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中藥名。烏頭塊根的乾燥側根,有毒。揚雄《蜀都賦》:“往往薑栀,附子巨蒜。” 附子二3009名中药名,乌头的侧根。古方言。宋朱翌《猗觉寮杂记》:「~、乌头、天雄,一种也。蜀人以小者为乌头,中者为~,大者为天雄。」   附子fù·zi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子根),块状,入药,性大热,有毒,功能散寒止痛:百般请医疗治,诸如肉桂、~、鳖甲、麦冬、玉竹等药,吃了有几十斤下去,也不见个动静。(十二·263)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附子 附子 fùzǐ 亦稱“茛”。毛茛科植物烏頭旁生的塊根。因其附烏頭而生,如子附母,故稱。倒圓錐形,長二三寸,粗一寸許。表面灰黑色,被鹽霜。稱爲鹽附子。外皮黑褐色,内部暗黄色半透明狀,俗稱爲黑順片,又名黑附子。黄白色半透明狀者,爲白附片。主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冷痢,脚氣。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下經·附子》:“主風寒欬逆邪氣。”三國魏·吴普《吴普本草·草木類·附子》:“一名茛。”側子四品都是一種所產。” 附子【同义】总目录 乌头附子乌喙僧鞋菊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祛寒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司牧安骥集》。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旁生块根(子根)。洗净泥土,按大小分别加工炮制成淡附片、炮附片、黑附片、白附片入药。通常炮用或煮熟用。主产四川、陕西等地。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功能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除湿。主治:❶心肾阳虚,亡阳欲脱,与干姜、炙甘草配伍,如四逆汤。 ❷寒伤脾胃,腹痛作泻,与干姜、党参、白术、炙甘草等配伍,如附子理中汤。 ❸风寒湿痹,肾冷拖腰,与乌蛇、防风、牛膝、当归配伍,如黑神散(《司牧安骥集》)。 ❹肚腹冷痛,伤水起卧,与当归、枳实、厚朴、炮姜、木通等配伍。牛、马15~30克;猪、羊3~9克。为末或煎汤灌服。孕畜忌用。本品含新乌头碱(mes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消旋去甲乌药碱、棍掌碱(coryneine)等生物碱,具有强心、镇痛和抗炎作用。服用过量,可致呼吸中枢及心肌麻痹。此外,生附子尚含类脂成分,如附子脂酸、附子磷脂酸钙、β-谷甾醇及其脂肪酯酸等,具有促进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新陈代谢作用,治疗兔的动脉粥样硬化已获得初步效果。 附子药名。出 《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栽培品)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四川、陕西。辛,甘,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 ❶治亡阳汗出,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❷治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泄泻,冷痢,小儿慢惊,阳虚外感。 ❸治肾阳不足,畏寒肢冷,阳痿,尿频,阴寒水肿。 ❹治风寒湿痹,阴疽,疮漏。煎服: 制附子,3~9g,回阳救逆可用18~30g,宜久煎。反贝母、白蔹、半夏、栝蒌、白及。本品中毒反应与草乌同,参见草乌条。孕妇忌服。服药时不宜饮酒,不宜以白酒为引。附子或草乌头之形长而细者名天雄。功专壮阳强肾,余同附子。附子含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消旋去甲基乌药碱、棍掌碱(Coryneine) 等生物碱以及附子脂酸、附子磷脂酸钙、β-谷甾醇及其脂肪酸酯等。炮制后生物碱含量大为减少。熟附片煎剂有兴奋心脏作用,有效成分曾报告为消旋去甲乌药碱及棍掌碱,二者皆有异丙肾上腺素样作用,但是否为附子强心成分,意见不一。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抗炎作用。生附子冷浸液可致心律不齐和心跳停止,煮沸后毒性作用大为降低。附子磷脂酸钙及β-谷甾醇等脂类成分具有促进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新陈代谢作用,减少它们在动脉壁的沉着和血液中的含量,曾用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的治疗,获初步效果。