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诗源辨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诗源辨体 诗源辨体诗论著作。明许学夷撰。许学夷(1563—1633),字伯清,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隐居不仕。此书自万历癸巳(1593)动笔,历二十年,十易其稿,完成诗论十六卷(七百五十则)、诗选三十卷,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初刻诗论十六卷,诗选未刊行。此后至著者逝世,又历二十年,增写、修订为三十八卷,并将诗论与诗选归并,计诗论九百五十六则,诗选逾万首。其婿陈所学于崇祯十五年(1642)抽取修订本原稿的诗论部分刊刻,仍作三十八卷,诗选部分仍未付梓,可能后已亡佚。全书以时代为序,历评《诗经》、《楚辞》、汉、魏、晋、南朝宋、齐、梁、陈、隋、唐、五代及宋、元、明诗,每代或半卷,或一卷,或两卷,惟唐代二十卷,占全书篇幅一半以上。各代均先作综述,后按诗体分论,再对作家作品进行具体评析。又有“总论”三卷,历评前代诗论、诗话、诗歌选本等。其内容全属论评,不涉杂事;其篇幅超过《诗薮》;其体例大致有序,自成体系。从他所说“古今说诗者,惟沧浪(严羽)、元美(王世贞)、元瑞(胡应麟)为善”,可见其诗学渊源。实际上,《诗源辨体》虽然体大帙富,但其理论主张,并未能跳出严羽和王世贞、胡应麟的圈子,只是在具体论述上更加细密或有所发挥,故可看作是继承前后七子一派的诗话。书中的基本内容,大致可分为“寻源流”、“考正变”。其卷首称:“诗自《三百篇》以迄于唐,其源流可寻而正变可考也。……统而论之,以《三百篇》为源,汉、魏、六朝、唐人为流,至元和而其派各出。折而论之:古诗以汉、魏为正,太康、元嘉、永明为变,至梁、陈而古诗尽亡;律诗以初、盛唐为正,大历、元和、开成为变,至唐末而律诗尽敝。”可见其基本观点仍是古诗崇汉、魏,律诗崇盛唐,与前后七子并无二致。不过,他试图通过划分“源”和“流”、“正”和“变”,理出诗歌发展变化的线索,说明诗歌发展中承继、因革的关系,这是有一定意义的。而且,他既承认诗歌体制的“变”,也承认风格内容的“变”,这一点又较胡应麟的“体以代变”说有所发展。他认为宋诗“实为大变”,“宋主变,不主正,古诗歌行滑稽议论是其所长,其变无穷,凌跨一代,正在于此。或欲以论唐诗者论宋,正犹求中庸之言于释、老,未可与语释、老也”。这就是说,对待宋诗,必须承认“变”是它的主要特点,不能用对待唐诗的眼光即“正”的标准去衡量。在这一点上,许学夷是有特见的。书中对历代诗人诗作的具体评论,也有一些较好的见解。他主张“识贵高,见贵广”,要能“兼收容众”,所以书中论诗评诗比较客观。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校点本。 ☚ 艺苑闲评 恬致堂诗话 ☛ 诗源辨体明许学夷著。38卷。有人民文学出版社87年点校本。此书主要是从体裁形式和艺术风格方面论述历代诗歌(其中唐诗比重尤大)的发展衍变。著者能从历代诗歌发展变化的角度,疏理各种诗体的源流,探索其中的艺术规律,对唐代许多诗人的艺术造诣和各种艺术风格的分析往往有很精到的见解。例如在比较王维、高适、岑参五七言律诗的艺术风格时,指出王诗之丰富多彩实高于高岑之单纯“一律”。在肯定盛唐律诗成就时把它放到与前后诗坛的对比中来论述;在总论元和体时充分肯定了元和诗的“大变”以及韩愈的成就;在论韩柳五言古诗风格之不同特点时推求到两人构思阶段之差异。此书采取了严羽的“论诗之法”:以“气象”论初唐,以“兴趣”论盛唐,以“音节”概论唐律。它是著者历四十年,十二易稿而成,可看作一部规模初具的唐诗体裁演进史。 诗源辨体 诗源辨体诗话著作。明代许学夷撰。本书是许氏“历四十年,十二易稿,业乃成”的著作。全书38卷,共956则,前三十六卷分论自《诗》三百篇至晚唐五代的作家作品,后集纂要二卷,一卷论宋元,一卷论明。全书主要从体裁形式与艺术风格方面论述历代诗歌之发展衍变,从历代诗歌发展变化的角度,疏理各种诗体的源流,探索其中的艺术规律,对历代许多诗人的艺术造诣和艺术风格的分析,往往有很精到的见解。同时,除了着重论述历代诗人在诗歌形式上的继承和创新之外,也往往能肯定作家在诗歌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新意境。许氏生当明末,正值公安派、竟陵派激烈批评前后七子复古主义理论之际。他辨体的最终目的在于复古,使“学者审其源流,识其正变”,认识“古诗以汉魏为正,太康、元嘉、永明为变,至梁陈而古诗尽亡;律诗以初盛唐为正,大历、元和、开成为变,至唐末而律诗尽敝”。此实际与复古派理论相一致。然亦吸收了竟陵、公安派理论的正确意见,强调诗要“语自己出”、“写其所欲言”、“直写己怀”、“必待自得”,对宋代诗歌亦不似前后七子之一笔抹杀。此书对研究历代诗歌发展史,研究明代诗坛的理论之争,均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亦多论及辞赋,除散见各处者外,卷二有26则专论楚骚。对屈宋诸作的内容和体裁风格以及后人之评论均作了评述,对研究屈宋赋很有参考价值。由于此书乃许氏毕生精力之所粹,故其对此书颇为自负。他认为前后七子和公安、竟陵在理论上均有偏颇,唯自己的理论最得其中。许学夷《诗源辨体》有明崇祯十五年陈所学刻本,1922年恽毓龄用仿宋聚珍字排印本,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维沫校点本。 ☚ 诗赋欲丽 诗赋各有体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