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茅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茅香 【概况】: 异名 山白芷、土白芷(《生草药性备要》),寻骨风、铁杆香(《四川中药志》),白牛胆根(《泉州本草》)。 基源 为菊科旋覆花属植物羊耳菊的根。 原植物 羊耳菊Inula cappa(Buch.-Ham.)DC. 余项参见“羊耳菊”条。 。【生药】:采集 立夏后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晒干。 药材产四川、广东、云南、福建、湖南。 鉴别 根长10~30cm,粗约1cm;外表乌黑色,断面可见硬心。质脆,有香气。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附 地上部分含四当归酸肌醇酯类化合物:L-肌醇-1,2,3,5,-四当归酸酯(L-Inositol-1,2,3,5-tetra-angelate)、L-肌醇-2,3,5,6,-四当归酸酯、内消旋肌醇-2,4,5,6,-四当归酸酯(Myoinositol-2,4,5,6,-tetra-angelate)、内消旋肌醇-1,3,4,6-四当归酸酯、角鲨烯(Squalene)、β-金合欢烯(β-Farnesene)、石竹烯环氧化物(Caryophyllenepoxide)[1]、大牻牛儿内酯Ⅰ、Ⅱ、Ⅲ、Ⅳ(Germacranolide Ⅰ、Ⅱ、Ⅲ、Ⅳ)[2],还含(2R,3R)-5′-甲氧基-3,5,7-2′-四羟基二氢黄酮醇[(2R,3R)Methoxy-3,5,7,2′-tetrahydroxyflavone)]、(2S)-5,7,2′,5′-四羟基二氢黄酮[(2S)-5,7,2′5′-Tetrahydroxyflavanone)]、7,5-二甲氧基-3,5,2′-三羟基二氢黄酮醇(7,5′-Dimethoxy-3,5,2′-trihydroxy-flavone)[3]、5,2′-二羟基-7,5′-二甲氧基黄酮醇、5,7,2′,5′-四羟基二氢黄酮[4];另外还含有羽扇豆醇(Lupeol)、β-谷甾醇及多个脂肪酸成分[5]。 参考文献 [1]Phytochemistry 1982;21∶780 [2]Phytochemistry 1984;23∶367 [3]Phytochmistry 1979;18∶2003 [[4]CA 1983;98∶179028p [5]CA 1984;101∶35914g 【药性】: 性味 辛,温。 ❶ 《生草药性备要》:“辛,平。” 功效 祛风散寒,活血舒筋。 主治 风寒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痹痛,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泉州本草》:“治小儿疳积:白牛胆根30g,清水煎服。” 食疗 ❶ 《湖南药物志》:“治牙痛:白牛胆根30g,煮精猪肉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