山堂刻陶珽重校辑本,120弱,前有杨维桢、郁文博、李际期、王应昌等所作序,收书1292种,其中有目无书者76种,收书较多,但揉杂窜乱、错谬重出之处亦复不少,后出之书如《杂事秘辛》亦间列其中,与宗仪原本已相去甚远。近人张宗祥据明抄本6种参互得失、校理成书,民国16年(1927)由商务印书馆铅印出版,100卷。后张氏又据休宁汪季青家抄明抄残本25册,以校此本,写成《校记》十余万字,198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合编影印出版。此本在内容体例上较宛委山堂本尚接近原书,但收书仅725种,不及原书之数。
 陶宗仪(约1360年前后在世),元末明初著名学者,字九成,号南村,又号泗滨老人,浙江黄岩人。年青时工诗文,邃古学,有志于科名,元末举进士不第,遂绝意仕进,终老于授徒之业。好读书,于书无所不窥,因家境贫寒,常从友人借贷买书或借书抄录,得见许多罕传秘籍,这为《说郛》的编辑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年避乱隐居松江,专意于著书,明洪武初累征不就。宗仪著述宏富,除《说郛》外,尚有《辍耕录》30卷、《书史会要》9卷、《南村诗集》4卷以及《草莽私乘》、《国风遵经》、《古刻丛抄》等10余种。
 《说郛》选辑自汉魏以下迄于宋元“士林罕见”的各类典籍“千余家,凡数万条”。(杨维桢:《说郛序》)所收书以小说笔记为主,也有经、史、诸子以及诗话、文论、赏鉴等,编排上大体以类相从,但未作具体分类。所收之书,大多是删繁就简,节取其要、缩并为一卷,也有原书久佚,从类书中抄合其文,以备一种者,因此后人也有不以它为丛书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其体例仿于曾慥《类说》,列之于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近人编辑《汇刻书目》始将其列入丛书。从编辑体例上看,《说郛》当属丛书,但与通常的收书首尾完具的丛书又有不同,由此也可以窥见由类书到丛书的演变之迹。
 该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保存了不少今已罕见的古代文献资料,所收书一部分(尤其是一些宋、元人的著作)今已无传本,仅能于该书见其大略,有一些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如唐 ·刘存《事始》、前蜀 ·冯鉴《续事始》、宋·顾文荐《负暄杂录》等等。其已有传本的,该书所引也多有异同,如《云谷杂记》较通行的武英殿本多出二十余条,《意林》通行本为五卷,独此书所引为六卷本。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断简残篇,往往而在,佚文琐事,时有征焉,固亦考证之渊海。”
 时至近世,随着对历代史料收辑研究的逐步深入,《说郛》一书的史料价值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对它的研究论述之作屡有所见。

说郛

丛书。元末明初陶宗仪(?—1396)辑。一百卷。宗仪有《南村诗集》已著录。书仿曾慥《类说》之例,曾所编者则略去之。采辑自汉、魏至宋、元各种笔记小说,也有经、史、诸子及诗话、文论等,凡一千二百九十二种, 自三十二卷刘𫘫《传载》以下,有录无书者七十六种。书名出自《扬子法言·问神》:“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句。每书大多为节刊,较少有全,其中少数作品,世无传本;亦有原本久亡,而从类书之中钞合其文,以备一种者。古书之不传于今者,断简残编,往往而在;佚文琐事,时有征焉,于考证颇有价值。然体例较芜杂,往往一书多出,或别立名目。盖屡经窜乱,早非宗仪原本。后三十卷明时即已散佚,明人郁文博补为一百卷。原本已佚,民国张宗祥据六种明钞本校改删补,希复宗仪原书面貌,成百卷本,有涵芬楼排印本,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清顺治三年(1646)陶𤥻重校整理的《宛委山堂刊本》,为现在通行的百二十卷本,舛误颇多。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八八年将涵芬楼百卷本,明刻《说郛》一百二十卷本及《说郛续》四十六卷本,三种录集影印,定名为《说郛三种》(精装十册),选国内各种善本校刊,将各种误谬处,一一勘正,合而观之,已多于《中国丛书综录》著录,书后有索引,为最佳本。

