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二十 辽官制1.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 掌 | 官属与说明 | 北面 朝官 | 大于 越府 | 大于越 | 无职掌,班列百僚之 上,为辽国尊官, 如南面官中的三公 | 因太祖以遥辇氏于越受 禅,故不轻易授人。 |
区 别 | 机 关 | 官 称 | 职 掌 | 官属与说明 | 北 面 朝 官 | 枢 密 院 | 北 枢 密 院 | 北院枢密使 知北院枢密使事 知北枢密院事 北院枢密副使 知北院枢密副使事 同知北院枢密使事 签书北枢密院事 北院都承旨 北院副承旨 北院林牙 知北院贴黄 给事北院知圣旨头 子事 掌北院头子事 北枢密院敞使 北院郎君 北枢密院通事 北院掾史 | 总领契丹军民总务,为 北面官中的宰辅机 构 | 《辽史·百官志》于北 面门列契丹北枢密院与契 丹南枢密院,为元人补写 《辽百·史官志》的错误。 其实契丹枢密院即北枢密 院,本身不再分北南两院; 而南枢密院实即南面官中 的枢密院,亦称汉人枢密 院。 | 北 枢 密 院 中 丞 司 | 北枢密院点检中丞 司事 总知中丞司事 北院左中丞 北院右中丞 同知中丞司事 北院侍御 | 为北枢密院的办事机 构 | 宰 相 府 | 北 宰 相 府 | 左宰相 右宰相 总知军国事 知国事 | 统领北府五部并佐理 军国大致 | 《续通志·选举略》:世 及之制,国初行之,终其 代不易。皇族四帐,世选 北宰相;国舅五帐,世选 南宰相。 | 南 宰 相 府 | 左宰相 右宰相 总知军国事 知国事 | 统领南府三部,并佐 理军国大政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 掌 | 官属与说明 | 北 面 朝 官 | 大 王 院 | 北 大 王 院 | 北院大王 知北院大王事 | 分掌部族军民之政 | 有北院太师、太保、司 徒、司空,其属官有北院 郎君。 | 北院 都统 军司 | 北院统军使 北院副统军使 北院统军都监 | 掌北院从军之政令 | | 北 院 详 稳 司 | 北院详稳 北院都监 北院将军 北院小将军 | 掌北院部族军马之政 令 | | 北院 都部 署司 | 北院都部署 北院副部署 | 掌北院部族军民之事 | | 南 大 王 院 | 南院大王 知南院大王事 | 分掌部族军民之政 | 有南院太师、太保、司 徒、司空。属官有南院郎 君。 | 南院 都统 军司 | 南院统军使 南院副统军使 南院统军都监 | 掌南院从军之政令 | | 南司 院 详 稳 | 南院详稳 南院都监 南院将军 南院小将军 | 掌南院部族军马之政 令 | | 南院 都部 署司 | 南院都部署 南院副部署 | 掌南院部族军民之事 | | 宣 徽 院 | 宣 徽 北 院 | 北院宣徽使 知北院宣徽事 北院宣徽副使 同知北院宣徽事 | 掌北院御前祗应之事 | | 宣 徽 南 院 | 南院宣徽使 知南院宣徽事 南院宣徽副使 同知南院宣徽事 | 掌南院御前祗应之事 |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 掌 | 官属与说明 | 北 面 朝 官 | 大 惕 隐 司 | 惕隐 知惕隐司事 惕隐都监 | 掌皇族之政教 | 《续通志·职官略》:辽 之大将哩衮,治宗族,即 唐之宗正卿,惟不置属官, 其制差异。然史称皇族帐 官,皆统于大特里衮司, 即其属也。 | 夷 离 毕 院 | 夷离毕 左夷离毕 右夷离毕 知左夷离毕事 知右夷离毕事 | 掌刑狱 | | 大 林 牙 院 | 北面都林牙 北面林牙承旨 北面林牙 左林牙 右林牙 | 掌文翰之事 | | 敌烈麻 都司 | 敌烈麻都 总知朝廷礼仪 总礼仪事 | 掌礼仪 | | 文 班 司 | 文班太保 文班林牙 | 所掌未详 | | 机构名 称未详 | 阿札割只 | 所掌未详 | 遥辇故官,后併枢密院。 | 北 面 御 帐 官 | 侍 卫 司 | 侍卫太师 侍卫太保 侍卫司徒 侍卫司空 | 掌御帐亲卫 | 有近侍局,近侍详稳司。 | 护 卫 府 | 北 护 卫 府 | 北护卫太师 北护卫太保 北护卫司徒 | 掌北院护卫之事 | 有总领左右护卫司(下 有左护卫司,右护卫司)。 | 南 护 卫 府 | 南护卫太师 南护卫太保 南护卫司徒 | 掌南院护卫之事 | 有总领左右护卫司(下 有左护卫司,右护卫司)。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 掌 | 官属与说明 | 北 面 御 帐 官 | 奉宸司 | 官名未详 | 掌供奉“宸御”之事 | 有奉宸。 | 三 班 院 | 左班都知 右班都知 寄班都知 | 掌左、右、寄班之事 | 有三班院祗候。 | 宿 卫 司 | 总宿卫事 总知宿卫事 同掌宿卫事 | 专掌宿卫之事 | 有宿卫官,并领禁卫局 (有总禁卫事,禁卫长)。 | 宿 直 司 | 宿直详稳 宿直都监 宿直将军 宿直小将军 | 掌轮直官员宿直 | 有宿直官,宿直护卫。 | 硬 寨 司 | 硬寨太保 | 掌禁围枪寨、下铺、传 铃之事 | | 皇太子 惕隐司 | 皇太子惕隐 | 掌皇太子宫帐之事 | | 北 面 著 帐 官 | 著帐郎 君院 | 著帐郎君节度使 著帐朗君司徒 | 犯界家属所隶 | | 祗 候 郎 君 班 详 稳 司 | 祗侯郎君班详稳 祗候郎君直长 祗候郎君闸撒狘 祗候郎君 祗候郎君拽刺 | | 有笔砚局、牌印局、䄄 褥局、灯烛局、床幔局、 殿幄局、车舆局、御盏局、 本班局各局郎君,又有皇 太后、皇太妃、皇后、近 位、皇太子、亲王各祗应 司。 | 左祗候 郎君班 详稳司 | 左祗候郎君班详稳 左祇候郎君直长 左祗候郎君闸撒狘 左祗候郎君 左祗候郎君拽刺 | | 右祗候 郎君班 详稳司 | 右祗候郎君班详稳 右祗候郎君直长 右祗候郎君闸撒狘 右祗候郎君 右祗候郎君拽刺 |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 掌 | 官属与说明 | 北 面 著 帐 官 | 著 帐 户 司 | 著帐节度使 著帐殿中 | | 有承应小底局,设笔砚、 寝殿、佛殿、司藏、司马、 鹰坊、汤药、尚饮、盥漱、 尚膳、尚衣、裁造诸小底。 | 北 面 皇 族 帐 官 | 大内惕 隐司 | 太内惕隐 知大内惕隐事 大内惕隐都监 | 掌皇族四帐之改教 | 《续通志·职官略》按: 辽之皇族有二院四帐,肃 祖及懿祖之后,共五房, 谓之二院。玄祖之后,曰 孟父房,仲父房,季父房, 太祖曰横帐,共三房一帐 谓之四帐,二院治之以北 南二大王,四帐治之以大 内特哩衮,而总以大特里 衮司统之。又置锡里司,以 治军政。而诸王公主院府, 亦各设官,其法制详矣。 | 大 横 帐 常 衮 司 | 横帐常衮(常衮亦称 敞稳) 横帐太师 横帐太保 横帐司空 横帐郎君 横帐知事 | 掌太祖后九帐皇族 | 孟父族帐 常衮司 | 设官未详 | 掌蜀王岩木房族之事 | 仲父族帐 常 衮司 | 同上 | 掌隋国王释鲁房族之 事 | 季父族帐 常衮 司 | 同上 | 掌德祖皇帝三房族之 事 | 四 帐 都 详 稳 司 | 都详稳 都监 将军(本名敞史) 小将军 四帐详稳司详稳 | 掌四帐军马之事 | 舍利司 | 舍利详稳 | 掌皇族军政 | 其属有舍利、梅里。 | 王 子 院 | 王子太师 王子太保 王子司徒 王子司空 | 掌皇子各帐 | 其属有郎子班郎君。 | 北面 诸帐 官 | 遥辇九帐 大常衮司 | 大常衮(亦称敞稳) 遥辇太师 | | 其属有敞史、知事。