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认知相符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认知相符理论cognitive consistency theory亦称“认知一致性理论”。西方认知社会心理学提出的一种有关态度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人的社会认知过程是一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过程。在通常情况下,人的心理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出现认知矛盾则会打破这种心理平衡,使主体感到不快;在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与不快情感的驱使下,又会促使主体做出一定的行为,使认知保持一致,以重新恢复心理平衡。由于对认知一致性所下定义不同,这一理论又分成若干具体的模式或学说,如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纽科姆的认知均衡理论、奥斯古德和坦南鲍姆的认知和谐理论、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该理论是从人的社会认知系统出发研究和解释人的社会行为的第一次有益的尝试,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 认知相符理论 认知相符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consistency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或倾向性来解释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变化的理论的总称。主要有美国社会心理学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奥地利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的平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Charles Egerton Osgood,1916—1991)和加拿大裔美国心理学家坦南鲍姆(Percy Hyman Tannenbaum,1927— )的一致性理论。认知相符概念早先由美国心理学家W.J.麦克盖尔提出。麦克盖尔认为,人有一种动力倾向性,其信念、观点或态度如果与其他观点或行为有矛盾,只要他意识到,他就会自发地去调整自己原来的观点,去与正常逻辑关系相符。这种认知相符观点的基点是把人作为理智人。在这一共同思想的基础上,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展开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各自的理论,并统称为认知相符理论。 ☚ 认知-感情相符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 认知相符理论 认知相符理论一组相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或倾向性来解释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变化。主要有认知失调理论、平衡理论和一致性理论。 ☚ 认知-感情相符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