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蛲虫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蛲虫病

病名。蛲虫,九虫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二: “夫小儿蛲虫者,此是九虫内之一虫也。形甚细小,如今之蜗虫状,亦因脏腑虚弱而致发。”其虫寄生于肠下,晚间爬出肛门产卵,而致肛门奇痒。病久长期抓痒而致肛门周围炎症、湿疹,并有面色萎黄,易怒,嗜食指甲等。治以杀虫止痒为主。内服可用苦楝根皮、百部、榧子煎剂; 外治可用韭菜煎汤每晚洗肛,或用大蒜打烂成泥状,加菜油涂拭肛门周围。肛门湿疹,可用青黛散调黄连油膏外敷。

蛲虫病

蛲虫病

因蛲虫寄生所致的小儿常见寄生虫病。蛲虫虫体细小、乳白色,又叫线头虫。成虫寄生在人体盲肠、结肠及直肠等处。雄虫交配后死亡。雌虫受孕后向下移行,于夜间(当宿主入睡后1—3小时)爬出肛门,在肛周皱襞、会阴部大量产卵后死亡。虫卵于6小时内即可发育为含蚴虫的感染性虫卵。由于雌虫的爬行使肛周奇痒,小儿用手搔痒,手指就沾上了虫卵。患儿的内裤、床单、被褥等沾上虫卵,也可污染手或食物。小儿吮吸手指,或进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可造成自身重复感染。蛲虫卵轻,可随灰尘经呼吸道进入鼻咽部,虫卵被吞下也是传播途径之一。症状表现:
❶蛲虫对肠道产生机械性剌液,可致食欲不振、恶心、腹痛等症状。
❷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奇痒,夜间尤甚,可影响睡眠。
❸局部搔伤发生皮炎,甚至继发感染。预防措施:
❶避免重复感染:蛲虫寿命一般仅两个月,如无重复感染,不治亦可自愈。但由于自身重复感染的机会多,故蛲虫病不易除根。根治蛲虫病,必须以预防为主。患儿宜穿满裆裤、戴手套睡觉。于肛周涂上药膏(如蛲虫膏,含百部浸膏30%、龙胆紫0.2%)可止痒杀虫卵,早晨用肥皂、温水洗净。勤换衣裤。内裤洗净并煮沸消毒。患儿起床后用肥皂洗手。
❷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吮吸手指等。
❸用湿扫法打扫室内卫生。玩具、被褥暴晒6—8小时可灭虫卵。
❹集体儿童机构定期普查普治。

☚ 蛔虫病   钩虫病 ☛

蛲虫病

九虫病之一。出自《诸病源候论·卷十八》。又名肾虫病。表现为入夜肛痒,影响睡眠,烦惊不安等。

蛲虫病

蛲虫病naochongbing

因蛲虫寄生于人肠道而引起的寄生虫病,多见于小儿。蛲虫生活史简单。虫卵被吞食后,在十二脂肠孵出幼虫,向下移行,在小肠下端及结肠内发育为成虫。雌虫长8~13毫米,雄虫长2~5毫米。寄生在小肠下端、盲肠、阑尾和结肠内。交配后雄虫多死亡,雌虫向肛门移行,夜晚在肛门周围及会阴部产卵。1条雌虫1次产卵超过1万个,产卵后雌虫多死亡。自吞入虫卵到发育为成虫,约需1个月。蛲虫患者为本病传染源。食入污染虫卵的食物是主要传染方式。小儿搔抓肛门,指甲污染虫卵可造成自身反复感染。虫卵在肛门周围孵化,幼虫爬进肛门可形成逆行感染。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因夜间产卵而引起肛门搔痒症,影响睡眠。局部皮肤可以发炎糜烂或继发细菌感染。成虫附着处肠粘膜轻度损伤,可有食欲不振、腹疼、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蛲虫偶可侵入尿道或阴道而引起尿道炎与阴道炎。找到成虫或虫卵即可确诊。由于蛲虫不在肠内产卵,故不必检查粪内虫卵,可用玻璃纸拭子在肛门周围粘附虫卵,检出阳性率较高。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蛔虫病 ☛
蛲虫病

蛲虫病naochongbing

由蛲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下段或直肠引起的疾病。蛲虫虫体细小,呈乳白色,雌虫长8~13毫米,雄虫长2~5毫米,似短线头,故又名线头虫。流行特点:蛲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雄虫交配后死亡,雌虫沿结肠下行,一般在宿主入睡后2小时左右移行至肛门周围、会阴部产卵。雌虫在产卵后死亡。卵经6小时可发育为有感染性的虫卵。由于雌虫产卵使肛周奇痒,小儿用手搔痒,手指沾上虫卵。小儿的内裤、床单、被褥等也可沾染上虫卵,再传到手上。手沾染了虫卵,就会造成自身感染或相互感染。含有虫卵的灰尘经呼吸道进入鼻咽部,被吞下也可造成感染。症状:
❶肛门周围和会阴部奇痒;
❷由于搔伤,可使局部皮肤糜烂;
❸睡眠不安,易烦躁,食欲可受影响。防治:
❶避免重复感染,蛲虫存活时间很短,一般仅2个月。但由于自身重复感染的机会多,故蛲虫病不易除根。若能防止重复感染,虽不服驱虫药,也可治愈蛲虫病。避免重复感染的方法是,小儿穿满裆裤睡觉,并于肛周涂上药膏(蛲虫膏内含30%百部浸膏、0.2%龙胆紫),以粘住虫卵并止痒,早晨用肥皂和温水洗净,换下的内裤洗净并煮沸消毒,连续10天即可见效。
❷培养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吮吸手指等。
❸勤换衣服,勤晒被褥。
❹驱虫药有驱蛔灵、肠虫清等,药量遵医嘱。与患儿生活在一起的蛲虫病患者应同时进行治疗,以杜绝相互感染。

