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殷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殷武

 
 挞彼殷武,① 那殷王武丁真神速,
 奋伐荆楚。② 奋力兴师讨伐荆楚。
 罙入其阻,③ 深入敌人险阻之地,
 裒荆之旅。④ 将荆楚的军众俘虏。
 有截其所,⑤ 合并统一荆楚土地,
 汤孙之绪。⑥ 这是汤孙的伟大功绩。
 
 维女荆楚,⑦ 你们荆楚之邦,居国南乡。
 住在我国南方。 昔有成汤,从前我们有成汤,
 自彼氐羌,⑧ 即使那远方的氐羌,
 莫敢不来享, 不敢不前来献享,
 莫敢不来王, 不敢不前来朝王,
 曰商是常。⑨ 认为殷商是君长。
 
 天命多辟,⑩ 上天命令众诸侯听,
 设都于禹之绩。(11) 禹治水处建都城。
 岁事来辟,(12) 每年按时来朝见,
 勿予祸適,(13) 不给你们加罪名,
 稼穑匪解。(14) 但莫懈怠误了农耕。
 天命降监,(15) 上天命令视察民间,
 
 下民有严。(16) 下方之民肃敬谨严。
 不僭不滥,(17) 不敢犯错不敢妄为,
 不敢怠遑。 不敢懒散不敢偷闲。
 命于下国, 施行教令于众诸侯,
 封建厥福。(18) 大造其福使之安善。
 
 商邑翼翼,(19) 商都繁华又昌盛,
 四方之极。(20) 四方诸侯奉为标准。
 赫赫厥声, 他有显赫的名声,
 濯濯厥灵。(21) 光焰灿灿显威灵。
 寿考且宁, 他既长寿又安宁,
 以保我后生。 以保佑我后代子孙。
 
 陟彼景山,(22) 登上那高大的山,
 松柏丸丸。 松柏挺直参云天。
 是断是迁, 于是锯断于是运回,
 方斲是虔。(23) 又砍又削把庙建。
 松桷有梴,(24) 松木方椽长又大,
 旅楹有闲,(25) 成排楹柱粗又圆,
 寝成孔安。(26) 寝庙建成神灵大安。

 
 【注】 ①挞: 疾速。殷武: 殷王武丁,即高宗。②荆楚: 即楚。楚国的最早疆域约当古荆州地区,故亦称荆楚。诗言“居国南乡”,又王先谦引 《贾捐之传》云“武丁地,南不过荆楚”,可知为殷商南面之部族。《郑笺》:“殷道衰而楚人叛,高宗挞然奋扬威武,出兵伐之。” ③罙: 深的本字。④裒 (pou) : 聚集。引申为俘获。⑤有截: 见《长发》注。⑥汤孙: 指汤之子孙武丁。绪:事业,功绩。⑦维: 助词。女: 通“汝”。⑧自:虽,即使。氐(di)、羌:皆古族名,前者分布在今陕西、甘肃、青海一带,后者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⑨常: 俞樾《群经平议》:“常读为尚,主也。” ⑩辟 (bi) : 天子、诸侯君主的通称。(11)禹之绩: 绩,借为迹。九州皆经禹治,因称禹迹。诗谓设都于禹所治之地。(12)岁事: 谓诸侯每年的朝觐。来辟: 来王,来朝。(13)予: 施。祸: 音义同过,罪过。適: 音义同谪,谴责。(14)解:通“懈”。(15)降监: 下察。(16)严: 整肃。(17)僭 (jian) : 差失。滥: 过度。(18)封: 大。一说“封建”,义为封侯建国。(19)商邑: 商都,即殷 (今河南安阳) 。(30)极: 中正的准则。(21)濯濯:光明貌。(22)景: 大。一说景山为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南。(23)方:是。 斲 (zhuo) : 砍。 虔: 削。 (24)桷 (jue) : 方形椽子。梴(chan) : 木长貌。(25)旅: 众。楹: 厅堂的前柱。闲:大貌。(26)寝: 寝庙。古代宗庙中,前曰庙,是接神之处,其处尊,故在前; 后曰寝,衣冠所藏之处,对庙而卑,故在后。
 
