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角弓反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角弓反张

症状名。《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邪伤人令腰背反折,不能俯仰角弓者,由邪入诸阳经故也。”因项背强直,使身体向后反折如角弓状,故名。多见于痉,破伤风等病证。参见痉、破伤风条。

角弓反张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一。全身伸肌强直,使身体背曲后仰如弯弓之状。

角弓反张

角弓反张

中医症状名。是指患者头项强直,腰背反折,向后弯曲如弓状的一种症状。这是风病或热极动风的表现。多见于惊风、破伤风等病症。西医的脑炎、脑膜炎等可出现此症状。

☚ 撮空理线   痼疾 ☛

角弓反张opisthotonus

系一种特殊的疾病体位。患者头向后仰、躯体前挺、背反曲呈弓形。此种体位是由于颈肌、背肌强直而致。临床上可见于破伤风和小儿脑膜炎患者。

角弓反张

指项背强急,腰背反折,身体后仰如弓状的一种症状。常见于多种急性热病,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病。

角弓反张jiǎo gōng fǎn zhāng

《本草纲目》主治第3卷诸风痉风(18)。病证名。因项背强直,使身体向后反折如角弓状,故名。《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邪伤人令腰背反折,不能俯仰角弓者,由邪入诸阳经故也。”多见于痉、破伤风等病证。

角弓反张opisthotonus

指病人由于颈肌及脊背肌受激惹而出现过度紧张性强直,以致颈与躯干出现背向过伸的状态,见于脑膜炎、破伤风等。

角弓反张角弓反張jiǎo gōng fǎn zhāng

形容背脊向后强直弯曲的症状。《叶选医衡·惊风论》:“以其脊强背反也,而立角弓反张之名。”

角弓反张jiǎoɡōnɡfǎnzhānɡ

症状名。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项背高度强直,使身体仰曲如弓状, 故名。多见于痉病、破伤风等。参见痉、破伤风条。

角弓反张

角弓反张

本病是疫邪落入脊髓,引起头项强直,腰背反折状如角弓反张,口噤,面带苦笑的一种烈性疠病。
病因 感受疠疫之气,疫邪与体内赤巴邪相结合,在隆邪的作用下,侵入脑部和脊髓之中而发病,病情严重者,颈项强直,躯体反折,有时患者在无甚疼痛状态下,面带苦笑而死。此病包括脑炎、痉病惊风、破伤风等病。
症状 尿血或尿液如青油状,情绪烦躁不宁,发病后脊髓立即剧烈刺痛,体力迅速丧失,面容、皮肤发黄,接着头项强直后仰反折。疠邪落入命脉者,上体刺痛;落入脑中,头部刺痛;落入小肠,泄泻不止;落于肾脏,肾腰刺痛。如果6—7天之中治疗乏术者,牙关紧闭,面带苦笑而死。
治疗 分通治及分证治疗。
通治 首先用封道法即用艾灸封闭病邪流窜的关隘。发病初期,防止疠邪侵入脏腑等部位,于脏腑的对应穴位即第六椎、第七椎处艾灸;小腿鱼肌(腓肠肌)转筋者,于拇趾末关节毛丛处艾灸;小臂鱼肌转筋者,无名指尖穴艾灸。灸治无效者,于小腿鱼肌下端和手腕处,用小艾柱围灸一圈。其次用平息法即内服几次七味牛尾蒿汤、四味黑冰片汤(黑冰片为野猪粪煅灰)及五鹏散加牛尾蒿、羌活、渡鸦肉或黑冰片。或者,内服金刚杵(藏名多杰尖)散,热甚者加甘青乌头、藏黄连、波棱瓜子、头花蓼、黄连、獐牙菜等;隆邪甚者加大蒜灰、多花黄芪、麻花秦艽、黑冰片等;寒甚者加五根药、肉豆蔻等,加减各自的对症药物,连续服用多天。最后用外治法,隆偏盛者灸治第六椎、第七椎、后囟穴等。本病不出现吐泻现象者,可用泻下法治疗,即用十三味猛烈方下泻。或者,一开始病情就严重,来不及等待成熟者,可在疾病初期进行下泻治疗。之后,疠邪被制服,热势稍有降低时,可服大黑药方。
分证治疗 角弓反张分热偏盛和寒偏盛。其中热偏盛角弓反张,在中午和午夜时分,饮五味波棱瓜子汤,或内服八味冰片散等。痰液乖多者,用茜草和紫草茸熬汁冲服十三味冰片散;腹痛者,将熊胆、黑冰片、诃子共研内服。寒偏盛角弓反张,将黑冰片、波棱瓜子研末,用五根药酿制的药酒配制内服。围灸第六椎、第七椎、后囟门。隆偏盛者,还可用铁烙烙上述各穴,或用十三味猛烈方下泻。饮食起居宜忌同瘟热条。

☚ 疠痈   疫黄 ☛

角弓反张jiǎo gōng fǎn zhāng

opisthotonus; opisthotono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