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
刘半农作,初载于1917年7月1日《新青年》第3卷第5期。文章认为,文学的两大主干诗与小说,精神上亟须革新。从小说方面说,大家表面上都承认“小说为社会教育之利器,有转移世道人心之能力”,实际上却迎合市民心理,有严重的商品化倾向。文章从文、情两方面剖析了当时流行的小说观。指出它以效仿明清小说、取法“史汉”诸书相号召,视小说“是古文,非古文不能称小说”;又主张小说的情节骨架贵在“离奇”,尤以起初“深藏密封”,终了谜破事明为上乘。这种内容上低劣模仿、情节上消闲解闷的无聊之作,再出也是浪费笔墨。文章要求小说家从两个方面革新小说:“一是根据真理立言,自造一理想世界”,在小说中破坏旧的政治、宗教、法律、风俗、人情等,并阐述相应的真理, “以促世人之觉悟”; “二是各就所见的世界”,“造一人类的缩影”,用细腻的心理分析、周密的观察再现小说,取代中外的侦探、神秘一类作品。本文是文学革命中最早论及革新小说精神的文章之一,从中可看到“五四”时期小说观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