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翰林学士承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翰林学士承旨

翰林学士承旨

官名。唐始置。宋、辽、金、元各代皆置,掌主翰林院政务。(见:翰林学士院)

☚ 翰林院学士   翰林医官院使 ☛

翰林学士承旨

官名。唐肃宗至德 (756—758)以后,翰林学士院如中书舍人例置学士六人,从中选择资深德重者一人为承旨,因其多独当机密诏旨,故名。其地位亲信清要,权势极重,号称内相。德宗贞元 (785—805) 以后,任此职者多至宰相。

翰林学士承旨

官名。唐置。不常设。宋以学士久任者为之,掌制诰诏令撰述之事。凡他官入院未除学士者,谓之直学士院;若学士俱阙而由他官暂行院中文书者,谓之权直。元丰改制,百司多所厘正,独学士院承唐制旧典不改。

翰林学士承旨

官名。唐开元末置学士院,设翰林学士,员额不固定。后又设承旨一人,为学士之长。宋翰林学士院有承旨,不常置,以学士中年资深者充任。五代后梁时以避朱温父讳,改承旨为奉旨。辽于翰林院,金于翰林学士院,元于翰林兼国史院、蒙古翰林院均沿置,明废。

翰林学士承旨

差遣名、职事官名。


职源

唐永贞元年(805),宪宗李纯即位,命郑絪为翰林学士承旨,是为设学士承旨之始。翰林学士承旨在唐,位居诸学士之上、居东第一阁(《元稹集》卷51《翰林承旨学士记》)。宋沿置。


职掌

掌内制、备皇帝咨询顾问。凡大诏命、大除拜,如制、诰、赦书、国书;以及戒励百官、晓谕军民用敕榜,遣使劳问臣下之口宣,宫禁所用文词,皆当撰述之任(《宋会要·职官》6之50、51)。


品位

元丰改制后为正三品(《分纪》卷15、《庆元条法》卷4)。位在诸翰林学士之上(《宋史·职官志》8《建隆以后合班之制》)。


编制

不常置。以翰林学士入院最久者为之,一人而已 (《宋会要·职官》6之46)。


简称与别名

❶学士承旨、承旨。《长编》卷209丁巳:“(王珪)拜翰林侍读学士,入翰林为学士。……又兼端明殿学士,进承旨。”《宋史·王珪传》:“神宗即位,……翰林学士承旨王珪等言。”《麈史》卷上《礼仪》:“神宗即位,(王珪)迁学士承旨。”
❷翰长。《琬琰集》卷8《王太师珪神道碑》:“嘉祐二年,余与端明韩子华、翰长王禹玉、侍读范景仁、龙图梅公仪知礼部贡举。”按:“翰长王禹玉”即指翰林学士承旨王珪。
❸学士院长。《懒真子录》卷1:“沈传师,(唐)穆宗时召入翰林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阙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因称疾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