所含生物碱的药理,见川乌头条。 附子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侧根 (子根)。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性大热,味辛,有毒,具有回阳、温中、止痛等功效。附子种植起于江油,从唐代开始已有近1700年历史,现已推广到全国各地,但川产附子最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常年产量为10吨,现种植数千亩,曾高达万亩; 年产数百吨,曾高达千吨。商品按加工方法分为盐附子、炮附子、黑顺片、白附片、黄附片。使用加工品,毒性较生品小。四川附片,品种规格齐全,质地优良,具有片张大而匀、半透明状、呈冰糖色、油润有光泽、酥脆等特点。 附子prepared aconite root系毛莨科植物乌头主根附生的子根(侧根)。本品加工去毒制成附子。内含乌头碱、dl-去甲乌药碱等成分。本品有祛风燥湿、散寒止痛、温中回阳、强心利尿等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大汗肢冷、虚脱;关节肿痛;腹部寒痛、食少便稀、畏寒肢冷;肾炎尿少、水肿等。治疗时常与多种其他药物配伍,本品用量3~6g。制剂有附子理中丸、四逆针等。 附子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栽培品)的旁生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江西、湖北、湖南、云南、甘肃、陕西等地亦有栽培。辛,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亡阳厥脱,肢冷脉微。本品上温心阳,下补肾阳,能回阳于须臾,救脱于俄顷,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常与干姜、甘草同用;若元气大亏,或大失血后,出现阳气暴脱,大汗淋漓,气促喘急,肢冷脉微者,可与人参同用。 ❷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泻泄,阴寒水肿,阳虚外感。肾阳不足者,常与肉桂、熟地等同用;心阳不振者,可配桂枝、薤白等;脾阳不足者,可配人参、白术、干姜。 ❸寒湿痹痛。凡风寒湿痹,寒邪偏重,以痛为主者,是为临证主药,或配以羌活、独活、桂枝等。附子有毒,入汤剂宜先煎40~60分钟。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畏犀角。本品性质峻猛,且有毒性,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不可妄投。 ☚ 地肤子 肉桂 ☛ 附子fù zǐ《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附子(630)。药名。 【基原】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栽培品)的旁生块根(子根)。 【性味】辛甘,热,有毒。 ❶《本经》:“味辛,温。” ❷《吴普本草》:“岐伯、雷公:甘,有毒。李氏:苦,有毒,大温。” ❸《别录》:“甘,大热,有大毒。” ❹《本草正》:“腌者大咸,性大热,有毒。” 【归经】入心、脾、肾经。 ❶《汤液本草》:“入三焦、命门。” ❷《本草经疏》:“入手厥阴、命门、手少阳,兼入足少阴、太阴经,亦可入足太阳。” ❸《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 ❹《本草再新》:“入心、肝、肾三经。” 【功用主治】回阳补火,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之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❶《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❷《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 ❸《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❹《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 ❺李杲:“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 ❻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❼《本草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 ❽《本草备要》:“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❾《本草从新》:“治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至三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成分】含多种生物碱,其中以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消旋去甲基乌药碱(dl-Demethyl-coclaurine,dl-Higenaenine)等。