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蚕豆锈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蚕豆锈病broad bean rust

由蚕豆单胞锈菌引起,为害蚕豆地上部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本病早在1801年,南非帕松(Christiaan Hendrik Person)在法国描述为夏胞锈菌属引起。
分布和为害 该病的发生遍及世界蚕豆种植区,但以地中海沿岸的埃及、伊朗、西班牙及秘鲁、澳大利亚、印度受害较重,中国云南和江苏、浙江沿海蚕豆区受害为重。感病品种发病早而重时可减产30%~40%,一般为10%左右。
蚕豆受害后,最初在叶部产生白至乳白色、稍隆起的细小斑点,后扩大成褐色的小疱状夏孢子堆时,常形成局部干枯斑块至灰黑色枯叶,引起过早脱落,影响种子的饱满度; 叶柄、茎和荚等部位虽能产生夏孢子堆,但数量较少,在蚕豆生育末期,常在茎部出现深褐色的小疱状病菌的冬孢子堆。
病因 病原物为蚕豆单胞锈菌〔Uromyces fabae(Pers.)de Bary〕,属担子菌,锈菌目,在蚕豆上能产生性孢子器、锈子器、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属具有五个不同繁殖阶段的全孢型锈菌,但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并不均出现上述五个阶段。
性孢子器和锈子器多产生于叶片背面。性孢子器是淡黄色小粒状体,直径小于2毫米,产生于表皮下,稍隆起,内含大量微小的性孢子; 锈子器外表为苍白色小斑点,单生或密集排列,呈圆形或长圆形的群落,一般在蚕豆生育后期才易见到,锈子腔杯状,锈孢子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表面有微刺,大小为12~14×21~27(微米); 夏孢子圆形、卵形或椭圆形,淡棕色,表面有微刺,具3~5个萌芽孔,大小为28~35×26~28(微米); 冬孢子单胞、扁圆或椭圆形,棕色,外表光滑。顶端圆或平。
病菌除为害蚕豆外,尚能侵染巢豆属(Vicia)、豌豆属(Pisum)和山黧豆属(Lathyrus)等豆科植物。由于该菌包含许多生理型,上列寄主是由不同的生理型所致,虽然有些生理型的寄主范围较宽,包括几个属,但在田间常限于单一寄主的专化生理型。俞大绂在中国云南、四川和长江流域中下游的蚕豆产区采集蚕豆和豌豆上锈菌夏孢子,分别接种蚕豆、山巢豆(Viciaamoena)、广布巢豆(V.cracca)、歪头巢豆(V.uni-juga)和豌豆,结果来自蚕豆的锈菌,除侵染蚕豆外,对巢豆的致病力明显强于豌豆,来自豌豆的锈菌,侵染豌豆的致病力比其它寄主强(见表)。凯斯帕蒂克(J.Kispatic)将蚕豆锈菌在不同豌豆品种上测定,认为存在9个生理小种。

蚕豆与豌豆锈菌在不同寄主上的反应

测定寄主锈病菌来源
蚕豆豌豆
蚕豆(Vicia faha)++++
山巢豆(Vicia amoena)++±
广布巢豆(Vicia cracca)+++
歪头巢豆(Vicia unijuga)++++
豌豆(Pisum sativum)++++

前苏联、南斯拉夫、澳大利亚、加拿大、巴基斯坦和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等虽均报道具有对蚕豆锈病的部分抗性、慢锈性和抗病的蚕豆种质,但世界蚕豆生产的商业品种多属感病,是伊朗、埃及和中国云南省的蚕豆锈病流行成灾的主因,而中国江苏省启东县通过选育和推广较抗病品种,使该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得到较好控制,获得稳产、高产。
在菌源充足及种植感病品种的前提下,温、湿度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中国秋播蚕豆区,早春气温偏高和4月份降雨量偏多,相对湿度高,发病重。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冬孢子成熟后不经休眠期即可萌发,在相对湿度95%~100%和温度16~20℃时,能直接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飘落于寄主表面,萌发出芽管入侵表皮。菌丝在寄主体内繁殖产生夏孢子堆的最适温度为14~24℃,低于5℃和高于25℃夏孢子堆的产生明显受到抑制,而菌丝体对热和阳光有较强的抵抗性。夏孢子释放后在叶片上发芽需95%以上相对湿度,萌发的适温为16~22℃,萌发后芽管经气孔侵入,15~24℃时的潜育期为7~15天。
病害在不同生态区的初侵染菌源存在差异。在北欧、日本和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蚕豆产区,未发现或很少发现病株上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器,但在中国云南省,蚕豆分布在不同海拔高度,几乎整年均有蚕豆生长和夏孢子存活,在田间的叶背面,有时也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子器,大量野外病残体中有存活的孢子,因此,除冬孢子作为主要初次侵染源外,夏孢子、锈孢子也是当地的初侵染源。在秋播蚕豆区,病残体上的冬孢子为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而春播蚕豆区,由于夏孢子对低温抵抗力强,在1℃和相对湿度50%时可保持其生活力达100天以上,因而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病害控制 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体的综合防治措施。❶种植抗病和慢锈性品种。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筛选出ILB938(来自哥伦比亚)等材料,在叙利亚、埃及等国表现抗病。中国的启豆2号,在长江流域推广种植,表现较好的抗病性和高产,加拿大在经过3年田间抗锈性测定后,筛选出2N34等慢锈性新品系。
❷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应用粉锈宁和萎锈灵等药剂,具有明显的治疗和保护效果。
❸注意田间卫生。收获后收集田间病残体,沤制堆肥或烧毁,以减少翌年初侵染源,同时,铲除自生豆株等桥梁寄主。

蚕豆锈病faba bean rust

蚕豆后期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物是担子菌亚门的蚕豆单胞锈菌〔Uromyces fabae(Pers.) de Barry〕。蚕豆锈菌是单主寄生菌,在中国云南省。蚕豆上可产生夏孢子、冬孢子、性孢子和锈孢子4种类型的孢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只见夏孢子和冬孢子。病菌侵害叶片、叶柄或茎秆,初生苍白色小点,稍隆起,逐渐变为淡黄色(夏孢子堆)。病斑后期变为黑褐色为冬孢子(冬孢子堆),深褐色,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5月中、下旬发病。严重时叶上密布病斑,叶干枯或脱落,植株发育不良,荚少粒小。病菌以冬孢子或夏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经风雨传播。温暖多雨有利于发病。春播区较轻,秋播愈早,发病愈重。宜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和及时喷药进行防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