☚ 蛔虫病   钩虫病 ☛

蛲虫病oxyuriasis

系寄生在人体小肠下段和大肠内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病人为传染源,人直接食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而感染。虫卵在胃及十二指肠内开始孵化为幼虫,逐渐沿肠道下降,经两次脱皮发育为成虫,寄居于小肠下段及大肠内。雌虫夜间常爬至肛门外产卵。病人可有轻度腹部不适、腹泻等;突出的症状为夜间肛门周围瘙痒,影响休息和健康。肛门周围采集标本涂片查到虫卵可确诊。防治:小儿衣裤常洗晒;将手包上不搔肛门;服用肠虫清、驱蛲灵;亦可用棉团浸以稀食醋,睡前将其塞入肛门处。

蛲虫病

蛲虫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多见于儿童,经口感染。主要症状是肛门周围和会阴部搔痒,有精神不安、腹痛、消化不良等,夜间蛲虫常爬出肛门并产卵。可用扑蛲灵、甲苯咪唑等药治疗。共同生活者应同时治疗,内衣、被单宜蒸煮、勤换。

蛲虫病oxyuriasis

系由人蛲虫所引起。感染儿童高于成人,往往全家都被感染。主要是通过被蛲虫卵污染的食物、玩具和手指等经口感染,或由口、鼻吸入空气中飞扬的虫卵而受染,也可因感染者用手在肛门附近搔痒,将附在手指上的虫卵带入口中而造成自身感染。局部奇痒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用透明胶纸或棉签拭子从肛门处采集标本,可查见虫卵。甲苯咪唑、噻咪啶等均有较好的疗较。

蛲虫病náochónɡbìnɡ

九虫病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又名肾虫病。因蛲虫寄生于肠道所致, 小儿患者较多。症见夜晚肛痒, 甚则影响睡眠, 烦惊不安。治疗以驱虫为主, 内服大黄、黑白丑、使君子合方、化虫丸等。外用百部液、大蒜液灌肠。并勤换衣裤, 注意卫生, 以防自身再感染。

