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内属
汉代的西域,指汉玉门、阳关以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之地;有时也泛指葱岭以西中亚地区。因其在汉之西,故曰西域。《汉书·西域传》载,西域“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西域诸国大率土著,有城郭田畜,与匈奴、乌孙异俗,故皆役属匈奴”。其大者,如车师(今新疆吐鲁番一带)、龟兹 (今新疆库车)、楼兰(今新疆罗卜泊西,后改称鄯善)、且末(今新疆且末)、莎车(今新疆莎车)、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区)、焉耆(今新疆焉耆)等。汉武帝时,遣张骞出使西域,后开河西四郡;自汉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后,西域诸国震惧,多遣使至长安朝贡,或遣子弟入侍。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统治西域的日逐王降汉,罢僮仆都尉;汉于西域设都护府,以郑吉为都护。从此,西域纳入汉的版图。东汉时,汉与西域虽有“三通三绝”,但仍设都护府或长史驻西域,保持着与西域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