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冤叔嫂桥
株洲明照乡太平桥村南方屋场旁有一小桥,名叔嫂桥。相传清代乾隆年间有一家兄、弟、嫂三人,和睦相亲,耕田读书。后其兄赴京赶考,叔嫂二人在家互相尊重,勤俭度日。后因嫂嫂思夫心切,叔嫂二人赴京寻兄。一天来到南方屋场,见一深沟挡住去路,过往行人都需绕道而行。叔嫂于是捐资修桥一座,人称 “好心桥”,又名 “叔嫂桥”。清代某年,周文炳办事经过此桥,写七言诗一首: “保叔如何不保夫?义名虽有节名无。纵然淘尽桥下水,难洗终身一点污。”他这一写不打紧,可怜九泉之下嫂嫂含冤不白,于是,人们常于夜间闻桥头有妇人啼哭。后来地方上请来巫师,写了一道表彰疏文于桥头焚化,方息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