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杂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杂歌 杂歌畲族民歌。流行于福建省福安、福鼎、霞浦、宁德、罗源、连江等六县的畲族居住区。现存杂歌六七百篇,三万多行。可分为五类:十条起、散条、叙事杂歌、小令、字歌。这里分述如下: ☚ 杂曲 名女传说 ☛ 杂歌裂之有余丝,吐之无还期。 这是一首汉代民歌,在汉乐府中属“杂曲歌辞”。“杂曲歌辞”是后人由于不详这些歌辞本属乐府中哪种声调、或当时这些歌辞未被乐府采摭,于是这些歌辞就自成了一类,名之为“杂曲歌辞”。这一类中,保存了较多的汉代民歌。这一首题为“杂歌”,可能就是一首无题的民歌。 品味全诗,我以为这当是一首女子与其恋人绝交的歌。 “晨行梓(zi)道中,梓叶相切磨。”晨间走在长满梓树的道路上,梓树的枝叶在风中摇曳,相互拂动。首句叙事,次句绘景,虽已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但在全诗中还只是“起兴”。风中梓叶间亲暱的情态引动了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变异的思索。“与君别交中”,此句直抒其事,她与君断绝了交往。“(hua)如新缣(jian)罗”,此句比喻又兼象声,绝交的坚决就如同撕裂一幅新织的丝绸,“”又是象声词,形容破裂的声音,一声“”的裂帛声,比喻着也象征着女主人公割断了情丝。“裂之有余丝”,及至绝裂以后,才又感到情犹未断,正如撕裂的缣罗尚有余丝相连;而且“丝”又与“思”谐音,“有余丝”亦即“有余思”,这一句是运用了比喻又兼谐音。不过,我们的女主人公终于没有后悔,她还是坚决了起来:“吐之无还期”。“吐”字双关:承上“丝”,表现蚕吐丝后决不再收回,含比喻意,借喻人既已作出决断就不能反悔;承上“思”,则表示人要把旧情毫不可惜地倾吐掉,再也不回顾,再也不思索。这一句则是借双关和比喻来直言其情了。 这首古代民间短歌由人物的行动导出景物作为起兴,再用直叙、比喻、象声、谐音、双关等多种抒情手法,在短短三十字中,把女主人公起伏、宛转、几经转折的微妙感情轨迹,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从而也塑造出一个情感丰富、性格刚强的女性形象。民歌用字用韵远较文人诗活泼自由。这一首二、四句押“歌”韵,五、六句转而押“支韵”,而一、三句尾又是重字,从声韵上形象地显示了女主人公情感上的波折。至于这位女子因何与“君”绝裂,她如今晨行梓道将走向何方,诗中都一笔未涉,语已尽而事未尽、情未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艺术空间去思索、去品味。 杂歌朝鲜族民歌歌种。原是朝鲜族民间艺人刘作演唱的歌曲,内容以描述爱情生活为多,其中不少是感叹人生易老,青春易逝,劝人们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歌词文雅、艰涩。曲调较长且变化较大。一般人不易掌握。结构上多是不带副歌的通节歌形式,即一曲到底;旋法多以一两个乐句做为基本句,根据歌词的内容不同,反复变化成一首歌曲。类似汉族的说唱音乐。“杂歌”分“长杂歌”和“短歌”两种,二者主要区别于结构的长短和速度的快慢。前者较长且速度较慢; 后者较短,速度较快,如《愁心歌》与《紧板愁心歌》、《六字令》与 《长六字令》等。短歌通常由名叫“广大”的艺人在演出“盘索里”之前演唱;长杂歌则常用于民间巫俗活动。形式有独唱或一人领唱,众人击节伴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