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仲尼曰:“《志》①有之:‘言以足②志③,文④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慎辞哉!”(《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注释 ①《志》:一部古书。②足:完成。③志:意志,意愿。④文:文采。 译文 孔子说:“《志》上有这样的话:‘言语用来表达意愿,文采用来完成言语。’不说话,谁知道他的意愿?说话没有文采,就不能传到远方……言辞需要谨慎啊!” 感悟 孔子是天才的语言大师,他不仅说了,而且说得精彩,历经千年而不衰。上天赐予一张嘴,我们自然要去说,说出心声与思想;但切不可随意妄语、搬弄是非。我们要作好自己嘴巴的主人。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对偶成语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释义】文:文采。行:流传,流行。远:遥远,久远。文章语言乏味,没有文采,流传就不能久远。◆也作“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举例】①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② 李霞《诗歌修辞:主观的客观化哲学》:“中国先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古希腊人说技艺悠久而生命短促。”③ 学术性文章,观点再新颖,论据再确凿,但如果语言枯燥,表述老套,那结果还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很难得到他人的青睐。 【辨】复句式成语,通常连用,极少单独使用。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孔子语曰:“《志》有之: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杜预注:“志,古书。”可知古代前贤已注意到言辞文采的重要作用。这里虽然说的是关涉政教的外交辞令,但周人在追求功利目的同时,也注意到对语言文采、修辞技巧的审美追求。这不仅是《诗经》所以能在艺术表现上取得很高的成就被后人称之为文学之创举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中国古代哲理散文、历史散文具有文学特质被后人当作文学作品来推崇的重要原因。 ☚ 以和为美,美善相兼 三不朽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言辞。文:文采。言辞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久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先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说的话没有文采,流传不会久远。 ☚ 文字是日新之物,若陈陈相因,安得不目为臭腐 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孔子关于语言文采的著名观点。语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谓“言”是用来充分表达“志”的,而“言”又应该是具有文采的,“言”如果缺乏文采,便不能在社会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里,孔子实际上已经接触到了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辩证关系问题。孔子论文强调“兴、观、群、怨”的社会功用,因而既重内容,又重形式,要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对后世文、道统一观的建立有着积极的影响。 ☚ 情信辞巧 三表法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yán zhī wú wén , xíng ér bù yuǎnwithout elegant composition of the words,one will not go far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yán zhī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解义】文:文采。行:流行,流传。说话没有文采,就流传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yán zhī wú wén, xínɡ ér bù yuǎn话说得没有文采,就难以流传久远。也作“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yan zhiwu wen,xing er bu yuan文:文采。行:流传。指说话或写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久远。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不言谁知其志,~。”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说话或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流传不远。文:文采。行:流行,流传。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yánzhīwúwén,xíng'érbùyuǎn〔其他〕 言,言辞;文,文采。说话没有文采,则流传不远。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今人徒知‘~ ’,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乎?”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言辞。文:文采。行:流行,流传。即说话或著作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久远。也作“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言而无文,行尔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 文采。语言没有文采,就不会流传久远。指语言必须讲究艺术技巧。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例] “~”,故吾精求雄文达识之士。(唐·白居易《元稹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赐紫金鱼袋制》)|孔子亦曰:“~。”而善郑国之为词命也,则文岂可少哉!(明·王鏊《重刊〈左传〉详节序》)|在辞章拙劣的文章中间,人们所读到的永远只是干瘪的词汇,刻板的句法、章法,即使这种文章把意思大体表达出来了,也会因为它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不愿意亲近。所以古人说:“~。”(施向东《义理、考据和辞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