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汉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汉广》

南有乔木,南有大树枝叶高,

不可休思。树下行人休憩少。

汉有游女,汉江有个漫游女,

不可求思。想要追求只徒劳。

汉之广矣,浩浩汉江多宽广,

不可泳思。不能泅渡空惆怅。

江之永矣,滚滚汉江多漫长,

不可方思。不能摆渡空忧伤。

翘翘错薪,杂树丛生长得高,

言刈其楚。砍柴就要砍荆条。

之子于归,那个女子如嫁我,

言秣其马。快将辕马喂个饱。

汉之广矣,浩浩汉江多宽广,

不可泳思。不能泅渡空惆怅。

江之永矣,滚滚汉江多漫长,

不可方思。不能摆渡空忧伤。

翘翘错薪,杂草丛生乱纵横,

言刈其蒌。割下蒌蒿作柴薪。

之子于归,那个女子如嫁我,

言秣其驹。快饲马驹驾车迎。

汉之广矣,浩浩汉江多宽广,

不可泳思。不能泅渡空惆怅。

江之永矣,滚滚汉江多漫长,

不可方思。不能摆渡空忧伤。

这是一首恋情诗。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关于本篇的主旨,《毛诗序》所说赞文王“德广所及也”,并不足据,《文选》注引《韩诗序》云:“《汉广》,说(悦)人也。”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进而发挥曰:“夫说(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对诗旨的阐释和诗境的把握,简明而精当。“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体现诗旨的中心诗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重叠三唱,反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在水一方的“游女”,瞻望勿及,企慕难求的感伤之情。鲁齐韩三家诗解“游女”为汉水女神,后颇有从者,这给本诗抹上了一层人神恋爱的色彩。不过一部《诗经》,总体落实在现实人生,“十五国风”,皆为歌唱世俗情感的民间歌谣,因此似乎没有必要将此诗与神话传说联系起来。

从外部结构看,《汉广》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连,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方玉润曾写道:“首章先言乔木起兴,为采樵地;次即言刈楚,为题正面;三兼言刈蒌,乃采薪余事”(《诗经原始》)。方氏由此把《汉广》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示了采樵过程,既有文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连,细膩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情,让读者得之言外。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一般把首句视为起兴;如果换一种读法,把“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便可视为比喻,连同“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构成一组气势如潮的博喻;瞻望难及的无限怅惘之情,也表现得更为强烈。当年苦恋追求,今日瞻望难及。但心不甘、情难拔,于是由现实境界转入幻想境界。二、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痴情的幻境: 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他依然痴情而执着,但二、三两章对“汉广”、“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总之,诗章前后相对独立,情感线索却历历可辨。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秦风·蒹葭》也是刻画“企慕情境”的佳作,与《汉广》比较,则显得一空灵象征,一具体写实。《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连主人是男是女都难以确指,诗人着意渲染一种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即的意绪。《汉广》则相对要具体写实得多,有具体的人物形象: 樵夫与游女;有细微的情感历程: 希望、失望到幻想、幻灭;就连“之子于归”的主观幻境和“汉广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具体的。王士禛认为,《汉广》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发轫,《诗经》中仅有的几篇“刻画山水”的诗章之一(《带经堂诗话》),不为无见。当然,空灵象征能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具体写实却不易作审美的超越。钱钟书《管锥编》论“企慕情境”这一原型意境,在《诗经》中以《秦风·蒹葭》为主,而以《周南·汉广》为辅,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诗经·汉广 翻译|注释|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诗经·汉广

 
 南有乔木, 南方有乔木,
 不可休思。① 不可休息哟。
 汉有游女,② 汉上有游女,
 不可求思。 不可求的哟。
 汉之广矣, 汉水的宽呀,
 不可泳思。 不可赤身泅过哟。
 江之永矣,③ 江水的长呀,
 不可方思。④ 不可筏子渡过哟。
 
 翘翘错薪,⑤ 多翘翘的杂树林,
 言刈其楚。⑥ 我就割取它的黄荆。
 之子于归, 这个女子出嫁,
 言秣其马。 我就喂好迎她的大马。
 汉之广矣, 汉水的宽呀,
 不可泳思。 不可赤身泅过哟。
 江之永矣, 江水的长呀,
 不可方思。 不可筏子渡过哟。
 