蛲虫病

蛲虫病

蛲虫病为蛲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下段至直肠所引起的疾病,患儿主要诉述肛周及会阴部瘙痒,尤以夜间为甚。
蛲虫体细小,呈乳白色,雌虫长8~13mm,雄虫长2~5mm,尾略尖细,向腹侧卷曲。交配后雄虫即死亡,雌虫子宫内充满成熟卵,每于夜间宿主入睡后移行至肛周、会阴等处排卵,短期内可排卵万枚以上。虫卵长圆形,一侧较另侧扁平,约56~58×27~29μm大小,显微镜下呈无色透明,壳厚有内外二层。虫卵抵抗力强,一般消毒剂不易杀灭。受精卵在体外经5~6小时即可成熟为具有感染性的虫卵。因雌虫在肛周排卵时引起瘙痒,虫卵可污染手,藏于指甲积垢内,经手直接入口或污染衣物、被、裤、用具,或扬于灰尘中污染食物用具,经口感染自身或周围人群。从虫卵孵化的幼虫也可爬入肛门至大肠,形成逆行感染,但颇为少见。虫卵被人体吞下后至十二指肠内孵出幼虫,向下移行发育,于小肠下端、盲肠、结肠内经15~43天发育为成虫。成虫存活时间短,至多2个月。此病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尤以温带为多,易在家庭和托幼机构中传播,特别于儿童中感染率高,可达30~40%。感染率的高低与环境卫生及卫生习惯好坏有密切关系。成人不易受染,但与小儿密切接触者如母亲仍易受染。
临床一般症状不明显,可因雌虫爬至肛周、会阴等处,刺激皮肤引起奇痒,多发生于夜间入睡后,常影响睡眠。亦可由于搔痒局部发生糜烂,皮炎或导致遗尿、手淫、夜惊等。雌虫也可爬至外阴、尿道、阴道、子宫甚至经输卵管至腹腔,引起局部炎症及相应病变。成虫寄生肠道,可侵犯肠壁引起粘膜炎症、坏死。小儿可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症状,如侵入阑尾可引起阑尾炎。
若小儿诉述夜间肛周瘙痒者应疑及本病,找到成虫或虫卵即可诊断。于患儿入睡后1~3小时检查肛周、会阴等处有无雌虫,连续5~1.0次,为简易可行检查方法。一般粪便检查虫卵阳性率极低,故多于清晨起床前用以下方法检查:
❶胶纸粘拭法: 将透明胶纸一小段卷于小木板(如压舌板)上,胶面向外粘拭肛周、会阴皱褶处,以粘贴虫卵,然后将此纸置玻片上加甲苯一滴显微镜下检查虫卵。反复数次可提高阳性率。无胶纸时可在玻璃纸上涂以甘油、蛋白、树胶、松香等代替之。
❷棉拭浮集法:以生理盐水湿润脱脂棉签一端,擦拭肛周、会阴处,将棉签置入盛有饱和盐水的试管内,用力摇荡使虫卵释入盐水中,在水面上复载玻片,5~20分钟后取下,显微镜下检查也可将湿棉签置冷开水中,以沉淀法检查。上述二法如能反复检查数次,其阳性率可达95%以上,尤以
❶法为高。
由于虫卵在体外发育时间短,很易传播及反复感染,故防、治应同时进行,尤以预防为重要。措施有
❶加强环境卫生,于治疗患者同时应每天将其内衣、裤,食具,便器煮沸消毒,外衣、被褥勤洗勤晒,家俱,玩具勤擦洗,地板湿扫湿擦,避免灰尘飞扬。(可用1%氢氧化钠或10%来苏尔杀灭蛲虫卵),抹布应用沸水消毒。
❷注意个人卫生,培养小儿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尤其要勤洗手,剪指甲,养成不将手放入口中的习惯及穿满裆裤等,以免自身感染和将虫卵传播给周围人群。
❸开展卫生宣传及集体治疗,应对家属及集体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宣传蛲虫病传播方式及防治要点,以便取得协作。发现病儿后,其家庭人员及所在托幼机构托儿及工作人员应进行普查、普治、以防止反复感染。因成虫在人体内最多存活2个月,如能重视预防,不发生反复感染,则此病不经治疗也可自愈。如仅注意药物驱虫而忽视预防措施,则不能根治,故根治蛲虫病必须从预防着手。药物治疗有以下几种:
❶扑蛲灵,此药驱虫阴转率高 (一次服药可达98~100%)副作用小,可作首选药物。其作用可能为干扰成虫呼吸酶系统,抑制其需氧呼吸,阻碍其葡萄糖吸收。剂量5~7.5mg/kg(儿童最大量150mg),睡前一次服。药片不可咬碎,有胃肠炎时暂不服。服药后1~2日粪便染成红色,应先告知家长以免惊慌。副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片剂副作用较混悬剂少。必要时隔2周可复用。
❷甲苯咪唑(甲苯哒唑,Mebendazole)疗效较好,一剂疗法阴转率可达90%,此药在胃肠中不吸收,选择性作用于线虫(钩虫、蛔虫、鞭虫、蛲虫等),阻碍其利用葡萄糖。剂量成人与年长儿均为100mg,1次口服; 或每日200mg分三次服,连服三天。
❸枸橼酸哌哔嗪 (驱蛔灵) 剂量每日50~75mg/kg(每日总量不超过2g),分二次服,连服7~10天,以后每周服二日,停5日,共服2~3周,以防再感染。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痛、荨麻疹等。疗程长为其短处。
❹噻嘧啶(Pyrantal pamo-ate),疗效可达80%,对钩虫、蛔虫也有效,剂量每日5mg/kg,睡前一次服,连服2日。副作用少,偶有恶心,呕吐、腹泻、眩晕等。
❺生百部,30g煎后保留灌肠,每日一次,共5~10次。
❻外用药以止痒、预防感染,每晚睡前清洗肛围后可外涂雄黄百部膏,2%白降汞软膏或10%氧化锌软膏。
治疗时患儿应穿满裆裤,防止手直接接触肛周(晚上睡时带手套),每晨用肥皂温水清洗肛周,内裤煮沸消毒,连续10天。

☚ 蛔虫病   鞭虫病 ☛

蛲虫病

蛲虫病

蛲虫病是寄生于人体的蛲虫引起的疾患。临床以小儿最多见。本病主要病位在大肠。其病因是由于虫卵被吞入后,经胃、小肠移行至大肠内发育为成虫。进而吸取营养,并可吸血,致使赫依、血功能紊乱,遂生此病。小儿用手指在肛门附近搔痒后,未经洗手就拿食物进食,或接触被污染的衣物、玩具、尘埃等,均为易染本病的因素。
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瘙痒,尤以夜间为甚,睡眠不安,睡觉时,在患者肛门口可发现有白色小虫蠕动。个别患者还出现纳差、腹痛、泄泻等症状。治宜以驱虫、净肠为原则,药物用使君子三味散(使君子40g,大黄5g,百部20g共研细末)或服石榴三味散(石榴皮、槟榔、南瓜子各等分,共研细末)有佳效。均于早晨空腹口服,每次3g,连用一周。除内服药外可配合外治,即用30ml醋加100ml凉开水灌肠。

☚ 绦虫病   木尔黑病 ☛

蛲虫病náo chóng bìng

oxyuriasis; enterobiasi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