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兰香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兰香草 中药名。 出《植物名实图考》。别名:婆绒花,独脚求,走马风,段菊,野仙草,莸,九层塔。为马鞭草科植物兰香草Caryopteris incana(Thunb.)Miq.的全草或带根全草。直立灌木,高25~60厘米,密被微毛。叶对生,具短柄,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2~5厘米,先端钝,基部浑圆,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密被灰色短柔毛。聚伞花序,为具柄的花束,多花,长1~1.5厘米;萼钟形,长约2厘米,被微毛,5深裂,裂片披针形;花冠蓝色,管长约4毫米,5裂,有1裂片较大,边缘有睫毛,外面被微毛;雄蕊4,2长2短,伸出;花柱线形,两短裂。 蒴果球形,外面被粗毛,分裂为4个凹陷的果瓣,瓣缘内弯如翅,抱著种子。花期6月。 生于山野。分布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湖南、浙江、广东、广西等地。夏、秋采收,切断,晒干。干燥带根全草,根较粗壮,圆柱形,径3~7毫米,外皮粗糙,黄棕色,有纵裂及纵皱纹。 茎丛生,幼茎略呈钝方形,灰褐色至黑褐色,纸质,可捻碎。有花椒样特异香气,味辛,性温,无毒。 祛风除湿,止咳散瘀。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百日咳,慢性气管炎,月经不调,崩漏,白带,产后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皮肤瘙痒,湿疹,疮肿。 内服:煎汤,9~15克;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❶ 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兰香草9~15克,水煎服。 ❸ 治湿疹,皮肤瘙痒:鲜兰香草捣汁外涂或煎水洗患处(上方出《广西中草药》)。 ❻ 治疖肿:鲜兰香草捣烂敷患处(上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煎汤或浸酒服(《广东中药》Ⅱ)。兰香草全草含黄酮甙、生物碱、酚类、甾体、氨基酸、有机酸、鞣质。其中有一种抗菌有效成分,暂称兰香草素钠,其在根、茎、叶、花、全草中的含量分别为1.5克%、1.5克%、10.4克%、5.5克%、4.7克%,系淡黄色或黄绿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兰香草素钠(兰素钠)在体外(试管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伤寒、甲型和乙型副伤寒、绿脓、大肠、痢疾(弗氏)等杆菌以及溶血性链球菌也有一定作用;较高浓度为杀菌,较低浓度为抑菌。体内试验证明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使大多数动物免于死亡。 对氨水刺激引起慢性气管炎的小鼠,口服兰香草煎剂20克/公斤有止咳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