尚含氯化甲基多巴胺(Coryneine Choriole)及类脂质成分。乌头碱水解后变为苯甲酰乌头胺,继续水解则生成乌头原碱,其毒性为乌头碱的1/2000。 【药理】 ❶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强心、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动物实验附子注射液有明显扩张血管作用。生附子有一过性降压作用,同样剂量的制附子有一过性升压作用,附子中含有降压和升压成分,降压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消旋去甲乌药碱;升压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氯化甲基多巴胺。此外,还具有提高耐缺氧能力及抗休克作用。 ❷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附子有镇静、镇痛、局麻、抗寒作用。 ❸抗炎:附子煎剂对大鼠甲醛性、蛋清性、组胺性、角叉菜胶性踝关节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乌头碱类(乌头碱、中乌头碱及次乌头碱)也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❹提高免疫功能:附子注射液对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亦有促进作用。 ❺对血小板及血凝的影响:在体外,附子、四逆汤均能促使人或兔血浆凝结,增强血小板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聚集反应;附子还可使人或兔血浆凝血酶凝结时间明显减短。体外,附子可增强人血小板对肾上腺素的聚集反应,促使兔血小板对肾上腺素发生聚集反应。 ❻对阴虚、阳虚样模型的作用:附子肉桂水提物对动物阴虚样模型引起β-受体数增加及环磷酸腺苷(cAMP)系统对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升高均有促进作用。对小鼠阳虚样模型M-受体增多及受体后环磷酸鸟苷(cGMP)系统反应性增强均有抑制作用,使之趋向正常,附桂会使阴虚证进一步恶化,使阳虚证得以改善。 ❼抗过敏:去甲基乌药碱对豚鼠体外完整气管及5-羟色胺所致小鼠肺支气管痉挛皆有松弛作用,对组织胺所致豚鼠哮喘有平喘作用。乌头碱、草乌总生物碱能拮抗组织胺或乙酰胆碱引起的豚鼠回肠收缩。 ❽抗过氧化作用:去甲基乌药碱对组织胺性踝关节有显著抗炎作用,同时有较强的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并抑制鼠肝匀浆脂质的过氧化。对超氧自由基诱导的透明质酸和牛关节液中氨基多糖的解聚有保护作用。 ❾其他:附子能显著兴奋体外空肠自发收缩活动;对小鼠胃排空有抑制作用。乌头碱有抑制排尿作用,抑制嘌呤利尿而不抑制盐类利尿作用。 ❿毒性:附子所含乌头碱均有毒性,乌头碱小鼠皮下注射及家兔静注LD50为0.3mg/kg。去甲乌药碱小鼠LD50静注为58.9mg/kg,腹腔注射为0.3g/kg,口服为3.53g/kg。人口服乌头碱0.2mg即致中毒。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眼花、口舌四肢及全身发麻、畏寒,继之瞳孔散大、视物模糊、呼吸困难、手足抽搐、躁动、大小便失禁、室性期外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维颤动等,严重者导致死亡。故临床应用附子时应先炮制后使用,并应控制用量。 附子fùzǐ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栽培品) 的侧根。以炮制品入药。主产于四川、陕西。辛, 甘、大热, 有毒。入心、脾、肾经。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除湿。治亡阳汗出, 四肢厥冷, 脉微欲绝; 脾胃虚寒, 脘腹冷痛, 呕吐, 泄泻, 冷痢; 肾阳不足, 畏寒肢冷, 阳痿, 尿频, 肾虚水肿; 风寒湿痹,阴疽疮漏。煎服: 制附子3 ~15 克, 须久煎。本品中毒反应同草乌, 参见草乌条。孕妇忌服。反贝母、白蔹、半夏、栝楼、白及。本品含消旋去甲乌药碱、新乌头碱、乌头碱、乌头次碱等。熟附片煎剂有强心作用, 有效成分为消旋去甲乌药碱。煎剂静脉注射有短暂降压作用, 并可扩张冠状动脉。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抗炎作用。生附子冷浸液可致心律不齐和心跳停止, 煮沸后毒性作用大为降低。所含附子磷脂酸钙及β-谷甾醇等脂类成分曾用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的治疗,获初步效果。所含生物碱的药理, 见川乌头条。 
