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附子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附子汤

❶《伤寒论》方。炮附子二枚,茯苓、芍药各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水煎去渣,分三次服,日三服。功能温经助阳,祛寒化湿。治少阴病,身体骨节疼痛,手足寒,口中和,背恶寒,脉沉者。方中附子扶阳温经镇痛;茯苓、白术健脾逐湿;人参扶正益元气;芍药和血通痹,配附子解络脉之寒滞,外治身痛,内疗腹痛。
❷《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方。附子三枚,芍药、桂心、甘草、茯苓、人参各三两,白术四两。为粗末,水煎,分三次服。治湿痹缓风,体痛如折,肉如锥刺刀割。

附子汤 《伤寒论》

【组方药物】 附子15克(炮) 茯苓9克 人参6克 白术12克 芍药9克
【制剂用法】 上药5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3服。
【主要功效】 温经助阳,祛寒除湿。
【适应病证】 少阴阳虚,寒湿内侵,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
【方义分析】 此为仲景名方。方中重用炮附子温经壮阳;人参补益元气;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芍药和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之功。故对寒湿痹症有效。现代临床对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均有治验报道。


附子汤 《圣济总录》卷十

【组方药物】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 黄芪120克 甘草15克(炙,锉) 麻黄150克(去根、节,煎,掠去沫,焙) 防风15克(去叉)
【制剂用法】 上药5味,锉如麻豆。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大枣2枚(去核),生姜1枣大(擘碎),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日2夜1服。
【主要功效】 散寒祛风。
【适应病证】 历节风疼痛,日夜不可忍。


附子汤 《三因方》卷二

【组方药物】 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各15克 细辛(去苗) 防风(去叉) 人参 干姜各18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锉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或为末,用酒调下6克。
【适应病证】 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斜,昏晕失音,眼目𥆧动,牙关紧急,不得转动。

附子汤fùzǐtānɡ

❶《伤寒论》方。炮附子二枚,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水煎, 分三次服。功能温经助阳,祛寒化湿。治阳虚寒湿内侵, 症见身体关节疼痛, 恶寒肢冷, 苔白滑, 脉沉微无力者。
❷ 《千金要方》方。附子三枚, 芍药、桂心、甘草、茯苓、人参各三两, 白术四两。为粗末, 水煎, 分三次服。治湿痹, 体痛如折, 肉如锥刺刀割。

附子汤

附子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方由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组成。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功能温经扶阳,除湿止痛。主治少阴阳虚,寒湿内盛,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
本方所治证属少阴真阳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寒湿凝滞于筋脉骨节之间。治疗当以温经散寒,健脾除湿立法。本方以主药附子而命名。方中附子温经壮阳; 人参补益元气; 茯苓、白术健脾化湿; 芍药和营止痛。其中参、附并用,温补元阳而祛寒邪; 术、附同用,助阳化湿之功益著;芍、附合用,则既温经而又护营。诸药配伍,能使阴消阳复,则恶寒自止,身痛自除,手足自温。本方与真武汤的药物组成均有附子、白芍、白术、茯苓,惟附子生熟分两各异,虽然仅差一味,而功效则不同; 真武汤用生姜,不用人参,旨在温散以祛水气,适用于阳虚水气内停,肢体浮肿疼重者; 本方不用生姜,加人参倍术、附,旨在温补以祛寒湿,适用于阳虚寒湿内盛,身体骨节疼痛者。

☚ 半硫丸   当归四逆汤 ☛
000042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