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誊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誊录téng lù

誊写;过录:(元春)又命探春另以彩笺~出方才一共十数首诗,出令太监传与外厢。(十七—十八·397)就请菱洲、藕榭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监场。(三七·842)

抄写

抄写

钞 抄(抄录;抄白;照~;手~)写(钞写;课写) 誊(誊写;誊抄) 缮(缮写) 录(移录;写录)移(移写;移书)
抄写书籍:写书
抄写佛教经典:写经
照原文抄写:移录
把一个本子上的文字抄写在另一个本子上:过录
抄入名册:抄名
受顾替人抄写:佣书 赁书
用楷书抄写:誊真
附带抄写:附抄
辗转抄写:传抄 传写
有选择地抄写:摘抄 撮抄
汇辑抄录:集录
收集抄录:收录
抄录给人看:抄示
重新抄写:誊正
原文照抄丝毫不做改动:一字不易 不易一字
抄写清楚:誊清 写白
 用工楷誊清抄录:誊录 移录
 抄写誊录:钞录 钞誊
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露钞雪纂露纂雪钞
(照原文或原稿抄录下来:抄写)

☚ 题写   代写 ☛

誊录téng lù

誊抄。《宋史·选举志》:“~~人选择书手充,不许代名。”

誊录

❶科举考试中为防止考场作弊而采取的措施之一。宋代始行。大中祥符八年(1015)礼部试,行誊录之法。举人纳卷后,由封弥院密封卷首,送誊录院,由书手抄录副本,以副本送考官考校等第,旨在防止考官通过辨认考生笔迹而徇私舞弊。其后,殿试和各类解试均行此法。金、元、明、清皆因之。明清两代更规定,考生试卷用墨笔;誊录书手一律用红笔,且不得携墨笔入誊录所。
❷科举考试中特设之官“誊录官”之简称。

誊录

誊录

科举考试防弊方法之一。即先将封弥后的应举人试卷抄写一份副本,再将副本送考试官评阅,以防止考试官通过辨认笔迹而作弊。宋真宗景德二年 (1005年),殿试考试始行誊录之法。此后很快推行于省试与各类解试。具体办法是:先将应举人所交试卷送封弥所密封卷首,编排字号,然后送誊录所,由书吏用朱笔誊录副本,对读无误,再以副本交考试官评阅,以定等第。此制对防止考试官作弊起有重要作用,遂为元、明、清历代所沿用。

☚ 编号   墨卷 ☛

誊录

科举考试防弊方法之一。其法是将试卷在封弥院密封卷头后,发送誊录院,由书手抄成副本,考官即以副本确定等第。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始在礼部试实行誊录法,其后殿试与各类解试亦实行此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