《说郛》

元末明初的笔记丛书。共100卷。陶宗仪编。分类选编汉魏至宋元的各种笔记。内容包括经史、小说、杂记、诗话、文论等,共数万条,选录之书达600余种。其中,少数作品世无传本。清人陶将本书增订至120卷,选录之书1000多种。

说郛shuō fú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1)。笔记丛书。元末陶宗仪编,100卷,原本已佚,近人据明钞本配齐,系选辑汉魏至宋元的各种笔记汇编而成。于经史诸子及诗话、文论等,也有收入。休用之书达600余种,其中少数作品世无传本。又有120卷本,为清陶王迁所增订,收书达1000多种,但错误较多(见陶九成说郛)。

说郛

一百二十卷。明陶宗仪(?—1396?)撰。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黄岩(今属浙江省黄岩县)人。元朝灭亡后,陶宗仪隐居乡里,拒不仕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初年下诏广征天下儒士,陶宗仪以疾固辞,继续隐居乡里,务农为业。陶宗仪博览古学,勤于著述,耕作时常自带笔砚,偶有所得,便书于树叶之上,贮于瓦罐之中,积累10年,汇集成书,名之曰《南村辍耕录》。另外陶宗仪还著有《国风尊经》、《南村诗集》、《沧浪棹歌》等书。《说郛》一书,书名出自《扬子法言·问神》:“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句,意为五经郛众说,能帮助理解仲尼之道。体例仿宋朝人曾慥的《类说》,书中收录了自汉魏至宋元人的各种笔记、小说,也有经、史、诸子及诗话、文论等。共计六百余种。其中少数作品,世无传本,也有原书久亡,作者乃从类书中钞合其文,以备一种。而于收录之书,只是略存其大概,并未保持其书的全貌。杨惟桢为此书作序,称此书有一百卷,杨惟桢的好友孙作在《沧螺集》中也称此书为一百卷。据都印的《三余赘笔》记载,称《说郛》本来只有七十卷,后三十卷是由松江人取左圭的《百川学海》中所收诸书补续的。明弘治年间,上海人郁文博在为《说郛》作序时,说该书所收与《百川学海》所收之书重复者三十六种,已被他删除。经后人考证,郁文博为之作序并刊刻的《说郛》百卷本,是被人篡改过的,已不是陶宗仪旧本。现在所通用的《说郛》一百二十卷本,是清朝顺治年间姚安人陶珽所编的,已非陶宗仪所编《说郛》旧本。书中共收有书籍一千二百九十二种,自三十二卷《刘𫘫传载》以下,有目录而无注述者七十六种。摘其要者,为 《大学石经》一卷,《大学古本》一卷,《京氏易略》一卷(汉京房撰),《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 (吴人陆玑撰),《三坟书》一卷(元末明初陶宗仪撰),《圣门事业图》一卷 (宋李元纲撰),《谭子化书》六卷 (南唐谭峭撰),《三教论衡》一卷《唐白居易撰),《鹿门隐书一卷(唐皮日休撰),《正朔考》一卷(宋魏了翁撰),《輶轩绝代语》一卷(汉扬雄撰),《中华古今注》三卷(后唐马缟撰),《资暇录》一卷 (李匡乂撰),《孙公谈圃》三卷(宋孙升述撰),《宋景文公笔记》(宋宋祁撰),《能改斋漫录》一卷 (吴曾撰),《摭青杂说》二卷 (宋王明清撰),《晁氏客语》一卷(宋晁说之撰)等。近人张宗祥根据明代钞本进行校补,重新将之恢复为一百卷,现有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以及涵芬楼排印本。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陶珽所刊的一百二十卷本《说郛》,保存了不少后世之书所不记载的史料,同时还录有大量的佚文,实可做为后世考证的依据。有明书帕本以及清顺治四年 (1647) 陶氏刊本。

《说郛》shuo fu

The Environs of fiction→陶宗仪 (Tao Zongyi)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