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Shǔ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浙江之余姚、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据《路史》注云: “帝喾支子封蜀,为蜀侯,有蜀氏。” 蜀shǔ❶古族名,國名。分布在今四川中部偏西。周武王時曾參加伐紂的盟會。西周中期以後的一個首領名蠶叢,始稱蜀王。公元前316年秦併其地,封公子通爲蜀侯。揚雄《蜀都賦》:“王基既夷,蜀侯尚叢。” ❷地域名。指今四川地區,爲古蜀郡地,故名。班固《西都賦》:“郊野之富,號爲近蜀。”杜篤《論都賦》:“西被隴蜀,南通漢中。” ☚ 阮籍 费祎 ☛ 蜀读音sh·u(ˇ),为u韵目,属u—ü韵部。市玉切,入,烛韵。 ❶四川省的别称。 ❷三国之一,为刘备所建立。 ❸蛾蝶类的幼虫。 ❹祭器。尹知章注:“蜀,祠器也。” ❺大鸡,即蜀鸡。《尔雅》:“鸡,大者蜀。” ❻星名。 ❼姓。 上一条: 暑 下一条: 襡 蜀suok5[suoɂ]一(基数) ⊳~、两、三、四 (一、二、三、四) |~侬 (一个人)。 蜀{}五6572①名报晓的大公鸡。古方言。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尔雅》疏:『鸡者,知时畜,其大者名~。』」②动戳;抵住。吴语。江苏苏州。③数一(有时也指十)。⑴古方言。《方言》第十二:「~,一也。」晋郭璞注:「~,犹独耳。」⑵吴语。上海松江。江苏苏州。浙江嘉兴。章炳麟《新方言・释言》:「苏、松、嘉兴一、十诸名,皆无所改,独谓十五为~五,音亦如束。」⑶闽语。福建福州〖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福州谓一为~,一尺、一丈、一百、一千,则云~尺、~丈、~百、~千,音皆如束。」福建建瓯〖 〗、松溪〖 〗、建阳〖 〗、闽侯洋里〖 〗、莆田〖 〗。广东汕头〖 〗。~人一个人‖~百斤一百斤。   蜀shǔ❶蜀汉,三国之一,公元221-263年,刘备所建,在今四川一带。 ❷四川的别称 △ ~锦。 蜀❶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四川省成都一带。 ❷蜀汉,东汉末期三国之一,刘备所建,简称蜀。公元221—263。 ❸五代时王建所建。史称前蜀。公元903—925。 ❹五代时孟知祥所建,史称后蜀。公元933—965。 ❺古地名,在今四川省一带:~犬吠日︱乐(le)不思~︱得陇(long)望~。 ❻四川省的简称:~锦︱~绣。 蜀shǔ❶ 周朝的诸侯国名。 ❷ 汉末三国之一。 ❸ 四川的别称。 蜀shu蜀汉 蜀锦 蜀黍 蜀绣 蜀犬吠日 得陇望蜀 乐(le)不思蜀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三垣(三) > 蜀 蜀 shǔ
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昆蟲部 > 蛾蝶 > 蠋 > 蜀 蜀 zhú 蜀【同义】总目录 蜀云门 四川【同义】总目录 巴蜀庸岷四川蜀
蜀 ☚ 庸岷 芙蓉城 ☛ 蜀shǔ〖名词〗 一、古国名,在今四川中部偏西。西周中期以后的一个首领名蚕丛,始称蜀王。后禅位开明氏。从郫县迁都到成都,传十二世,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并于秦(11)。《司马错论伐蜀》:司马错欲伐蜀。——司马错想攻打蜀国。《司马错论伐蜀》:夫蜀,西僻之国也。——那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李斯谏逐客书》: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西边兼并巴国、蜀国,北面收取了上郡,南面得到了汉中。 二、三国之一。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的大部分,贵州全部和陕西一部分,公元221年刘备所建,公元263年为魏所灭(2)。《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我并非不爱惜自己,但想到王业不能偏安在蜀都一角,所以冒着危险艰难去实行先帝的遗志。《心术》:邓艾缒兵于蜀中。——邓艾在攻打蜀国时,把士兵系在绳上送下山去。 三、地区名。今四川一带,以其为古蜀国旧地,故名(15)。《报任安书》:不违迁蜀,世传《吕览》。——吕不韦贬谪到蜀地,世上才流传《吕览》。《张益州画像记》: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至和元年秋天,蜀人流传说:有强盗到边境上来了。《张益州画像记》:冬十一月,至蜀。——这年冬天的十一月,[张公]到达蜀地。 蜀shǔ❶ “蠋”的古字。蛾蝶类的幼虫。《说文·虫部》:“~,葵中蚕也。……《诗》曰:‘蜎蜎者~。’”(今本《诗经·豳风·东山》作“蠋”。) ❷ 祭器。《管子·形势》:“抱~不言,而庙堂既修。”(庙堂:指朝廷。修:治理。) ❸ 古族名、国名。在今四川省西部,相传最早的首领为蚕丛。《尚书·牧誓》:“及庸、~、羌、、微、卢、彭、濮人。”(庸、羌、、微、卢、彭、濮:周的属国。) ❹ 古郡名。