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汉流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汉流民 西汉流民在封建社会,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便成为流民。西汉初期,人口比秦时大为减少,“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说明除死者外,还有许多流散在外的农民尚未归来。当时统治者虽行“无为政治”,但“民力竭于徭役”(《淮南子·本经训》),而迫使自耕农破产流亡的情况仍然存在。西汉中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甚一日,加上赋役的加重,流民问题日趋严重,出现了“天下户口减半”(《汉书·五行志》)的情况。仅汉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关东地区就出现了二百万流民。宣、召时期,统治者的压头急务就是处理流民问题。西汉后期,从皇帝到各级官吏,以及富贾豪民相继巧取豪夺,老百姓处于“七亡”、“七死”的境地,流民问题愈显剧烈。王莽新朝虽行改制,但不仅未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相反,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民弃城郊流亡”,“民多弃乡里流亡”,“百姓困乏,流离道路”的记载,史书不绝。以上说明西汉流民不仅人数多,而且自始至终都是西汉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考察西汉流民的去向,无非是沦为流庸、农奴或奴婢;或流亡边地和塞外;或聚众山林川泽之地求食; 或参加流民起义以反抗官府和朝廷(见杜民其《试论汉代的流民问题》载《绥化师专学报》1987年第二期)。西汉统治者为了加强户籍赋役控制,虽采取了一些赈济、安抚流民的政策,或以“流民法”等法律手段企图控制人口的流亡,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民问题而缓和社会矛盾。 ☚ 汉代移民实边 东汉流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