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规范失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规范失调

社会学、伦理学术语。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首先使用。指人们为争取幸福、实现自我的社会条件不具备时,将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从而出现病态。他所认为的社会条件即正常的标准类型的社会条件是:行为要有规范可循,并且规范一致,互不冲突,形成体系;每个人都应本着道德的精神与他人相处,从而人们可以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他认为这样获得生活的乐趣就有了规范。涂尔干用这个概念来解释犯罪、危机及其他形式的社会混乱现象,认为如果一个国家若没有明确的规范,人和人的关系便无道德可言,也就无法对一切不道德的行为进行约束和限制,这就是一个规范失调的国家。美国社会学家默登在使用该词时,指出其含义是社会目标和达到目标的准则间缺乏一致性。

规范失调

规范失调guifan shitiao

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障碍,表现为一种不能适应社会规范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个体产生无价值、孤独、无能等不良感觉,在心理上体现为困惑、迷乱、不知所措、焦虑、恐惧等状态, 在行为上显出言行不一致和前后行为矛盾等特点。产生规范失调的原因有内外两方面因素的作用。外在环境因素主要在于社会规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此时个体仍处于原来规范的模式中,因而产生个人对新的规范不适应, 导致个人行为和心理上的矛盾冲突。例如社会出现大的变革,使新旧规范间有极大的变动,便会导致很多人的不适应。再如青年与少年、成人与未成人阶段间的差异也使个人常处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的要求, 尤其是在少年到青年和未成人到成人的过渡期中更是如此。内在因素的作用主要归之于人格失调,导致个人的社会化进程遇到困难。如个体性格或能力上的差异都会带来个体的规范失调。内外因素常常是共同作用于个体的不适应。规范失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也会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秩序,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在改善和纠正规范失调中,更应从内外两方面因素协同起来考虑。

☚ 规范化过程   过失恐怖症 ☛
规范失调

规范失调anomia

亦称“迷乱”(anomyjanomie)这个概念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1)指放纵不羁、不守法纪,即所谓的失调人格。这种人格的形成与社会规范的影响甚微,纯粹是摈弃“自我意志”所形成的。(2)指个人在顺应社会规范变迁上发生了困难,即与社会规范的变迁速度和方向无法一致,因而容易导致矛盾冲突发生。(3)指无政府社会心理状态。规范失调如果从产生阶段上来划分,可以区分为社会迷乱和心理迷乱两种。前者为社会规范及价值体系弱化或解组后,社会团体或文化上所发生的混乱状态;后者表现为反映社会迷乱状态的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不安、恐惧、无所适从和无能为力感。如果从性质上分,又可以分为单纯迷乱与急性迷乱。前者为团体间存在对立矛盾的期望,而个人在顺应上表现为无所适从的状态,后者表现为现行价值体系与规范结构全部解体的状态。区分是否规范失调,主要依据文化目标与制度手段两个变数,并以这两个变数将迷乱区分为:革新型、墨守成规型、颓废萎缩型和反抗革新型四种。为避免规范失调,应该注意早期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心理作用,并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 以保证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 归因理论   国民性研究 ☛
000013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