秦灭古蜀国后所置,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隆中对》:“西通巴~。”(巴:郡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 ❺ 朝代名(公元221—263年)。汉末刘备在益州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吾待~不薄。”刘禹锡《蜀先主庙》:“凄凉~故妓,来舞魏宫前。” 蜀*shuCAF1 ❶三国时代的一国,刘备创立,公元221年至263年,在今四川一带。 ❷四川的简称。 表示一个 表示一个单(单个;单独) 个(~人;个别) 孤(~雁) 片(~言只字)光(~是) 蜀 一介(~书生) 表示只有一个:独(独个;~有;~绝)唯(唯独;唯一;唯有) 惟(惟一;惟独;~有) 只(~此一家)特(不~如此) 繄(~我独无) 偏偏 无非 无二 无双 两个:俩(~人;~本) 双(~方;~手;~翅) 二 联(三~单) 每一个:各(各个;各各) 诸 个个 每个 某一个:一(~着之差) ☚ 个数 人数 ☛
朝代 朝代朝(王朝;皇朝;唐~) 代(明~;清~) 时(宋~) 中国朝代名:夏(夏朝) 商(商汤;殷商) 周(东~;西~) 秦 汉(东~;西~) 魏 蜀 吴 晋(西~;东~) 宋 齐 梁 陈隋 唐 辽 金 元 明 清 一个朝代:一朝 一姓 一个君主统治的时期:朝(康熙~) 过去的各个朝代:历代 历朝 历政历叶 以前的朝代:前代 曩叶 前一个朝代:前朝 被本朝战胜而灭亡的朝代:胜朝 胜代 在位皇帝的朝代:当代 当时那个朝代:当朝 本朝 国朝 尊称本朝:圣朝 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累朝 政治清明的朝代:治朝 兴盛的朝代:熙朝 盛朝 两个不同的朝代:云鸟 更换朝代:更姓 易姓 迁鼎 鼎革 改朝换代 更姓改物 改元正位 改元正号 改姓易代 改朝换姓 帝王初即位改元:履端 更易朝代或年代:换代 过手 (建立国号的君主统治的整个时期:朝代)
另见:宫殿 皇帝 朝廷 ☚ 古代 人生各时期 ☛ 蜀 121 蜀中国西南古代民族名及古国名。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盆地西部。西周时其首领蚕丛始称蜀王。春秋中期建蜀国,设都于郫(今郫县)。秦灭蜀后于其地置蜀郡,大量移民,蜀人很快融合于中原民族。 ☚ 越 巴 ☛ 蜀 蜀中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属长江中上游文明发达最早的古代民族与方国。《世本·姓氏篇》说:“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无姓。相承云,黄帝后。”又《史记·五帝本纪》记载: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参阅相关记载,可知蜀出于昌意一系,与夏、楚、秦同源出帝颛顼。从扬雄《蜀王本纪》记载: “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丝、柏 (灌)、鱼凫、开明。 时人萌, 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以上至蚕丝积三万四千岁。”蜀的历史可上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经出土文物验证,蜀地的青铜文化与中原大体同步发展。蚕丝,可能是从岷江上游南下至成都平原北部的早期蜀人的名称。鱼凫时期已达到青铜文化的繁荣阶段,具有立国规模。约在商朝末年,继鱼凫之后,杜宇自立为蜀王,其王朝从商末延续至春秋中叶,此一时期重视农业生产,其政治统治中心已从原成都以北四十公里以外南移至成都平原的中心,其统辖范围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北控今汉中地区,南包今凉山州及云南北部,东至川东。春秋中叶,善于治水,并消除了成都平原水患、为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开明王朝代替了杜宇王朝。此时的蜀国,据有汉中地区,北有强秦,东与巴抗衡,西、南役属氐羌及西南夷众多部落。“其宝则有璧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赭、垩、锦、绣、罽、纻、犀、象、毡、丹黄、空青、桑、麻、氂之饶,滇、僚、賨(cóng)、僰(bó)、僮仆六百之富。”是一个“地称天府,原曰华阳”的富饶之区。战国中叶,秦以联姻、货赂等手段吸引蜀国。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年),秦出兵灭蜀,置蜀郡,大量移民至蜀,发展农业生产。此后,蜀人很快被中原民族同化。也有一些蜀人散处于西南夷各部中,融入当地民族中。 ☚ 巴 叟 ☛ 蜀中国古代民族。商至战国时期,分布在四川中部。
