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斌杰1933—
笔名楚子。北京市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助教,师从游国恩、林庚先生。1958年调入中华书局任哲学编辑室编辑,1978年调回北京大学中文系执教,先后任副教授、教授、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主讲教师。主要著述有《中国文学史纲要》(先秦、秦汉部分),《中国古代文体概论》、《白居易评传》、《中国古代神话》、《古典新论》,主编有《中国文体百科辞典》、《白居易诗歌鉴赏集》,应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主编多卷本《中国文学通史》先秦卷,参加《世界诗学大辞典》的撰写,并任该书编委、文体部分主编,校定多卷本《中国古代文学辞典》,与人合编了《李清照研究资料汇编》等。
褚斌杰对古代文学研究范围甚广,神话、诗词、曲、赋、文、小说、文体等,无不涉猎,提出不少精到见解,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对于散文的研究,他很推重先秦。在《中国文学史纲要》中,他认为虽然先秦时期的散文还文史哲不分,没有独立的文学散文,“但要为后世的各体散文作品(包括小说、戏曲)的发生发展都准备了条件。它的精湛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技巧,井然有条的说理和叙事,以及生动的故事性等等,都为后世许多文学作品所吸取,我国历代的散文家和小说家,几乎无不受到先秦散文的影响。”在这部著作里,他不仅细致精要地分析和评价先秦、秦汉时期的各个散文作家、作品,从文学现象的阐释中揭示散文的基本线索,而且还非常注重散文体式自身的演变发展,认为“我国文学发达,文体繁富,样式众多,而后世的许多文体一般在先秦时代即已滥觞和有所孕育。”他还提出汉赋这一文学体式,受到荀子赋的影响,但“这时赋体还属于萌芽状态。赋体的进一步发展,当受到战国后期纵横家的散文和新兴文体楚辞的巨大影响。”并从赋的体式特征论述了这一观点。褚斌杰的力作《中国古代文体概论》,系统论述了古代各种散文体式如论说文、杂记文、序跋文、赠序文、书牍文、传状文、箴铭文、哀祭文、碑志文、公牍文等自身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如他认为山水游记这一文学体式,“肇始于魏晋,成熟于唐、宋,至明清则成为文学散文中重要一体。”晋慧远《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开了后世游记文学的先河”,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家为唐柳宗元、宋苏轼、王安石等,而明清则是“山水游记文大量产生的时期”,“比较有特色的是随着晚明小品文的勃兴,而涌现出来的记游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