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读音·üe(ˋ),为üe韵目,属e—ie—üe韵部。以灼切,入,药韵。
❶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名。
❷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一合等于两龠。

上一条: 下一条:

龠yuè

古代吹奏乐器,用竹管编排制成,似后来的排箫。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吹樂器部 > 簫籥 > 籥 > 龠
龠  yuè

即籥。爲其本字。《說文·龠部》:“龠……從品、侖。侖,理也。”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考辯:“〔龠字〕象形。象形者,象編管之形也。金文之作者實示管頭之空,示此爲編管而非編簡,蓋正與从册之侖字有别。許書僅以侖理釋之,大悖古意。”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度量部 > 量具 > 龠
龠  yuè

量器名。亦爲容量單位名。二龠爲合。漢代以後不用。《漢書·律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合龠爲合,十合爲升,十升爲斗,十斗爲斛。

*yue

D9DF
❶古代一种量器,也是古代容量单位:乃铸铜为~、合、升、斗四物,以与钟镈声量之率(《续资治通鉴》)。
❷古代一种用竹编制成的乐器,类似笛(见《说文解字》)。

管乐器

管乐器

管(管乐;风管;箫管;笙管;铜~;金~;黑~) 簜 玉律 笙箫 细乐
美称管乐器:凤管 玉吹
以银作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管乐器:银管
以管发声的乐器及其所奏的音乐:管乐
管乐与歌喉:竹肉
管乐器与弦乐器:管弦 桐竹 琴竽 丝竹 丝簧 弦吹 弦笛 弦管 弦筦 筦弦 弦丝
古管乐器:簌 箎 笳(胡笳;边~;悲~) 龠 籥 埙 壎 箛 竽 琯 竖篴 筚篥 悲栗 尺八 比竹 昭华 云箫 羌笛 陇笛 觱篥
胡笳的美称:金笳
竹管乐器:竹 簧 贞筠
雕花的竹管:镂管
簧管乐器:唢呐 锁呐 锁哪 金口角
我国苗、侗等族的一种簧管乐器:芦笙(葫芦笙)
箫和笛一类管乐器:横笛短箫
用竹或铁制的横吹管乐器:笛(笛子;笛牀;横笛;竹笛;银笛;龙笛;短~;牧~;羌~;渔~;朔~;梆~;清~;雅~) 玉骨 横玉 横管 横吹 龙篴 龙管 象管 促管 脆管 九漏 竹牀 茵于 轻圆 霜竹 孤竹 嶰竹 横竹 龙钟管
笛的美称:龙管 龙筦 凤笛 玉笛 玉龙 琼管
鼓吹中的横笛:铙管
铁制的笛管:铁笛 铁管管乐器中发音的薄片;簧
其他吹奏乐器:号(号角;筒~;军~;马~;步~;洋~;铜~;小~)角(铜~;画~;鼓~) 喇叭
号角的美称:金角
军中所用的号角:军号 军角 警角
边塞地区戍卒吹的号角:霜角
装饰华美的管乐器:玉箫金管
装饰精美的管弦乐器:金丝玉管 银筝玉柱 钿筝瑶管 锦瑟瑶笙 朱弦翠管 琼箫瑶瑟
有云状纹饰的管乐器:云管 云篪
别离时所吹奏的管乐器:离管

☚ 管乐器   笙 ☛

中国古代吹奏乐器。古有八音,龠为其一,属于竹类。又作“籥”。古用苇制,后用竹制。其形似笛而短小,最初为三孔,用以定音律之高低。《律吕精义》所云: “籥者,五声之主宰,八音之领袖,十二律吕之本源,度量权衡之所由出,故先王重之。”在竹类乐器中,以龠为最难吹,其声又最难合于诸乐。两汉以后,遂出现七孔之龠 (一说为六孔”,“大者曰产,中者曰仲,小者曰箹”,用于演奏俗乐。而三孔之龠,仍用来演奏雅乐,直至宋、元各代而不废。至明代,雅乐废吹龠,只存舞龠(为舞蹈的道具),清代又恢复吹龠,所用仍为三孔者。