附子 附子 附子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 (侧根) 的加工品。夏至至立秋间采挖,摘取子根,除去泥土和须根,称为“泥附子”,再根据大小分类,加工炮制而成盐附子或附片(黑顺片、白附片)。 盐附子呈圆锥形,体形较大,长5~8cm,直径3~4cm,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附有盐霜。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形成层环多角形。气微,味咸而麻苦。黑顺片为不规则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3~5mm。外表面棕黑色或黑褐色,切面黄棕色或暗黄色,半透明,油润有光泽,形成层呈圆锥形纹理,木部导管束呈条状。质坚硬,断面角质状。气微,味淡。白附片为纵切片,形状似黑顺片,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气微,味淡。附子药材主产于四川、陕西等省。 本品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能回阳补火,散寒除湿,止痛。主治阴盛阳虚、亡阳欲脱、四肢厥冷、呕吐下利、腰膝酸软、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便频数、阳痿宫冷、风寒湿痹、阴疽漏疮,及一切沉寒痼冷等证。其温阳之功,上能助心阳以通脉,下能壮肾阳以益火,对素体阳虚,寒邪直中于里,或伤寒传变三阴,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腹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脉沉微细者; 或因误治大汗及大吐大泻,出现阳随阴脱之危候者,皆可用之以回阳救逆,通常与干姜、人参、炙甘草等相伍,如《伤寒论》四逆汤、《校注妇人良方》参附汤等。阳虚自汗或虚脱冷汗不止者,可配黄芪补气固表,如《魏氏家藏方》芪附汤;或与龙骨、牡蛎、白芍之类配用,增强温阳敛阴、止汗固脱之功,如《外台秘要》引《小品方》二加龙骨牡蛎汤。鉴于本品既能温阳散寒,又能补火归元以治浮阳,对阴盛格阳,症见下利脉微而伴面赤烦躁者,可配干姜、葱白破阴回阳,宣通阳气,如《伤寒论》白通汤: 对阴盛格阳轻证,也可单味独用,如《传家秘宝方》霹雳散,治伤寒阴盛格阳,躁热而不欲饮水者,用大附子一枚,烧存性为末服。但回阳救逆诸方,多取姜、附相须为伍,并以炙草温养阳气,回阳之功更捷,前人“附子无姜不热” 之说,非谓附子药性不热,实指姜、附相伍,用于散寒回阳的良好协同作用。且附子与干姜、甘草同煎,又可降低附子的毒性。本品温阳散寒之功,除用以回阳救逆外,用于慢性阳衰诸证,亦能助阳消阴,恢复脏腑正常功能。如腰膝酸软,时时畏寒,下肢不温,阳痿尿频等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者,用此有“益火之源,以消阳翳”之效,常与桂枝(或肉桂)、熟地、山茱萸等相伍,如金匮肾气丸;若阳虚而又外感风寒者,可与麻黄、细辛配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 脘腹冷痛,呕吐下利,久积痰水,或大便溏泻,属脾阳不振者,常与干姜、人参、白术等同用,如《和剂局方》姜附汤、附子理中丸等;老人脾气虚寒,久泻不止,可与肉豆蔻、莲肉同用;身面浮肿,小便不利,属脾肾阳虚者,可与白术、茯苓同用,如真武汤、实脾饮等; 小便不通,尺脉沉微,用通淋滑利之剂不效者,可用附子配泽泻、灯心煎服。如《普济方》附子散; 如心悸气短,胸痹、心痛,属心阳衰弱者,可与人参、桂枝等配伍; 若月经不调,宫冷腹痛,属血虚有寒者,也可与当归配用,如《简易方论》小温经汤。附子辛热温通,又善温经散寒,除湿止痛。张元素云:“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故寒湿伤于肢体,周身骨节痹痛,又常与白术、桂枝等相伍,如《伤寒论》附子汤、桂枝附子汤以及《医宗金鉴》术附汤等,均以白术、附子同用,以增强散寒湿、止痹痛之功。附子用于痈疽疮肿,亦能宣泄肿毒或温散结肿,但宜与他药配伍,且多用于阴疽。如寒性疮疽漫肿不溃者,用之可消可溃;溃久不敛者,用之亦可回阳敛疮。常与人参、黄芪、当归等益气养血、扶正消托药配伍,如《外科正宗》回阳三建汤、神功内托散等。附子温热之性与寒药相配,亦可用制凉药之寒以“去性取用”,如《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千金要方》温脾汤,皆取本品配大黄,以作温下寒积之用。若以少量配入参、芪等补益方中,亦有行药势、增强补益作用。此外,附子不仅为内服要药,古方亦常用于外治取效,如治久患口疮,可用生附子末,醋面调贴足心; 治风虫牙痛,可用附子烧研,与枯矾为末揩之;治痈疽久漏,疮冷不敛可用附子切片,安疮口,以艾灸之等。