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虢季子白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西周青铜器。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虢川司。长方形,饰环带纹。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铭文一百一十一字,记载虢季子白奉周王之命征伐西北强族𤞤狁,受到周王赏赐。是研究西周政治、军事的重要史料。 ☚ 毛公鼎 水陆攻战鉴 ☛ 虢季子白盘 虢[音国guó]季子白(伯)盘是西周宣王(前827—前782)时代的青铜器,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虢川司出土。铸有铭文八行111字,记载虢季子白奉周王之命,征伐当时西北的强族𤞤狁[音险允xiǎn yǔn] “于洛之阳”,取得胜利而受赏周庙的事迹。此盘铭文以其字大和风姿独秀成为西周晚期金文中不可多得之佳作。在金文极盛的成熟期,虢盘的结形取态能从相沿有绪的大篆传统中拔乎其萃,自树一帜,为篆书的发展开辟了新途。人们在虢盘之后属于秦系文字的石鼓文、秦公钟和秦公簋诸铭文中,都能看到这种新体势的影响。因此一般学者认为虢盘实为秦系文字之滥觞,而史书所载周宣王时代通行的籀[音宙zhòu]书同秦系文字又颇近似,所以虢盘很可能就是所谓的“籀文”,至少是属于同一体系的书体。在文字史和书法史上它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虢盘的笔画刚健挺拔,早期金文中的肥笔在此已不见踪迹,线条变成一式圆匀。这种纯净的笔画从表面上看虽无粗细的对比变化,但却瘦而不僵,细而不弱,加上曲直适宜,方圆并用,呈现出单纯而不单调,劲挺而不生硬的特征。匀整的线条忽而圆起圆收,忽而圆头尖出;忽而方折呈峻利之态,忽而圆转含委婉之意,能变化于瞬间,又协调于一体。全篇纵向取势,故结体大多纵长,但仍富有大小、欹正、宽窄、长短的对比配合而充满生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线条或结体所涉及的诸多相反相成的因素,铭文书法并不强调或过分突出其对比性,相反处处有所控制,着意追求一种协调美、和谐美。曲与直、圆与方、钝与锐、藏与露、大与小、欹与正、刚与柔……无不互相衬托又各得其所,处处配合又浑然天成。这种艺术创造中的主观控制意识,这种艺术处理中的协调能力,是金文书法极为成熟的一种标志,也是书法作者表现才能的有力说明。兼收并蓄而能化为一体,多方兼顾而又个性鲜明,这正是虢盘书法难能可贵之处,也正是它艺术价值之所在。铭文的创造者在对可见之线和形的表现上,不取强烈的对比而有所控制,并非一味消极或不敢作为,其用意是在使那流贯全章之势能得到更加突出的显现。势相对于线和形是更为内在也较难一览无余的。可见之处的控制,使较为难显之势得到强调,从而引起观赏者的注意。在虢盘中,作者想要让人突出感受到的正是这股贯彻始终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动势和气势。只有从整体出发的艺术构思,才能达到这样成熟的创造境界。这种纵览全局的整体意识和单纯的有重点的艺术追求,是虢盘以及任何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得以产生的重要条件。鉴赏虢盘的章法气势,我们还可以得到另一个有益的启示:一般说,从连续和交织处、衔接和靠拢中表现书势来得明显而较易,虢盘书法却异乎寻常地采取拉大距离,先造成空间阻隔的方法来表现势不可断、势在必行。这种从距离和间断中表现气势的手法和功力,反映了作者非凡的艺术胆识和强烈的艺术自信,更加令人触目惊心。虢盘的字距、行距都很大,表面上疏疏朗朗,实际上彼此的联系却很紧密,因为从上到下都为统一的笔势所贯穿。点画之内莫不凝蓄着很强的动势,有时通过舒张、延宕种种可见之姿态表现得更为明显。试看“父孔又(有)光王”一行,上一字的末笔与下一字的首笔之间,那股直贯而下的笔势不是表现得清楚不过吗?虢盘以疏朗的章法造成距离和间隔反衬字与字之中势的存在,既使得每一点画和全篇字体不沾不滞,充满了流动感,也使被动势贯穿与弥漫的空间洋溢着灵气而构成极为生动的天地。这样,虚实互为依托、合为一体的艺术境界就展现在眼前了。这里,点画依托的背景由于距离化、间隔化而产生了扩充感、空远感,点画活动其间更显得自由灵动而一无拘束; 灵气弥漫的空间为舒展自如、奔放有力的线条所贯穿与分布,也就化入了时间的进程,产生了节奏的和鸣与旋律的交响,成为完整的具体的艺术生命的组成部分。虢盘章法的疏朗之美和流势之美所具有的美学内涵,实在是十分丰富的。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在虢盘书法中有生动的体现,这对后世不能不产生影响,如五代杨凝式与明代董其昌的疏朗布局,就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禮尚部 > 禮器 > 虢季子白盤 虢季子白盤 guójìzǐbáipán 西周中期青銅器。長方形,腹飾環帶紋。是迄今所見最大之銅盤。銘文一百一十一字,記虢季子白受周王之命抵禦西北境强族玁狁,一戰便“執首五百,執訊五十”,榮獲大捷,班師而歸,受周王賞賜,製作此器,永爲子孫之寳。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西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2)时的青铜器。长方形,高39.5cm,口长137.2cm,口宽86.5cm,重215.3kg,是已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大的水器,腹下敛,平底,四矩形足。