☚ 埙   箫 ☛

亦作龠。容量单位,容器。龠本古管乐器。《汉书·律历志》:“量者,本起黄钟之龠,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合龠为合。十合为升”。龠转为容量单位名及量器名。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西汉大半龠铜量,自铭“大半龠”,即三分之二龠实测容6.7毫升,一龠合10.05毫升。现存王莽始建国(9—13)铜龠,容10毫升;铜撮,容2.1毫升; 铜升, 容200.63429毫升。东汉永平三年( 60 )大司农平合,容20毫升。可知五撮为一龠,二龠为一合,二十龠为一升。

☚ 驷   抄 ☛

龠yuè

Ⅰ  (古代容量单位) yue, a unit of dry measure for grain (= 0.5 decilitre) Ⅱ  (古代一种乐器) an ancient short flute or pipe

龠yuè


❹ 盲翁扪

龠(yuè)

,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从品、侖。侖,理也。凡龠之属皆从龠。”(以灼切)
甲骨文或作,金文或作,均象编管乐器之形。甲骨文有的字形上部象管子的吹嘴儿,下部是并联在一起的两根管子。郭沫若称其形与汉人说的箫相似。[1]如《周礼·春官》:“小师掌教……。箫……。”郑玄注:“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饴糖所吹者。”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上加亼,可能表示众管会合之义,这是小篆形体的来源。或云金文所加“亼”为装饰部分。[2]
龠是竹管制成的一种吹奏乐器,后有加形符的“籥”字,在《说文》卷五竹部。徐灏《注笺》:“龠、籥古今字。……三孔盖象形,非品字,以形近次此部。”《诗·邶风·简兮》:“左手执籥,右手秉翟。”
龠部有四个属字。如“龢,调也。”甲骨文用作祭名,龢祭。如:“……巳卜,宾,贞:上甲龢眔唐。”(《前》2·45·2)上甲即上甲微,唐即成汤。前者为先公,后者为先王。[3]“龤,乐和龤也。从龠,皆声。《虞书》曰:‘八音克龤。’”《说文》后的一般辞书都立有“龠”部,不过《新华字典》取消该部首,将龠字归入“人”部。

龠yuè

17画 龠部
(1) 古代乐器,用竹管编成,形状像箫。
(2) 古代容量单位,一龠等于半合(gě)。

龠()


甲骨文合集25762,殷
□□[卜], □, 貞王[]龠亡[]。

甲骨文合集18690,殷
貞龠……

龠作父丁簋,殷周金文集成3652,西周早期
龠乍(作)父丁寶(尊)彝。

士上卣,殷周金文集成5421,西周早期
隹(唯)王大龠(禴)于宗周。

疐鼎,殷周金文集成2731,西周中期
疐肈(肇)從(遣)征, 攻(龠)無啻(敵)。

睡虎地秦墓竹簡·爲吏之道9,戰國至秦
門户關龠(鑰)。

居延新簡EPT57.52,西漢
君遣奉宗之府角斗斛升龠。

韋彧妻柳敬憐墓誌,西魏
第七子大丞相府參軍都督龠,字道諧。
《説文》:“龠,樂之竹管,三孔,以和眾聲也。从品、侖。侖,理也。”
古龠字可隸定爲“”, 郭沫若以爲象編管之形; 管頭上空, 示此爲編管而非編簡。 本指一種編管樂器。 或於“”上加“亼”, 遂成“龠”。 有人認爲“亼”乃“倒口”,所以吹之。再後又累加意符竹,因又有“籥”。
“龠”這種“和眾聲”的樂器, 其音龢龤, 故从龠之字大都有和諧、和順意。韋彧妻柳敬憐墓誌提到一人 “大丞相府參軍都督”,名 “龠”,字 “道諧”,亦爲“龠”與“和諧”義關係之一證。

☚ 龠部   龢 ☛

(yuè)

三孔竹管也。从品、侖。侖,理也。

隶yuè

【析形】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编管之形,口旁表示管中空。小篆字形增亼旁。后世多写作“籥”。
【释义】《说文》:“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本像编管之形,似为排箫之前身。似笛而短小,三孔。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graph character. In Oracle, it looks like pipes. The meaningful part—口 (kǒu, mouth)means the hollow pipes. While in Small Seal script it was added 亼 (jí). People always write“籥” like this later.
【original meaning】 Like the pipes, likewise the front of the pan—pipes.

*龠riawk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樂之竹管。三孔,以和衆聲也。从品、侖。侖,理也。凡龠之屬皆从龠。(三篇上)
捆合多管之多音程樂器。

☚ 樂   爵 ☛
000007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