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誓Shì

《姓氏词典》引《唐书》收载,其注称:“唐有誓屈尔。”未详其源。

誓shì

❶古代告誡將帥的言辭。亦謂以言辭告誡將帥,即宣號令。班固《東都賦》:“勒三軍,誓將帥。”
❷諾言。司馬相如《美人賦》:“信誓旦旦,秉志不回。”
❸發誓。揚雄《逐貧賦》:“克佐帝堯,誓爲典則。”
❹約束,拘泥。漢武帝《李夫人賦》:“仁者不誓,豈約親兮。”

誓shì

誓言,发誓。《卫风·氓》六章:“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尔雅·释言》:“矢,誓也。”郭璞注: “相约,誓。”朱熹《集传》: “旦旦,明也。成此信誓,曾不思其反复以至于此也。”

☚ 辗转   熙 ☛

读音sh·i(ˋ),为i韵目,属i—er韵部。时制切,去,祭韵。
❶宣誓;发誓。
❷誓言。
❸谨慎。《礼·文王世子》注:“誓,谨也。”

上一条: 下一条:

誓施shǐ

❶告;告知。例:背后告~阴状,(cuǒ)~人的(wǒ)!
❷谨慎。例:他的胆~小,怕惹~事。
❍ 谨小心都出~事。
《汉语大字典》:“誓,告,告知。”《玉篇》:“誓,谨也。”

{}6807诅咒。粤语。广东阳江〖〗。果个恶婆至好~人个。

誓shì

❶发誓
 △ ~死力争。
❷发誓的话
 △ 起~。

❶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所说的话实行:~师︱~死︱~言︱~词︱~愿︱~约︱~不甘休︱~死不二︱海~山盟。
❷表示决心的话:发~︱立~︱宣~︱起~︱盟(meng)~︱信~旦旦。

誓shì

❶ 发誓:誓师│誓不两立。
❷ 誓言,表明决心的话:明誓│山盟海誓。

誓shi

誓词 誓师 誓死 誓言 誓愿 誓约 发誓 立誓 盟誓 明誓 起誓 宣誓 誓不罢休 誓不两立 誓师大会 誓死不二 信誓旦旦 对天起誓 赌咒发誓 山盟海誓 矢志笃誓

誓shì

❶表示决心依照所说的话实行:小丫鬟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心为义女,~任摔丧驾灵之任。(十三·275)便如胶授漆,似水如鱼,一心一计,~同生死,那里还有凤、平二人在意了。(六五·1583)
❷表示决心或表白心意的话:你说有呢就有,没有就没有,起什么~呢。( 二八·633)

❶猶 “命” 也。《周禮·春官·典命》: “凡諸侯之適子,誓於天子,攝其群,則下其君之禮一等。未誓,則以皮帛繼於男。” 鄭玄注: “誓,猶命也。言誓者,明天子既命以爲之嗣,樹於不易也。”
❷猶“告” 也。《儀禮·大射》: “司射西面誓之曰: 公射大侯,大夫射參。”鄭玄注: “誓,猶告也。”
❸謹也。《禮記·文王世子》: “曲藝皆誓之。”鄭玄注: “誓,謹也。”

古代军队出征前的宣言。如《尚书》有 《汤誓》、《泰誓》、《费誓》等。三代以后不用。

☚ 誓词   盟 ☛

誓shì

〖名词〗
誓言(3)。《吕相绝秦》:申之以盟誓。——用缔盟约立誓言申明。《吕相绝秦》:言誓未就,景公即世。——誓言还没有写完,景公就去世了。《吕相绝秦》:背弃盟誓。——背弃了盟约誓言。


誓shì

〖动词〗
发誓(5)。《郑伯克段于鄢》: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于是[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到城颍,并发誓说。《柳子厚墓志铭》:誓生死不相背负。——发誓生死都不背弃。《泷冈阡表》:太夫人守节自誓。——母亲自己发誓坚守节烈。

誓shì

❶ 古代告诫将士的言辞。《周礼·秋官·士师》:“一日~,用之军旅。”
❷ 出征前告诫将士,表示决心。《尚书·泰誓下》:“王乃大巡六师,明~众士。”班固《东都赋》:“勒三军,~将帅。”
❸ 盟约,誓约,诺言。《孔雀东南飞》:“女子先有~,老姥岂敢言?”(姥mǔ:年老的妇人。)《文心雕龙·祝盟》:“汉祖建侯,定山河之~。”
❹ 立誓,发誓。《左传·隐公元年》:“遂置姜氏于城颍,而~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孔雀东南飞》:“~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❺ 接受爵命。《周礼·春官·典命》:“凡诸侯之适子,~于天子。”(适dí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❻ 谨慎,慎重对待。《礼记·文王世子》:“曲艺皆~之。”(曲艺:小的技艺。)