蜀❶商至战国时期方国名。商末随从周武王伐纣,后为秦所灭,置蜀郡,治今四川成都市。汉因之,属益州。 ❷今四川省的简称,因地为古蜀国而得名。 蜀shǔ❶古国名,三国时刘备所建,在川、陕、云、贵一带。 ❷四川省的别称。 蜀shǔ ❶ (周朝国名) Shu, a state in the Zhou Dynasty ❷ (蜀汉) the Kingdom of Shu Han (221-263), one of the Three Kingdoms ❸ (四川的别称) another name for Sichuan Province ❹ (姓氏) a surname: ~ 宁 Shu Ning ◆蜀锦 Sichuan figured satin; 蜀葵 hollyhock; Althaea rosa; radix althaeae roseae; 蜀犬吠日 In Sichuan dogs bark at the sun (because it's a rare sight in that misty region).; a dog barking at the sun where the sun is rarely seen as in the mountains of Sichuan; An ignorant person makes a fuss about sth. which he alone finds strange.; dogs in Sichuan barking at the sun; A Sichuan dog barks at the sun.; A Sichuan dog barks when the sun comes out (being so rare an occurrence) — referring to astonishment at unfamiliar sights.; uncalled-for excitement out of sheer ignorance; 蜀黍 dhurra; 蜀绣 Sichuan embroidery 蜀(1)国名。战国时蜀都城所在的流行说法认为是在今四川成都市。近人另有新说,认为当在今陕南的汉中市附近。东为巴国。战国时,巴、蜀之间,还有苴国,在今四川广元及葭苴一带。巴、苴与蜀争战,不胜,请援于秦,秦乘机出兵,于公元前316年灭蜀。(2)春秋鲁国地。《春秋》成公二年:“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在今山东泰安县西(一说在山东汶上县西)。 蜀古国名。位于今四川中部偏西地区。周慎靓王五年(前316)为秦所灭,秦以其地置蜀郡。 蜀❶古国名。西周中后期蜀人建立。位于今四川中部。以农立国。周慎靓王五年(前316)为秦所灭。秦于该地建蜀郡。 ❷三国之一,蜀汉简称。参见“蜀汉”。 蜀shǔ❶ 蜀犬吠日
❹ 得陇望蜀|获陇望蜀|据陇盼蜀|乐不思蜀 蜀shǔ (甲) (金) 本义为野蚕,《说文》:“葵中蚕也。”甲骨文画的就是一条眼睛突出的野蚕,即“蠋”。《韩非子·说林》说:“人见蛇则惊骇,见蜀则毛起。”大约在夏代,古蜀国人开始养蚕,成了蚕丝之乡,故有“蚕丛”之称(商朝以前,四川称蜀。据《渝州记》说,阆白水东南流,三曲如“巴”字,故名“三巴”。后合称巴蜀,沿用至今)。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shǔ 属(“屬”的简化,亲属) chù 觸(简化为“触”,接触) 斶、歜 zhu 阳平:燭(简化为“烛”,蜡烛) 蠋、躅 上声:属(属望) 嘱(嘱咐) 瞩(瞩目) zhuó 濁(简化为“浊”,清浊) 镯(玉镯) dú 獨(简化为“独”,独立) 髑(髑髅) 相关链接 蠲(juān),会意字,有益的野蚕,同蜎(yuān),借为“捐”。
蜀*shǔ(13画)
  【提示】罒,第四笔宋体是竖,楷体是撇。 *蜀shǔ13画 罒部 (1) 周代族名、国名。在今四川省西部。其首领蚕丛始称蜀王,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置蜀郡。 (2) 古代国名。 1. 蜀汉的简称,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也称蜀、蜀汉。公元263年为魏所灭。 2. 五代时王建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为后唐所灭,史称前蜀(公元907—925年)。 3. 后唐孟知祥在蜀称帝,国号蜀,为宋所灭。史称后蜀(公元934—965年)。 (3) 四川的别称。 蜀 ☚ 强 蠲 ☛ 蜀shǔ甲骨文是象形字。从目(横写),从弧形、象虫身。指蛾蝶类的幼虫。春秋初期石鼓文以后加虫旁,作蜀,可说是会意兼形声字。 但𦉶字后来不用,蜀字或叫作合体象形字。又是獨(独的繁体字)的本字。见汉代扬雄《方言》。古代假借为族名和国名。在四川省。到汉末时又作为三国的蜀。后来到现在作为四川省的别称。 蜀★常◎常
甲骨文1象形,上象虫的头部,下象虫弯曲的形体;甲骨文2、金文、小篆变为表意,上象虫形,下从虫,隶定为“蜀”。本义读zhú,蛾蝶类的幼虫(是“蠋”的本字);又读shǔ,假借为古国名,由此引申为四川的别称。 【辨析】 以“蜀”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zhú:躅∣dú:髑∣zhuó:镯∣juān:蠲。蜀 (shǔ)葵中蠶也。从虫,“目”以象其頭, 象其身蜎蜎之狀。 【按】蜀,古文字形作 、 ,構意不明。徐中舒等學者認爲像野蠶之形,上作目形,像蠶頭之省;下作蜷曲之形,像蠶身蜎蜎之形。 蜀 ☚ 馵 獄 ☛ 000008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