 《殷武》,祀高宗也。高宗武丁是殷商大奴隶主王朝一中兴之名主(《玄鸟》可参) 。高宗前世,殷道中衰,叛楚背叛。高宗修政行德,勤劳无逸,征伐荆楚,国家大治,殷始复兴。既崩之后,子孙美之,追述其功,立其庙为高宗。可见此诗系殷商后人颂高宗平荆楚,获得一统,故为其立庙,庙成而祀之乐歌。或以为系歌颂宋国伐楚之事,并非用于祭祀之乐章。
 全诗六章,首章言伐楚之功; 次章述戒楚之词; 三至五章写中兴之盛; 卒章记今日作庙以祭。井井有条,顺理成章。
 诗发端云: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把挞伐者殷武,被挞伐者荆楚,以及挞伐者的勇猛神速,都交代清楚了。紧接两句,“罙入其阻”写经历险阻; “裒荆之旅”写战果辉煌。末二句颂扬殷武的扩大土地,是汤孙的伟大功绩。联系《商颂》的前几篇,《玄鸟》云: “古帝命成汤,正域彼四方。” 《长发》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武王载旆……韦顾既伐,昆吾夏桀。”可见殷商大奴隶主对于邻近诸部落小国付诸武力以扩展疆域的社会现实。再从解释这些武功的文字看,都是什么“殷受命咸宜”、“帝命不违”、“帝命式于九围”、“何天之休”、“何天之龙”之类; 此诗亦然,下文所谓“天命多辟”、“天命降监”即是,都说是奉天命而行,“人间暴力采用超人间力量之形式而出现” (陈子展语) ,又反映了当时大奴隶主之思想意识。故汤孙在颂扬其功德时,总是歌颂英雄,歌颂先祖,歌颂天神,三位一体,希望能长治久安。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意识,于是第二章便写在征服荆楚之后,引用先祖成汤以武力定天下,氐、羌等边远民族“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的先例对荆楚加以戒责,使其一一效法。唯商命是从。
 接下来写殷武的中兴。第三章说“天命多辟”,联系前两篇,说商祖契,《玄鸟》云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长发》则说 “帝立子生商”;其说成汤,《玄鸟》云 “古帝命成汤”,《长发》则说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可见殷商大奴隶主都自以为是天帝之子孙,是天子。因此他们的命令,都是上天的命令,不可违抗。因此,诸侯的建都、朝觐、稼穑、纳贡等等,都得一一遵照商规执行,否则将 “予祸適”。表面上看写的是告诫诸侯之事,其实反映的是诸侯归服殷商。此写殷武中兴一也。第四章说“天命降监”,承上仍假上天之命以行。“下民有严”说明了被视察的诸侯臣服的情况,并用 “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加以具体化。于是布施教令“于下国”,名为 “封建厥福”,实为巩固其统治。此本中兴之故,写殷武中兴二也。第五章承上二章由点及面,写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由下国奉为准则可见商都之繁盛。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殷武贤王这一守成之君,其名声也赫赫,其神灵也昭昭。《尚书·无逸篇》云: “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其享国如此,享高寿可知。比起他伯父小辛在位三年而亡,他父亲小乙在位十年而逝,已是大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了。故诗说他“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这既是颂词,又是向先祖祈祷福佑之话,愿子孙能在他的护佑下象他一样长寿安宁。此章极言中兴之盛,是写殷武中兴三也。有此三章言殷武中兴伟业,既突出了祀高宗之题旨,又为末章立庙以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卒章写为武丁营建寝庙的情景。写了四层: 首二句写登山选料。“景山”言山之大,“丸丸”状苍松翠柏之高大挺直,正是建庙的好材料。次二句写伐木建庙的过程。先言山上锯倒运回,后言工地砍削整治以至修造,前后次序井然。再二句写新庙建成以后的壮观。都着墨不多,却显示了古代人的劳动生活及其对新庙的赞美之情。末句归总,与篇首“汤孙之绪”相呼应,而以庙成作颂结束。可见今日作庙以祭,皆是高宗一生德行所致,故后人建庙而祀,以总括赞美高宗之意。此诗前五章,枯燥说教者多,唯于此章写实自然,较生动形象。此章文字与《鲁颂·閟宫》末章写鲁国建造新庙的文字相近。
 合《商颂》五篇而言,可作为殷商史诗读,自有一定历史地位。虽均系奴隶主统治阶级歌功颂德之作,夸谀之词,不足为训; 但艺术创作的领域是宽广的,技巧也是多种多样的,仅就艺术价值而言,似也有可借鉴之处