 翘翘错薪, 多翘翘的杂树林,
 言刈其蒌。⑦ 我就割取它的长蒿子。
 之子于归, 这个女子出嫁。
 言秣其驹。 我就喂好迎她的小驹子。
 汉之广矣, 汉水的宽呀,
 不可泳思。 不可赤身泅过哟。
 江之永矣, 江水的长呀,
 不可方思。 不可筏子渡过哟。

 

(陈子展译)


 
 【注】 ①思: 语尾助词。下同。②汉: 汉水,东流经今湖北至汉口注入长江。游: 出游。③江: 江水,即长江。④方: 筏。用作动词。⑤翘翘: 高貌。错: 丛杂。薪: 柴草。⑥言: 语助词。下同。楚: 荆树。⑦蒌 (lou) : 蒌蒿。
 
 《汉广》是一首爱情诗,产生于周代江汉流域。《韩叙》云: “《汉广》,说 (悦) 人也。”清陈启源《毛诗稽古编》发挥说: “夫说 (悦)之必求之,然唯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 (悦) 益至。”是把握住了此诗特质的。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人以南方乔木起兴,已暗含寓意。乔木是高耸的树,枝叶很高,树荫不可得,故叹不可在下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全诗核心即此二句。汉水岸上有女子出游,那女子美好可爱,却不可追求。返观起兴,乔木之高,其覆荫之不可得,实启示着此一南方女子之高尚出众,不可求得。唱叹声中,流露出一片仰慕之情。有人解汉上游女为汉江神女,并不妥当。中国文化发展到周代,是基本上扬弃神话、宗教色彩的。一部《诗经》,总体是落实到现实人生。没有必要把人间事往神话上扯。还是《郑笺》解得好: “贤女出游于汉水之上。”朱熹《诗集传》说: “江汉之俗,其女好游,汉魏以后犹然,如《大堤》 之曲可见也。”朱熹所论,可作《郑笺》之后盾。汉上游女既为人间好女,本可追求。而又不可求,便最是意味深长。若为神女,既不可望,更不可求,意味自减。“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汉水之广、江水之长,是互文见义。汉水多宽哟,想游也游不过,江水多长哟,筏子也渡不过。比兴之境,是无限悠茫,无限阔大。所抒之情,则是无可奈何,而又无限向往。这境界,可谓稀有。全章八句,四次叠唱“不可”,诗情之方向,已不可逆转。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明钟惺《评点诗经》引古谚: “刈薪刈长,娶妇娶良。”阐发甚好。诗人借刈薪以言志,高蓬蓬的灌木,割最高的荆木,众多出色的女子,我只爱最出色的那一位。其情可谓专一,其志向则可谓高矣。 《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 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意思相近。诗人一往深情,当下便超越了不可求得的现实,而进入了痴情的幻想。“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如果这位女子嫁给我,我就喂饱大马来迎她。这是痴话,唯其痴,所以真。下边四句重唱“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则又从幻想落到现实。第三章与第二章结构相同,只是变换了两个字,以 “蒌”换了 “楚”,用“驹”换了 “马”。后半幅呢,真正是一唱三叹了。
 《汉广》 的境界,是一种稀有的高远境界。知其不可求,而心向往之,并且是无限向往,是此种境界的特质。在《诗经》 中,唯《蒹葭》神理相似。但《蒹葭》言“遡洄从之”,又言“遡游从之”,尚有实际的追求。《汉广》则 “不可泳思”,“不可方思”,根本是可望而不可求。虽然不可求,诗人的心灵境界却始终呈为无限向往。诗中的具体境界也整幅呈为无限高远,如“南有乔木”,“汉之广矣”,“江之永矣”。在中国爱情诗中,有人我双方两情往复的圆满之境,那往往是有一止境之境。也有情之所钟尽其在我的失望之境,那往往是消极低沉之境。《汉广》境界,则是无限开放、积极向上之境界。人生境界何止爱情一端。向往、追求崇高理想而终不可得,但那向往追求的一段精神,却留得不可磨灭的光彩。这种境界,在人生中也是有的。《汉广》虽小,可以喻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