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佛朗
拉佛朗(Laveran,C. L. A. 1845~1922),法国公共卫生医师。因发现疟疾病原体,于190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拉佛朗生于巴黎,其父是军队医务监督兼军医学校校长。1863年入斯特拉斯堡公共卫生学院学习,1867年毕业。1870年法德战争爆发,应征入伍充任军医。战争结束后他先后进入里尔市和巴黎市的医院工作。1874年经过考试,接任其父的军医学校校长职务。1878年~1883年间他在阿尔及利亚军中服务。在此期间完成了人体疟原虫研究工作的主要部分。1884年返回巴黎,担任军医学校军事卫生学教授。1894年聘期结束,出任军队医院院长,以后又担任第11军卫生部长。他对行政职务感到厌倦,于1896年进入巴斯德研究院工作,1897~1907年从事锥虫和其他原虫的研究。1907年获诺贝尔奖后,将奖金的一半用来装备该研究所的热带医学实验室。1908年创建了海外病理学会,研究法国殖民地多发的热带病,并主持该学会工作12年。
当时,在巴斯德的影响下,人们把原虫性疾病也当作细菌性疾病对待。疟疾当时被称为黑血病,拉佛朗于1880年在阿尔及利亚的君士坦丁城医院中观察黑血病人的血液,在显微镜下不仅找到了黑色颗粒,而且发现了过去完全不知道的某些种类的小体,他推测这些小体就是疟疾的病原体。1882年他到罗马短期考察,也发现了疟疾病人血液中的类似小体。到1884年他积累了480例标本的观察所见,将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各个发育阶段的主要形态都描绘了下来。后来他又检查了水、土、空气的标本,在这些标本中没有发现这些小体。他移用了曼逊(Manson,S,P.)提出的蚊子传播丝虫的假说于疟疾,1894年提出疟原虫也可能通过蚊子叮咬进入人体的假说。
他的另一项重大贡献是开拓了医学原虫学这一重要领域。除疟原虫外,他从1890年起大量研究了各种动物体内的锥虫,前后描述锥虫30种,其中大多数是新种。锥虫的宿主,除人类外,他还查了非洲等地的牛、马、骆驼、驴等家养动物和象、狮、鹿、羚羊以及鼠类、鸟类、鱼类、爬虫类等野生动物。从而使人们对病原体的搜索从细菌扩大到原虫。诺贝尔委员会授奖时称:“承认他关于原虫在致病中所起作用方面的工作”。
拉佛朗的代表著作有:《疟原虫》(1893)、《锥虫与锥虫病》(190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