*shi

CAC4
❶表示决心,发誓:~师/~愿/~不两立/~不甘休/~死不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奋斗终身。
❷表示决心的话:~言/~词/立~/发~/宣~/起~/盟~/信~旦旦。
❸古代告诫将士的言辞:~军旅(《左传》)。

誓言

誓言

誓(誓词) 言(盟言)
誓言和心愿:誓愿
 誓愿和信念:誓念
光复祖国的誓言:祖逖之誓
古代军旅的誓言:鞫誓
表示诚信的誓言:信誓
表示诚实无欺的誓语:天地良心
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和盟约,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海山盟 山盟海誓 海誓山盟 海盟山誓 海盟山咒 海约山盟 密约山誓 厚约深盟
明白的誓言:明誓
庄重的誓言:重誓
誓言十分恳切真诚:信誓旦旦 旦旦信誓
(宣誓时说的话:誓言)

另见:发誓

☚ 诺言   问候的话 ☛

表示决心

表示决心

发愿
表示意志的坚决:必定
表示忠贞:效贞
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执行:誓(~师;~愿;宣~;指天~日)
 立下誓言,以示决心:矢志
订立盟约,表示决心:誓骨
 古代订立盟约时用以表示坚定不移的方式:锲臂
军队出征前,表示坚决的战斗意志:誓师誓旅 鞠旅
表示决心收复国土:中流击楫 中流击枻扣楫中流 击楫中流 击楫誓清 击中流楫

☚ 表示意见   表示意愿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

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军令

军令

将帅的命令:将令 阃令
指挥战斗的命令:号令 号角 鼓角
进军的号令:鸣鼓
军中发布有关告戒、约束将士的号令:
撤军的号令:鸣金 鸣镝
警戒的命令:戒令
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军令如山 军令重如山
军事命令必须立即执行,不能延误:军令如山倒
军令严肃,不容更改:号令如山
军令如山倒,宁可牺牲,不得抗令:威尊命贱
(军事命令:军令)

☚ 各种用途的命令   指示2 ☛

牢记

牢记

誓 谙(谙记;谙忆) 镌铭 铭刻谨记 稳记 熟记 慎志 终身佩铭
深深记在心里:登心 贯结 铭记 谨志谨识 刻镂 佩铭 牢记在心 牢记心中
铭记在心:铭心 铭怀 镌心 镂心 刻心
牢记于心,感念不忘:铭刻 铭勒 刻著刻镂
铭刻于心:画心记刻
清楚地铭刻:昭铭
受告诫后能够牢记:耳性
将道理、格言等牢记在心里:服膺 服臆
务必牢记:切记
牢记不忘:铭注 铭戢
铭刻,铭记:镂刻 佩刻
认真恳切地牢记心中:拳拳服膺 服膺拳拳
决心永远记在心里:永矢弗谖
(牢牢记住:牢记)

☚ 记住的程度   不忘 ☛

协议

协议

磋议
国与国之间签订的协议:条约
协商签订的条约:协约
已订的条约:成约
订约,成议:成言
结盟的条约:誓(誓书;誓信) 盟契 盟载 款约 谋约
交战双方关于恢复和平的协议:和议
交战国商定的结束战争的条约:和约
几个国家缔结的关于某一专门问题的多边条约:公约
已达成的协议:成议
(协商制定的共同遵守的文件:协议)

另见:机关 国家 商量 谈判 意见 公文

☚ 协议   盟约 ☛

谨慎1

谨慎1

谨(审谨) 慎(慎毖;毖慎;恤慎) 劼(劼毖) 誓 饬 姞 小心 斤斤 畏忌 属臾 持重
谨慎、慎重:审慎
反复考虑后再做:三思而行
 先周密考虑后再行动:先谋后事
谨慎不会发生错误:小心无大差
 谨慎可避免灾祸:谨能胜祸
谨慎而能检点自己:慎检
谨慎而有所畏忌:敬忌
拘束谨慎:拘谨 矜持
稳重谨慎:端审 稳慎
有危险而应谨慎:履冰(~之险)
唯有谨慎:唯谨
更加谨慎:日慎一日
谨慎及于细微之处:慎微
谨慎的样子:兢兢 矜矜 属属 愀如 偊偊 斤然 斤斤然
恭敬谨慎的样子:翼翼 鞠躬(~履方)
(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或不幸的事:谨慎)

