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袋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袋鼠dàishǔ哺乳动物,像鼠而体大,善于跳跃,雌的腹部有育儿袋,生活在大洋洲。 袋鼠dài shǔ哺乳动物的一科,前肢短小,后肢粗大,善于跳跃。1854年慕维廉《地理全志》:“亚西亚南洋群岛有虎、象、犀、鹿、貘、猩猩、猴、猬、松鼠、飞鼠、雾鸟、雀皇、鳄鱼、巨蛇、毒虫,有异于别州者,如澳之希形鸟,袋鼠。”1858年伟烈亚力编《六合丛谈》二:“袋鼠仅产新荷兰。”1866年张德彝《航海述奇》:“有袋鼠草黄色,身长三尺,细尾长耳,如犬如兔,前腿短,后腿长,其行甚速。肚下有肉袋,生子皆藏袋内。”◇更格庐、更格卢、更牙卢、甘噶卢,这些词均为英语kangaroo的音译。 袋鼠dài shǔ清代江湖社会谓保镖。《清门考源·各项切口·盗窃类》:“袋鼠: 保标人也。” 鼠类 鼠类鼠(松鼠;田鼠;仓鼠;竹鼠;巢鼠;沙鼠;黄鼠;灰鼠;银鼠;花鼠;飞鼠;跳鼠;豚鼠;姬鼠;麝鼠;鼢鼠;袋鼠;负鼠;石鼠;鼫鼠) 鼩(树鼩;麝鼩) 鼫 鼯(鼯鼠;鼯猴) 鼱(鼩鼱) 鼷 鼪 鼲 鼵 鼦(鼦鼠) 蠝 鸓 鼮 鼢 飞生 ☚ 猴子 家畜 ☛ 袋鼠 袋鼠特征是体壮,跳跃力特别强,因而是勇敢和速度的象征。 ☚ 极乐鸟 斑鸠 ☛ 袋鼠kangaroo哺乳纲,有袋目,袋鼠科动物的通称。体型大小不一。前肢一般短小;后肢长而发达,第四趾特别大,适于跳跃。雌兽腹部有育儿袋,幼子产出时未发育完全,在母兽育儿袋内受乳生长。以植物及其果为食。现存约50余种。如大袋鼠(Macropus giganteus),体长约2 m,尾长约1 m,重约90 kg,体灰色。麝袋鼠(Hypsiprymnodon moscha-tus),体小,长不足50 cm,重不过0.5 kg。树袋鼠(Dendrolagusbenneffi),体长52~81 cm,尾长42~93 cm,尾有缠绕性,树栖。均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 大袋鼠 袋鼠 袋鼠Daishu有袋类袋鼠科动物的统称。主要特征是:胎生,但无真正的胎盘;母兽在身体腹部具有特殊的育儿袋,发育不完全的幼仔生下来后在这种育儿袋中继续完成发育;大脑半球体积小,表面无沟回,也无胼胝体;体温接近于恒温,在33—35℃之间波动;雌性具双子宫和双阴道,雄性的阴茎末端分成两叉,交配时每一分叉进入一个阴道;牙齿为异型齿,门齿数目多。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大约有60多种,最著名的代表是大袋鼠(Macropusgiganteus)。体型较大,长达2米以上,头小而尖,耳壳大,听觉很灵敏,稍有动静就可发觉。皮肤较厚,雄袋鼠皮毛呈红褐色,雌性为灰色。前肢短小,仅用于摄食;后肢长而粗壮,主要用于跳跃。前肢具有5趾,后肢具4趾。尾粗而长。袋鼠休息时用尾和后肢支持身体,跳跃时尾可作为平衡器官。一般都是成群生活胎生,胎儿在母体内发育不完全即降生出来,妊娠期约39天,每胎产1仔。初生幼仔体长仅有2. 5—3厘米,体重0.5—0.7克,大小似一个核桃。母兽用嘴将幼仔送入到腹部的育儿袋中发育。在育儿袋中,幼仔用发育相对较好的前肢爬行,去寻找位于其中的乳头,吮吸乳汁。经过7—8个月,幼仔便可以离开育儿袋下地生活,但在遇到危险时仍可钻进母体的育儿袋中。大袋鼠主要栖息在树林、灌丛和草原之中,以树叶和牧草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在某些地区,当数量过多时可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危害。其皮肤柔软坚韧,可以用来制造皮鞋和手套。在澳大利亚,大袋鼠的形象已被广泛用于各种商标或徽章的图案设计中,连澳大利亚的国徽上都有一只大袋鼠,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大袋鼠已成为这个国家的象征。 大袋鼠 ☚ 哺乳动物 老鼠 ☛ 袋鼠kangaroo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