总之,附子辛热雄壮,逐阴回阳,无所不至,对阴盛阳衰之证,救急有破阴回阳之功; 缓治有益火消阴之效。正如《本草正义》所说: “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故适用于一切沉寒痼冷之证。唯本品有毒,仲景救逆诸方虽多生用,但其毒性峻烈,现代临床一般多以制附子入药,并宜久煎减低毒性,以防中毒。煎服,3~9g; 回阳救逆可用18~30g。孕妇忌用。 实验研究: 附子含消旋去甲基乌药碱、棍掌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塔拉胺、准葛尔乌头碱、新乌宁碱、附子宁碱等生物碱。 消旋去甲基乌药碱对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亲和力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似,但内在活性较低。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似,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促进窦房和房室传导、降低血压、增加冠脉血流和心肌耗氧,其作用可被心得安阻断。对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能抬高其平台幅度,促进3相复极,缩短动作电位时程,这可能是同时促进动作电位平台期Na+和Ca2+内流所致,但并不相应缩短有效不应期(ERP),故ERP相对延长。临床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确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提高心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窦房传导及结区房室传导功能,能较有效地短暂纠正窦房阻滞及Ⅱ°房室传导阻滞。用于治疗病窦综合征病人,能增加窦房结自律性,改善窦房传导,使心率增加。 附子注射液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与消旋去甲基乌药碱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对麻醉犬增加冠脉血流、降低股动脉和总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二者作用相似; 但对清醒犬,附子注射液则使血压升高,此作用能被酚妥拉明翻转,表明其心血管作用可能是通过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的兴奋产生的。附子水溶部分,小剂量使麻醉动物血压升高,大剂量先降压后升压,增强心肌收缩力,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增加股动脉血流,降低其阻力,轻度增加冠脉血流和降低其阻力。附子的强心成分主要在水溶部分,醇浸膏的毒性明显大于水溶部分。 白附片煎剂或水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能由于其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所致,对炎症部分的直接抗炎作用较少。 附子注射液可使羊红细胞致敏小鼠血清中抗体滴度及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明显增加,提示有免疫增强作用。 乌头碱类生物碱的作用参见“川乌头”条。 ☚ 温中祛寒药 川乌头 ☛
附子 附子本品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块根上所附生的块状子根。 块根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黑褐色,顶端有茎痕,周围有支根或支根痕。横切面灰黑色,有环纹。气微,味麻,刺激舌。加工品有两类,一是盐霜者叫“盐附子”,一是水浸煮蒸者叫“炮附子”。 少阴人药。功能为驱逐脾元虚弱而不能除外冷,冷气侮脾周匝凌侵于胃之四周,为脾之元帅。《东医寿世保元》桂枝附子汤,用本品与桂枝12g、白芍药8g、炙甘草4g等配合而成,治汗流不止,四脉拘急证。 ☚ 干姜 陈皮 ☛