另见:细心 在心 注意 郑重 慎重 慎言 ︱草率

☚ 谨慎1   行事谨慎 ☛

发誓

发誓

矢(矢言;矢盟;矢誓) 誓(言誓;起誓;立誓;设誓;说誓;质誓;盟誓) 诅(诅誓;祝诅) 发咒 证盟
发誓清除敌人:誓清
 立誓灭敌兴国:誓檝
发誓不罢手:誓不甘休 誓不罢休
发誓以之为惩罚:誓惩
为证明某事而发誓:赌咒 发咒
 赌咒、发誓时的用语:天打雷劈 天打雷击 天打五雷轰
男女间关于情爱之事的盟誓:鸳誓
以受神灵惩罚为保证而发誓表示信守承诺:赌咒发誓 赌誓发愿 赌神发咒 赌神起誓
以身体、性命受神惩罚为保证而发誓信守承诺:赌身发誓
表示决心,发誓:啮指
心中发誓:誓心 心誓
自己发誓:自誓
 咬指出血以自誓:咋指
指着水对人发誓:白水盟心
互相发誓:相矢
暗中发誓:密矢
对着天立誓、发咒:誓天 对天发誓 对天明誓 对天盟誓 指天发誓 指天为誓 指天设誓 指天誓地 指天誓心 指日誓心 指天誓日 誓天指日 誓日指天 矢天誓日
指着太阳发誓:矢日 誓日
 断发向天发誓:誓发 誓天断发
指着山发誓:山盟
对着剑发誓:誓剑 誓刃
表示诚心发誓:钻刀 歃血为誓 歃血盟誓 歃血发誓
祷告盟誓:诏盟
饮酒盟誓:饮盟
立下生死誓言:钻刀立誓
订盟立誓:质盟
 订立明誓:要誓
结盟立誓:盟诅 盟誓 盟祝
当众宣布誓言:明誓
庄重立誓:刑马作誓 刑白马盟
庄严的盟誓:丹鸡白犬 白犬丹鸡
郑重发誓,庄重承诺:河盟山誓
真正讲信义,不在于订立盟誓:大信不约
(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发誓)

另见:誓言 守信 坚贞

☚ 发誓   发誓不变 ☛

誓shì

时制切,去祭。
❶立誓,盟誓。《礼记·曲礼》:“约信曰~。”
❷宣誓,多谓出征时告诫将士或表示决心。班固《东都赋》:“勒三军,~将帅。”
❸盟约,诺言。《左传·昭公四年》:“周武有孟津之~。”

〖誓〗 粵 sai6〔逝〕普 shì

❶ 誓言,盟約,諾言。許慎《說文解字》:「〜,約束也。」《詩經.衞風.氓》:「信〜旦旦,不思其反。」(發誓時樣子如此誠懇,想不到竟然會反口。)
❷ 立誓。左丘明《左傳.隱公元年》:「〜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❸古代告誡將士的言辭。《周禮.秋官.士師》:「一曰〜,用之於軍旅。」

用语言约定称誓。《礼记·曲礼下》: “约言曰誓。”陈浩注: “约信者,以言语相要约为信也,用誓礼。”

☚ 谥号   手诏 ☛

誓shì

❶表示决心按照所说的去做。如:誓不甘休;誓死保卫祖国。
❷表示决心的话语。如:宣誓,誓言,立誓。
❸军中发布战争动员令的法律表现形式。《左传·闵公二年》 “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杜预注: “宣号令也”。如《尚书》记载,夏朝国君启发攻伐有扈氏前,颁布过《甘誓》;商朝国君汤讨伐夏桀前,颁布过《汤誓》;周朝武王征讨商纣王时,颁布过《牧誓》。

本指立誓、发誓,西周和春秋时期成为一种公务文书的名称,是统治者告诫将士互相约束的言辞。《尚书》有《汤誓》、《甘誓》等篇。《礼记·曲礼》中说:“约信曰誓”,孔颖达疏:“以其不能自和好,故用言辞共相约束以为信也。”对广大将士和民众发表各种动员令,抒发国君和统帅的决心、号召,已不再具有“约信曰誓”的本意,实际上是一种表达某种信念,动员军民采取行动的宣言书。