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 掌 | 官属与说明 | 北 面 诸 帐 官 | 遥 辇 九 帐 大 常 衮 司 | 遥辇太保 遥辇太尉 遥辇司徒 遥辇司空 遥辇侍中 | 掌遥辇诸汗宫分之事 | | 遥辇帐节 度使司 | 节度使 节度副使 | | | 遥 辇 乣 详 稳 司 | 遥辇乣详稳 遥辇乣都监 遥辇乣将军 遥辇乣小将军 | | | 遥辇尅 | 官名未详 | 为遥辇帐下掌兵官 | | 大 国 舅 司 | 乙室已国舅大翁帐常衮 乙室已国舅小翁帐常衮 拔里国舅大父帐常衮 拔里国舅小父帐常衮 国舅太师 国舅太保 国舅太尉 国舅司徒 国舅司空 | 掌乙室已、拔里二帐 之事 | 有敞史(太宗会同元年, 改郎君为敞史)、知事。统 国舅乙室已大翁帐详稳 司,国舅乙室已小翁帐详 稳司,国舅拔里大父帐详 稳司,国舅拔里少父帐详 稳司,国舅夷离毕司,国 舅帐尅。 | 国舅别都 | 设官未详 | | 世宗置,属官有敞史。 | 北 面 官 官 | 诸行宫都 部署院 | 诸行宫都部署 知行宫诸部署司事 诸行宫副部署 诸行宫判官 | 总契丹汉人诸行宫之 事 | | 契丹行宫 都部署司 | 契丹行宫都部署 知契丹行宫都部署事 契丹行宫副部署 契丹行宫判官 | 总行在行军诸斡鲁朵 之政令 | | 行宫诸 部署司 | 行宫都部署 行宫副部署 行宫部署判官 | 掌行在诸宫之政令 |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 掌 | 官属与说明 | 北 面 宫 官 | 十 二 宫 官 职 | 宫 官 | 某宫使 某宫副使 某宫太师 某宫太保 某宫侍中 | | | 某宫 都部 署司 | 某宫都部署 某宫副部署 某宫判官 | 掌本宫契丹军民之事 | | 某宫 提辖 司 | 官名来详 | | | 某宫 马群 司 | 侍中 敞史 | | | 某 石 烈 | 夷离堇 麻普 | 内族、外戚、世官犯 罪,没入瓦里 | 石烈即县。 | 某瓦里 | 抹鹘 | | | 某抹里 | 闸撒狘 | | | 某得里 | 官名未详 | | | 押行宫 辎重夷 里毕司 | 夷里毕 | 掌诸宫巡幸扈从辎重 之事 | 有敞史。 | 北 面 部 族 官 | 大 部 族 | 部 族 官 | 某部大王 某部左宰相 某部右宰相 某部太师 某部太保 某都太尉 某部司徒 | | 《续通志·职官略》:部 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 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 处。自太祖析九帐、三房 之族,列二十部,圣宗之 世,分置十有六,增置十 有八,并旧为五十四,而 大小分焉。大部族四:曰 五院部,六院部,伊锡 部,奚六部;小部族五十, 设官皆同。 | 某部 节度 使司 | 某部节度使 某部节度副使 某部节度判官 | | 某部 族详 稳司 | 某部族详稳 某部族都监 |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 掌 | 官属与说明 | 北 面 部 族 官 | 大 部 族 | 某都 族详 稳司 | 某部族将军 某部族小将军 | | | 某 石 烈 | 某石烈夷离堇 某石烈麻普 | | | 某弥里 | 辛衮(本名马特本) | | 弥里即乡。 | 小 部 族 | 某部 司徒 府 | 某部司徒 某部司空 | | | 某部族 节度 使司 | 节度使 | | | 某部 族详 稳司 | 详稳 | | 某 石 烈 | 令稳 麻普 牙书 | | 某弥里 | 辛衮 | | 北 面 坊 场 局 冶 牧 厩 等 官 | 坊 官 | 某坊使 某坊副使 某坊详稳司详稳 某坊详稳司都监 | | 有鹰坊、铁坊、五坊(未 详)、八坊(内有军器坊, 余未详)。 | 场 官 | 围场都太师 围场都官 围场使 围场副使 | | | 局 官 | 某局使 某局副使 | | 有客省、器物、太医、 兽医四局。 | 冶官 | 五冶太师 | | 辽置五冶(内容未详)。 | 群 牧 官 | 某路 群牧 使司 | 某群太保 某群侍中 某群敞史 | | | 总典 群牧 使司 | 总典群牧部籍使 群牧都林牙 | |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 掌 | 官属与说明 | 北 面 坊 场 局 冶 牧 厩 等 官 | 群 牧 官 | 某群 牧司 | 群牧使 群牧副使 | | | 诸 厩 | 尚 厩 | 尚厩使 尚厩副使 | | | 飞 龙 院 | 飞龙使 飞龙副师 | | | 总领内外 厩马司 | 总领内外厩马 | | | 监 鸟 善 详 稳 司 | 监某鸟兽详稳 监某鸟兽都监 监某鸟 监某兽 | | | 监 鹿 详稳司 | 监鹿详稳 | | | | 监雉 | | | 北 面 军 官 | 天下兵马 大元帅府 | 天下兵马大元帅 天下兵马副元帅 | 总军政(以太子亲王 任之) | 《辽史·百官志》:“辽宫 帐、部族、京州、属国, 各自为军,体统相承,分 数秩然,雄长二百余年, 凡以此也”。 | 大元帅府 | 大元帅 副元帅 | 总军马之政(以大臣 任之) | 都元帅府 | 兵马都元帅 副元帅 | 总军马之事(以大将 任之) | 便宜从 事 府 | 便宜从事 | | 大 详 稳 司 | 大详稳 都监 将军 小将军 军校 队帅 | | 东都省 | 东部省太师 | 分掌军马之政 | 西都省 | 西都省太师 | 分掌军马之政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 掌 | 官属与说明 | 北 面 军 官 | 大 将 军 府 | 大将军 上将军 将军 小将军 | 各统所治军之政令 | | 护军司 | 护军司徒 | | 卫军司 | 卫军司徒 | | 诸路兵马 统署司 | 诸路兵马都统署 诸路兵马副统署 | | 诸军详 稳司 | 详稳 | 掌诸路部族军马之政 令 | 北 面 边 防 官 | 诸军都 虞候司 | 都虞候 | | 北面边防官的分布,计 有:上京路诸司(控制诸 奚),辽阳路诸司(控扼高 丽),长春路诸司(控制东 北诸国),南京诸司(备御 宋国),西京诸司(控制西 夏),西北路诸司(控制诸 国),东北路诸司,东路 诸司,西南边诸司,西路 诸司。 | 诸 都 部 署 司 诸 | 某兵马都部署 某兵马副部署 某兵马都监 某都部署判官 | | 指 挥 使 司 | 某军都指挥使 某军副指挥使 某军都监 | | 诸 统 军 使 司 | 诸统军使 副使 都监 | | 诸路招 讨使司 | 招讨使 | | 北 面 行 军 官 | 行 枢 密 院 | 左林牙 右林牙 参谋 | | | 行 军 都 统 所 | 行军都统 行军副都统 行军都监 | | 行军都 押司 | 都押宫 副押官 | | 行军都 部署司 | 行军都部署 |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 掌 | 官属与说明 | 北 面 行 军 官 | 先锋使司 | 先锋使 | | | 先锋都统所 | 先锋都统 | | | 左翼军 都统所 | 左翼军都统 | | | 右翼军 都统所 | 右翼军都统 | | | 中 军 都 统 所 | 中军都统 | | 所属远探军有小校、拽 刺;候骑有侦候、候人、 拽刺。 | 御营都统所 | 御营都统 | | | 北 面 属 国 官 | 属 园 | 国 官 | 某国大王 某国于越 某国左相 某国右相 某国惕隐(亦称司徒) 某国太师 某国太保 某国司空(本名闼林) | | 《辽史·百官志》:“辽 制,属图、属部官,大者 拟王封,小者准部使,命其 酋长与契丹人区别而用”。 | 某 国 详 稳 司 | 某国详稳 某国都监 某国将军 某国小将军 | | 大部职名 | 并同属国 | | 诸部职名 | 并同部族 | |
