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温中汤《卫生宝鉴》卷二十三方。炮姜、附子(炮,去皮脐)各七钱,人参、炙甘草、白芍药、茯苓、白术各五钱,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厚朴(姜制)、陈皮各三钱。为粗末,每服五钱至一两,加生姜五片,水煎去渣,食前服。治中寒腹痛自利,水谷不化,或不欲饮食,懒言困倦嗜卧。 附子温中汤 《卫生宝鉴》卷二十三【组方药物】 干姜(炮) 黑附子(炮,去皮、脐)各21克 人参 甘草(炙) 白芍药 白茯苓(去皮) 白术各15克 草豆蔻(面裹,煨,去皮) 厚朴(姜制) 陈皮各9克 【制剂用法】 上药10味,为粗末。每服15~30克,用水370毫升,加生姜5片,煎取185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适应病证】 脾胃虚寒,腹痛自利,米谷不化,不喜饮食,懒于言语,困倦嗜卧。 附子温中汤 附子温中汤本方出自《卫生宝鉴》卷二十三。是由《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附子理中汤和《内外伤辨惑论》的厚朴温中汤加减化裁而来。方由干姜(炮)、附子(炮)各七钱,人参、甘草(炙)、白芍药、白茯苓、白术各五钱,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厚朴(姜制)、陈皮各三钱组成。为粗末。每服五钱至一两,加生姜五片,水煎,饭前服。功能温中散寒,健脾除湿。主治中寒腹痛自利,水谷不化,或不欲饮食,懒言困倦。本方所治证属寒邪直中太阴,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故治宜温运脾阳,散寒除湿。方取附子理中汤的“附子”,厚朴温中汤的“温中”而名。方中干姜、附子、草豆蔻温中散寒,除湿止痛,共为君药;人参、白术健脾燥湿,厚朴化水谷,厚肠胃,共以为臣;白芍缓急止痛,配甘草酸甘化阴,既能控制姜附的温燥,又能加强甘缓止痛作用,茯苓淡渗利中,陈皮调中快膈,共为佐使。诸药合用,使脾阳振奋,运化复常,寒湿去而腹痛泻利可除。 ☚ 扶阳助胃汤 温中补脾汤 ☛ 00004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