☚ 榜文   题词 ☛

誓shì

Ⅰ  (决心照说的话实行;发誓) swear; vow; pledge: ~ 夺丰收 pledge to strive for a bumper harvest; ~ 以一生为人民服务 vow oneself to a life of service to the people; 他 ~ 守秘密。 He was pledged to secrecy. 他们 ~ 为争取民主权利而斗争。 They pledged to fight for democratic rights. Ⅱ (表示决心的话) oath; vow: 发 ~ take [make] an oath; swear; 婚 ~ wedding [marriage] vows; 他愿对他所说的一切起 ~。 He was willing to take his oath to all what he said.
◆誓不罢[甘]休 swear not to stop [rest]; swear not to give up; swear not to let the matter drop;
誓不两立 swear not to exist together under the same heaven; I'll have it out with (him).; I swear that both of us cannot stand — to be irreconcilable.; One of us two has to go, we shall not both live.; resolve not to coexist with; resolve to destroy the enemy or die in the attempt; swear that one of the two must be destroyed; swear to be incompatible with one's enemy;
誓词 oath; pledge;
誓师 a rally to pledge resolution before going to war; take a mass pledge;
誓死 pledge one's life; dare to die;
誓死不二 pledge to be true to death;
誓死不屈 swear to die refusing to kneel—even death will not make one yield;
誓言 oath; pledge;
誓愿 pledge;
誓约 vow; pledge; solemn promise

誓shì

不两立|山盟海|死不从|死不二|死不屈|同生死

❷ 信旦旦

❹ 对天盟|山盟海|指天发

金文;篆shì

[言(意符)+ 折(誓本字,聲意符)→誓(《説文》:“誓,約束也。從言,折聲。”誓:古人立約時,有“斷木爲誓”的風習。“折”爲“誓”本字。早期金文不從“言”。按照所説的話去實行。誓師:軍隊在出征前,由主帥向全軍將士宣布作戰意義,表示决心,稱之爲“誓師大會”。)]
《詩經·衛風·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記得當年我們許過願,事過境遷也枉然。)
[春秋] 左丘明《左傳·成公十三年》:“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婚)姻。”(楊伯峻注:“晉獻公之女嫁與秦穆公爲夫人。”)
[元] 石君寶《曲江池·第三折》:“非是我誇清正,只爲他星前月下,親曾設海誓山盟。”

誓shì

(14画)

【提示】折,不要添加一点错写成拆。

*誓shì

14画 言部 
(1) 郑重地表示决心,承诺依照所说的话去做: ~师|~约|~愿。
(2) 表示决心的话: 起~|宣~|发~。

誓()


五祀衛鼎,殷周金文集成2832,西周中期
井白(伯)白(伯)邑父定白(伯)𣄴白(伯)白(伯)俗父廼顜事(使)厲(誓)。

𠑇匜, 殷周金文集成10285, 西周晚期
亦既節乃(誓)。

攸从鼎, 殷周金文集成2818,西周晚期
廼事(使)攸衛牧(誓)曰……

散氏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6,西周晚期
唯王九月,辰才(在)乙卯,夨卑(俾)(鮮)且(誓)。

劉根四十一人等造像記,北魏
大誓莊嚴,理無虚應。

元繼墓誌,北魏
控熊羆以誓禦侮,嚴八次而衛皇宫。

竇泰墓誌,北齊
操槃大誓,辭涕俱流。

郭休墓誌,隋
弘誓未充,華臺已合。

石經尚書,唐
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説文》: “誓,約束也。从言折聲。”
散氏盤“誓”所从“木” (折,从斤斷木,訛爲从斤斷艸)非完整寫法,有省略。

☚ 詔   詁 ☛

誓shì

西周以来形声字。从言,折声。音变如折逝、柘(zhè)石(入声尾略不同)例。古代本指军中告诫、约束将士的言辞。引申为表示决心的话。如:宣誓。又指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如: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誓★常◎常


shì形声,从言,折声,本义为古代军队中告诫、约束将士的言辞,引申为誓言,有约束作用的、表示决心的话,又引申为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按说的话实行。

隶shì

【析形】形声字。古文字形从言,折声。
【释义】《说文》:“约束也。”本义为古代军中告诫约束将士的言辞。引申指发誓,立誓,又指盟约。[誓师]出征前统帅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示决心。[誓死不屈]立誓宁死都不屈服,形容很有气节。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In ancient character it is related to言(yán,word)and sounds like the pronunciation of折(zhé).
【original meaning】 In ancient times referring to words of admonishing soldiers in the army.

见〖是〗
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