《诗经》·《殷武》全文、赏析和解读 - 诗经三百篇 - 可可诗词网

《诗经》·《殷武》

挞彼殷武,殷王武丁神勇英武,

奋伐荆楚。是他兴师讨伐荆楚。

罙入其阻,王师深入敌方险阻,

裒荆之旅。众多楚兵全被俘虏。

有截其所,扫荡荆楚统治领土,

汤孙之绪。成汤子孙功业建树。

维女荆楚,你这偏僻之地荆楚,

居国南鄉。长久居住中国南方。

昔有成汤,从前成汤建立殷商,

自彼氐羌,那些远方民族氐羌,

莫敢不来享,没人胆敢不来献享,

莫敢不来王,没人胆敢不来朝王。

曰商是常。殷王实为天下之长。

天命多辟,上帝命令诸侯注意,

设都于禹之绩。建都大禹治水之地。

岁事来辟,每年按时来朝来祭,

勿予祸適,不受责备不受鄙夷,

稼穑匪解。好好去把农业管理。

天命降监,上帝命令殷王监视,

下民有严。下方人民恭谨从事。

不僭不滥,赏不越级罚不滥施,

不敢怠遑。人人不敢怠慢度日。

命于下国,君王命令下达诸侯,

封建厥福。四方封国有福享受。

商邑翼翼,殷商都城富丽堂皇,

四方之极。它是天下四方榜样。

赫赫厥声,武丁有着赫赫声名,

濯濯厥灵。他的威灵光辉鲜明。

寿考且宁,既享长寿又得康宁,

以保我后生。是他保佑我们后人。

陟彼景山,登上那座景山山巅,

松柏丸丸。松树柏树挺拔参天。

是断是迁,把它砍断把它远搬,

方斲是虔。削枝刨皮加工完善。

松桷有梴,长长松木制成方椽,

旅楹有闲,楹柱排列粗壮溜圆,

寝成孔安。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殷武》一诗,是《商颂》的最后一篇,也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最后一篇,《毛诗序》所作题解为“祀高宗也”,谓其为商人祭祀歌颂殷高宗武丁之诗。但魏源本三家诗之说,云:“春秋僖四年,公会齐侯、宋公伐楚,此诗与《鲁颂》‘荆舒是惩’,皆侈召陵攘楚之伐,同时同事同词,故宋襄公作颂以美其父(桓公)。”(《诗古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以为“魏说为此诗定论,毛序之伪,不足辨也”。然吴闿生《诗义会通》云:“考《商颂》五篇,皆盛德之事,非宋之所宜有,且其诗有‘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命于下国,封建厥福’等语,此复非诸侯之事,是序说无可疑者。”方玉润《诗经原始》也指出:“或疑商时无楚……殊不知《禹贡》荆及衡阳为荆州,楚即南荆也。……又况《易》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与此诗‘罙入其阻’者合。鬼方……楚属国也。”其辨甚核,当从之。

殷高宗作为成汤之后的一代中兴之主,《史记·殷本纪》载有他的业绩:“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迺(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亦作傅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欢),殷道复兴。”

这首《殷武》诗的主旨,就在于通过高宗寝庙落成举行的祭典,极力颂扬殷高宗继承成汤的事业所建树的中兴业绩。

全诗共六章,一、四、五章章六句,二、六章章七句,三章章五句。前五章写殷高宗武丁中兴之事,最后一章写高宗寝庙落成的情景。

这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写的侧重点。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二句,表现了武丁对楚用兵的勇猛神速。“罙(深)入其阻,裒荆之旅”,写出武丁的军队是在突破险阻中取得节节胜利。“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特别点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荆楚之地,那是因为他是成汤的后世子孙,理应有所作为。第二章写武丁对荆楚的训诫。“维女(汝)荆楚,居国南鄉(向)”二句,从荆楚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应俯首听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是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谓是“刚柔并举”。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脱文,是写四方诸侯来朝。说殷武丁秉承“天命”统治诸侯,因之诸侯入国朝见天子、在封地勤治农事,都是他们应尽的职守。第四章,进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动。第五章,写商朝的国都西亳地处中心地带的盛况,这里曾是中兴之主殷武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故特别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两句诗来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长达五十九年,说他“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并不过分。末章描写修建高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两句诗作比兴,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象征意义,象征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垂之不朽。

这首诗在用韵上也有其特色。第一章句句用韵,“武”、“楚”、“阻”、“旅”、“所”、“绪”同叶鱼部韵;第二章除“维女荆楚”一句不用韵,其余句句用韵,“鄉”、“汤”、“羌”、“享”、“王”、“常”同叶阳部韵;第三章句句用韵,“辟”、“绩”、“辟”、“適(谪)”、“解(懈)”是锡支通韵;第四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监”、“严”、“滥”、“遑”是谈阳合韵,“国”、“福”叶职部韵;第五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翼”、“极”叶职部韵,“声”、“灵”、“宁”、“生”叶耕部韵;最后一章句句用韵,“山”、“丸”、“迁”、“虔”、“梴”、“闲”、“安”叶元部韵。由于末章用元韵一韵到底,颇能渲染出宗庙落成的喜庆气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