附子 附子附子,维吾尔药物名节得瓦尔 其尼,别名节得瓦尔 斯尼。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Debx.旁生块根(子根)的加工品。栽培于平地砂质土壤中,我国主产于四川、西藏、陕西等地,目前全国有10余省已引种栽培;国外主产于尼泊尔等国。 本品6—8月采挖除去母根、须根、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下列品种: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1)盐附子:呈圆锥形,长5—8cm,直径3—4cm,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上身肥满,周围生有瘤状隆起的分支,习称“钉角”,表面灰黑色,被盐霜。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具不整齐的筋脉或中心有小空隙,其中充满盐霜,无臭,味咸而麻辣。以个大、坚实、表面起盐霜者为佳。 (2)黑顺片:又名黑附子。呈不规则形的纵切片,上宽下窄,周边略翘起,长2.5—4cm,宽1.5—2.5cm,厚约5mm。外皮黑褐色,内部暗黄色半透明状,油润而有光泽,并可见有纵走的筋脉。质硬而脆,破碎面角质状。无臭,味淡,以片均匀,表面油润光泽者为佳。 (3)白附片:又名明附片、雄片。形状与黑顺片相同,唯全体均为黄白色半透明状,片较薄,厚约3mm,气味同黑顺片。以片匀、黄白色、油润、半透明状者为佳。 本品性三级干热,味辛微甜。功能生干生热,燥湿祛寒,强补全身,恢复性功能,强筋健肌,祛风镇惊,补脑、心、肝,开胃等。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全身虚弱,性欲降低,肌肉松弛,小儿抽风,脑、心、肝虚弱,食欲不振等。内服1—1.5g,外用适量。本品对热性气质者有害,并可引起头痛、肠溃疡等,矫正药为牛奶、大麦汁。若本品缺货,可代用郁金。本品可入小丸剂、蜜膏、散剂、汤剂、敷剂、软膏等。 实验研究:附子的特点在于炮制,在炮制过程中将原来生品中所含毒性很强的双酯类生物碱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等,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碱,苯甲酰乌头胺(benzoy 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 lmesacconine)、苯甲酰次乌头胺(benaoylhypnconine),如继续水解则转变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乌头胺(aconine),中乌头胺(mesaconine),次乌头胺(hyraconine)。 本品具有: ❶促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附子煎剂能增加大鼠尿中的17-酮类甾醇的排泄;使肾上腺皮质中胆甾醇含量减少(说明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分泌旺盛),磷酸酶活性增强(说明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强了糖、蛋白、脂肪的代谢),并促进肝糖原的增加。临床上用于虚证新陈代谢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促使功能增强及改善。 ❷镇痛及抗炎作用:附子中含有少量的乌头碱类生物碱具有镇痛作用;熟附片(白附片)或黑附片煎剂对甲醛及蛋清引起的大鼠踝关节肿胀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疼痛麻木有一定效果。 ❸对心血管方面的作用:熟附片煎剂对离体心脏(蟾蜍、蛙、豚鼠)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临床上适用于心脏衰弱的患者,但对热实证的患者应该禁用。熟附片煎剂能引起下肢血管显著扩张,并能扩张冠状血管。附子祛寒作用的中枢机制是兴奋体温调节中枢而引起体温上升,其外周机制是由于血管神经的兴奋引起血循环改善所致。 ❹毒性:乌头碱的毒性很强,人的致死量为3—4 mg,但如水解为苯甲酰乌头胺,毒性即降低约仅为乌头碱的1/2 000,而乌头胺的毒性更小,仅为乌头碱的1/200左右。由于乌头碱类生物碱为醚溶性,而苯甲酰乌头胺及乌头胺类则系醚不溶或难溶,因此过去常用测定醚溶性生物碱的含量来表示乌头的毒性。 附子在加工后可见总生物碱及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毒性均大幅度地降低;另据分析,盐附子约含醚溶性生物碱0.15%,黑附片及白附片约含0.05%。从日本加工的附子中已分离出具有强心作用的微量有效成分DL-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l-demethy lcoclau-rinehigenamine),此碱作用强烈,稀释至10浓度仍显强心活性,最近又报道从附子中又分出一种生物碱棍掌碱(coryneine),在生药中的含量为0.1%,具有升压和强心方面的作用。 ☚ 槚如实 格蓬脂 ☛ 附子fu zi【医学】monkshood 附子aconite;monkshood (Aconitum carmicharlü) 附子植物名。株高三四尺,径四稜,叶如艾,花紫色,实小而墨色。根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可入药,有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