腹部饰有窃曲纹、环带纹,外四壁上部各有兽首衔环一对,盘内底铸有铭文8行计111字,记述虢季子白奉周王之命抗击外族胜利,庆功、受赏之事。此盘于陕西宝鸡虢川司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虢季子白所作而得名。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盘长130.2、宽82.7、高41.3厘米; 铭文111字,记载虢季子白奉命征伐西北强族*𤞤狁、立功受赏的情况, 是研究西周晚期与北方民族的关系以及西北地理的重要史料。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 克鼎 毛公鼎 ☛ 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虢季子白所作而得名。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盘长130.2、宽82.7、高41.3厘米; 铭文111字,记载虢季子白奉命征伐西北强族*𤞤狁、立功受赏的情况, 是研究西周晚期与北方民族的关系以及西北地理的重要史料。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 克鼎 毛公鼎 ☛ 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西周后期的青铜礼器,铸于周夷王时。盘在周代为盛水用器。此盘长130. 2厘米,造型深厚庞大,盘壁布满西周后期所流行的环带纹,盘四壁各有二耳环。盘内有铭文凡110字,内容记载夷王时被周穆王迁移于太原一带的戎人发生叛乱,夷王便派虢公统帅六师去太原平乱的史实:在夷王五十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这天,虢季子白作了这个宝盘。子白是周朝安定四方的重臣,大显武功于伐戎一役。他曾在洛水北岸大败敌军,消灭了五百人,并抓到五十个俘虏。战争结束后,子白向周王献功请赏。周王在庙里设宴款待,并对子白说,你使敌人闻风丧胆,我赐你一匹好马、弓箭和大钺,以随时去讨伐那些作乱的敌人。子白为纪念周王的赏赐,特铸此盘以为纪念,让子孙永世不忘。 ☚ 毛公鼎 战国虎符 ☛ 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西周晚期制品,据传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虢川司,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盘高41.3厘米,口长137.2厘米,口宽82.7厘米,长方形,直口,圆角,深腹下敛,平底,四曲尺形足。四壁各有两个兽首衔环耳。口沿下饰窃曲纹一周,腹部饰环带纹。此盘形制巨大,造型端庄雄浑,方园结合,与纹饰结构一致,十分和谐。通体的八个兽首衔环耳雕饰精致,起到良好的装饰作用,增强了造型的凝重感。 虢季子白盘 盘内底有铭文8行111字,记载虢季子白受王命征伐狁(即匈奴),获胜得厚赏,因作此盘以为纪念。铭文保存了珍贵的史料,可与 《诗经》相印证,也是杰出的西周金文书法作品。 此盘为已发现最大的青铜盘,形制独特,仅此 一件。其用途不同于常见的沃盥礼仪中作承弃水用盘,而作盛水、盛冰、沐浴之用。 ☚ 刖刑奴隶守门鬲 莲鹤方壶 ☛ 虢季子白盘西周晚期青铜器。相传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腹内铭文8行111字,记载虢季子白奉命征伐𤞤狁立功受周宣王奖赏之事。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西周铜器。出土于宝鸡,时间不详。高39.5厘米,宽86.5厘米,口径13.2厘米,重215.5公斤。腹四侧均匀布满花纹, 每侧并有铺首衔环各二, 腹内有铭文共一百十一字(拓本缩影见《文物参考资料》1951年第1期封面页)。为古代铜器中罕见重器。现藏故宫博物院。 ☚ 弦纹觯 史墙盘 ☛ 虢季子白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为“虢季子白” 而得名。相传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虢川司。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长方形,四面各有2兽首衔环,4足作矩形。腹饰环带纹,口沿下饰一周窃曲纹。腹内有铭文111字,内容涉及作器者的一次战功及周王对他的奖赏情况。前半部分记述十二年正月, 子白在北洛水之阳抗击𤞤狁, 馘首五百, 执讯五十,立下战功。后半部分记述了周王褒奖子白,在宗庙举行献禽、饮至之礼,庆贺战功,并赐给子白以乘马、弓矢与旂,使他可以专任征伐蛮方,子白作盘以为纪念。此器为研究西周晚期与北方民族的关系及西北地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西周宣王时铸,长一百三十厘米,重二百二十五公斤,是目前所知最大的铜盘。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盘内底部有铭文一百一十字,内容记述季子白奉周宣王之命,抵御西北玁狁首领的进犯,在洛水一仗,杀死敌人五百,俘获五十,取得胜利。为此,周宣王在献俘典礼上赐给季子白马匹等物。季子白为纪念这一战功和荣誉,于周宣王十二年(前816)正月丁亥日铸此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