2.南面官——治汉人州县、赋税、军马之事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 掌 | 官属与说明 | 南 面 朝 官 | 无 官 署 | 太师 太傅 太保 | 全同唐宋(以下除注 明者外均同此) | 合称三师,不常置。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 掌 | 官属与说明 | 南 面 朝 官 | 无 官 署 | 少师 少傅 少保 | | 合称三少,不常置。 | 同 上 | 太尉 司徒 司空 | | 合称三公,不常置。 | 南 枢 密 院 | 枢密使 知枢密使事 知枢密院事 枢密副使 同知枢密院事 知枢密院副使事 | 为南面官中的宰 辅机构 | 《辽史·百官志》:“太祖 初有汉儿司,太宗入汴, 因晋置枢密院,初兼尚书 省事”。 | 中 书 省 | 中书令 大丞相 左丞相 右丞相 知中书省事 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参知政事 | | 初名政事省。太祖置官, 世宗天禄四年(公元950 年),建政事省,兴宗重 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 改中书省。其属有堂后 官,主事,守当官,令史, 又领中书舍人院,右谏院。 | 门 下 省 | 侍中 常侍 散骑常侍 给事中 门下侍郎 | | 领起居舍人院,左谏院, 通事舍人院,符宝司,东 西上阀门司,东西头承奉 班,通进司,登闻鼓院, 匦院,诰院。 | 尚 书 省 | 长 贰 | 尚书令 左仆射 右仆射 | | | 吏 部 | 尚书 侍郎 | | | 户 部 | 尚书 侍郎 | | | 礼 部 | 尚书 侍郎 | | | 兵 部 | 尚书 侍郎 | |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掌 | 官属与说明 | 南 面 朝 官 | 尚 书 省 | 刑 部 | 尚书 侍郎 | | | 工 部 | 尚书 侍郎 | | | 御 史 台 | 御史大夫 御史中丞 侍御 | | | 殿 中 司 | 殿中 殿中丞 | | 领尚舍,尚乘,尚辇, 尚食,尚衣诸局;局各有 奉御。 | 宣政殿 | 学士 | | | 观书殿 | 学士 | | | 昭文馆 | 直学士 | | | 崇文馆 | 大学士 | | | 乾文阁 | 学士 | | | 翰 林 院 | 翰林都林牙 南面林牙 翰林学士承旨 翰林学士 翰林祭酒 知制诰 | 掌天子文翰之 事 | 领翰林画院,国史院; 并有翰林医官。 | 宣 徽 院 | 宣徽使 知宣徽事院 宣徽副使 同知宣微使事 同知宣徽院事 | | | 内 省 | 内省使 内省副使 | | 领内藏库。 | 内 侍 省 | 黄门令 内谒者 内侍省押班 | | 领内库,尚衣库,汤药 局。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掌 | 官属与说明 | 南 面 朝 官 | 内 侍 省 | 内侍左厢押班 内侍右厢押班 契丹、汉儿、渤海内侍都知 左承宣使 右承宣使 | | | 客 省 | 都客省 客省使 左客省使 右客省使 客省副使 | | 领四方馆,引进司,点 签司,礼信司,礼宾使 司。 | 诸 寺 | 太 常 寺 | 卿 少 卿 | | 领太乐署,鼓吹署,法 物库。 | 崇 禄 寺 | 卿 少卿 | | 《辽史·百官志》:“本光 禄寺,避太宗讳改。 | 卫 尉 寺 | 卿 少卿 | | | 宗 正 寺 | | | 《辽史·百官志》:“职 在大惕隐司” | 太 仆 寺 | 卿 少卿 | | 有乘黄署。 | 大 理 寺 | 卿 少卿 | | 有提点大理寺,大理 正。 | 鸿 胪 寺 | 卿 少卿 | | | 司 农 寺 | 卿 少卿 | | | 诸 监 | 秘 书 监 | 监 少监 | | 有秘书郎、秘书正字; 领著作局。 | 司 天 监 | 监 少监 | | | 国 子 监 | 监 少监 | |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掌 | 官属与说明 | 南 面 朝 官 | 诸 监 | 太 府 监 | 监 少监 | | | 少 府 监 | 监 少监 | | | 将 作 监 | 监 少监 | | | 都 水 监 | 监 少监 | | | 诸 卫 | 大将军 上 将军 将军 | | 诸卫的名称为:亲卫, 勋卫,翊卫,左右卫,左 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 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 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 千牛卫,左右羽林军,左 右龙虎军,左右神武军, 左右神策军,左右神威 军。属官有折冲都尉,果 毅都尉。 | 东 宫 官 | 东 宫 三 师 府 |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 | | 太子 宾客 院 | 太子宾客 | | | 太 子 詹 事 院 | 太子詹事 少詹事 詹事丞 詹事主簿 | | | 太子 司直 司 | 太子司直 | | | 左春坊 | 太子左庶子 | | 领文学馆,司经局,典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掌 | 官属与说明 | 南 面 朝 官 | 东 宫 官 | 左 春 坊 | 太子中允 太子司仪郎 太子左谕德 太子左赞善大夫 | | 设局,宫门局。 | 右 坊 | 太子右庶子 太子中舍人 太子舍人 太子右谕德 右赞善大夫 太子通事舍人 | | 领太子家令寺,太子率 更寺,太子仆寺。 | 太 子 率 府 | 太子左右卫率 太子左右司御率 太子左右清道率 太子左右监门率 太子左右内率 | | | 南 面 宫 官 | 汉 儿 行 宫 都 部 署 院 | 汉几行宫都部署 汉儿行宫副部署 知南面诸行宫副部署 同知汉儿行宫都部署事 同签部署司事 都部署判官 | 为汉人参加契 丹本部组织 的机构 | | 十二宫南 面行宫都 部署司 | 某宫汉人行宫都部署 某官南面副都部署 某官同知汉人都部署 | 同上 | | 南 面 京 官 | 东中南 三京宰 相府 | 左相 右相 左平章政事 右平章政事 | | 《辽史·百官志》:“辽 有五京,上京为皇都,凡 朝官京官皆有之。余四 京,随宜设官,为制不 一。大抵西京多边防官, 南京、中京多财赋官”。 | 诸京客省司 | 客省使 | | 五 京 诸 使 | 上京盐铁使司 上京盐铁使 | | 东京户部使司 东京户部使 东京户部判官 |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掌 | 官属与说明 | 南 面 京 官 | 五 京 诸 司 | 中京度支使司 中京度支使 | | | 南京三司使司 南京三司使 | | 南京转运使司 南京转运使 | | 西京计司 西京计使 | | 五 京 留 守 司 | 留守行府尹事 副留守 知留守事 同知留守事 | | 五京都 总管府 | 都总管知府事 同知府事 | | 五京都虞 候 司 | 都虞候 | | 五京警 巡院 | 某京警巡使 某京警巡副使 | | 五京处置 使 司 | 某京处置使 | | 五京学 | 博士 助教 | | 上京城隍 使 司 | 上京城隍使 | | 承奉官 | 东京渤海承奉官 | | 辽阳大都 督 府 | 辽阳大都督 | | 东京安抚 使 司 | 东京安抚使 | | 东京军巡院 | 东京军巡使 | | 中京文思院 | 中京文思使 | | 中京路 按问使 司 | 中京路按问使 |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掌 | 官属与说明 | 南 面 京 官 | 中京巡逻 使 司 | 中京巡逻使 | | | 中京大内 都部署司 | 中京大内都部署 中京大内副部署 | | 南京宣徽院 | 南京宣徽使 | | 南京侍卫亲 军马步军都 指挥使司 | 南京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 便 南京马步副指挥使 | | 南京处置 使 司 | 燕京管内处置使 | | 南京栗园司 | 南京栗园使 | | 云州宣谕 招抚使司 | 云州宣谕招抚使 | | 南 面 大 蕃 府 官 | 黄 龙 府 | 知黄龙府事 同知黄龙府事 黄龙府判官 | | 领黄龙府侍卫军亲军马 步军都指挥使,黄龙府学。 | 兴 中 府 | 知兴中府事 同知兴中府事 兴中府判官 | | 领兴中府学。 | 南 面 方 州 官 | 节 度 使 司 | 某州某军节度使 某州某军节度副使 同知节度使事 | | 有行军司马,军事判 官,掌书记,衙官。 | 观 察 使 司 | 某州军观察使 某州军观察副使 某州军观察判官 | | | 团 练 使 司 | 某州团练使 某州团练副使 某州团练判官 | | | 防 御 使 司 | 某州防御使 某州防御副使 某州防御判官 | |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掌 | 官属与说明 | 南 面 方 州 官 | 州 衙 | 某州刺史 某州同知州事 某州录事参军 | | | 县 衙 | 某县令 某县丞 某县主簿 某县尉 | | | 南 面 分 司 官 | 诸 使 司 | 分决诸道滞狱使 按察诸道刑狱使 采访使 | | 分司官不常置。 | 南 面 财 赋 官 | 诸州钱帛司 | 某州钱帛都点检 | | | 转 运 司 | 某转运使 某转运副使 同知某转运使 某转运判官 | | | 南 面 军 官 | 诸司 点 检 | 某都点检 某副点检 同知某都点检 | | 穆宗应历十六年(公元 966年)见殿前都点检耶 律夷刺葛。 | 诸 指 挥 使 司 | 某军都指挥使 某军副指挥使 某军都监 | | | 诸军都团 练使司 | 某军都团练使 某军团练副使 某军团练判官 | | | 诸军兵 马都总 管府 | 某兵马都总管 某兵马副总管 同知某兵马事 某兵马判官 | | | 南 面 边 防 官 | 安抚使司 | 安抚使 | | 有易州飞狐安抚使司。 | 兵马司 | 兵马使 | | 有易州飞狐兵马司。 | 招抚司 | 招抚使 | | 有易州飞狐招抚司。 |
区别 | 机关 | 官 称 | 职掌 | 官属与说明 | 南 面 边 防 官 | 招安使司 | 招安使 | | 有西南面招安使司。 | 巡检使司 | 巡检使 | | 景宗保宁中命耶律合住 任此职。 | 都总管府 | 都总管 | | 有五州都总管府。 | 都管司 | 都管 | | 有山后五州都管司。 | 制置使司 | 制置使 | | 有五州制置使司。 | 处置使司 | 处置使 | | 有三州处置使司。 | 王 府 官 | 王傅府 | 王傅 | | 重熙十五年(公元1046 年)萧惟信为燕赵王傅。 | 亲 王 内 史 府 | 内史 | | 道宗大康三年(公元1077 年)见内史吴家奴。 | 长史 参事 | | | 诸 王 文 学 馆 | 教授 | | 重熙中姚景行为燕赵国 王教授。 | 伴读 | | 圣宗太平八年(公元1028 年)长沙郡王允等奏选诸 王伴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