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藜Lí

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有分布。《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转引 《姓苑》 云: “淮南有此姓。”或作“棃”,未详其他。参见 “棃”条。

藜lí

植物名。一年生草木。新葉可食。見下。

野菜名。又称灰菜,灰灰菜,莱等。我国古人以藜作蔬菜食用。《史记·太史公自序》:“藜藿之羹。”唐张守节正义:“藜,似藿而表赤;藿,豆叶。”杜甫《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振我粗席尘,愧客茹藜羹。”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读音l·i(ˊ),为i韵目,属i—er韵部。郎奚切,平,齐韵。
❶一年生草本植物,绿色花,可食,茎老可制杖。

上一条: 下一条:
{}7387见「藜蒿」、「藜暴」、「藜勾子」、「藜藿体」

*

❶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略像三角形,花黄绿色。嫩叶可以吃,老茎可以做拐杖,全草可以做药材。
❷见364页“蒺(jí)藜”。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菜 > 萊 > 藜
藜  lí

即萊。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一二年生 > 萊 > 藜
藜  lí

“萊”之别名。

藜【同义】总目录


藜鹤顶草

藜lí

*

DEBC
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以食用。

手杖

手杖

策(策杖) 杖(杖藜;杖策;柱杖;蛇~;龙头~) 拐(拐棍;拐杖:扶~独行) 筇(筇竹;枯筇;瘦筇) 柺 枯干 扶老 龙竹 龙腹竹 木上座 一枝藤
手杖的美称:玉节
老年人所用的手杖:鹤杖 鸠形
杖头刻有鸠形的拐杖:鸠杖
古代帝王授给老人的手杖:齿杖
盲人的杖:盲杖 明杖
僧人所用之杖:锡(锡杖;铁锡) 金策 禅杖 香杖
锡杖的美称:银杖
隐士的手杖:环杖 藜杖
木手杖:木杖 柴筚
用灵寿木做的手杖:灵节 灵寿杖
竹手杖:直兄 竹策 竹杖 寒筇 竿殳鹤膝
美称竹杖:龙杖
用筇竹所制的手杖:筇杖 筇枝 筇竹杖
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藜(藜杖)
铁制的杖:铁君 铁杖 铁手杖
装有银饰柄头的手杖:银角(银角桃枝)
古代居父丧时孝子所用的竹杖:苴杖
劣质木料制的手杖:荆藜
短的手杖:短杖 短筇 短策
(走路时拄的棍子:拐杖)

另见:支撑1 老人

☚ 竹竿   环、链 ☛

药名。出《本草拾遗》。又名红心灰藋、胭脂菜、鹤顶草。为藜科植物藜Chenopodiumalbum L.的全草。全国各地有分布。甘,平,微毒。清热,利湿,杀虫。
❶治痢疾,腹泻,肺热咳嗽。煎服: 15~30g。
❷治疥癣,湿疮,皮肤瘙痒,毒虫咬伤。煎水熏洗或捣敷。全草含挥发油。叶的脂质中含油酸、亚油酸及谷甾醇、油醇、蜡等。根含甜菜碱、氨基酸、甾醇、油脂等。本品70%乙醇浸剂能引起动物的呼吸先兴奋后抑制,终因呼吸麻痹致死;亦有降压和抑制心脏的作用; 对骨骼肌和运动神经呈麻痹作用。

藜quarters

Chenopodium album L.,又称灰菜、灰藋。藜科,藜属。一年生草本。生长于野荒地,是一种耐盐碱、具开拓性的杂草。广布于世界各地。茎粗壮直立,叶菱状卵形,叶面常有粉粒,尤以叶背为多,呈灰绿色。花两性,聚成花簇,再排列成腋生或顶生圆锥状聚伞花序;花被片5;雄蕊5;柱头2。胞果。夏季开花,秋季成熟。嫩茎叶供食用,也作饲料。种子可榨油。全草入药。

别名灰藜、灰菜。一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茎直立,较粗壮,有条棱,多分枝,枝斜伸或开展。叶片变化较大,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花两性,数朵簇生,排列为腋生或顶生的穗状或圆锥花序。种子横生,双凸镜状。花果期5—10月。产富蕴、哈巴河、米泉、乌鲁木齐、玛纳斯、石河子、托里、沙湾、精河、霍城、伊宁、哈密、吐鲁番等地。幼苗可作饲料,种子可榨油。抗干旱、耐盐碱植物。

野菜之一种。古又称 “菜”、“蒙华”、“蔓华”、“灰涤菜”、“灰蒴”、“落帚” 等。民间俗称 “灰藿”、“灰条”、“灰灰菜”、“灰苋菜”等。古人多采作蔬菜食用,《史记·太史公自序》:“粝粱之食,藜藿之羹。”藜藿多指粗劣饭食。又《庄子》:“藜羹不糁”即作藜羹时不加米粮在内。

☚ 菠菜   荼 ☛

藜lí

《本草纲目》菜部第27卷藜(197)。药名。
【基原】为藜科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 L.的幼嫩全草。
【别名】莱(《诗经》),厘、蔓华(《尔雅》),蒙华(《尔稚》郭璞注),鹤顶草(《土宿本草》),红落藜、舜芒谷(《救荒本草》),红心灰藋(《庚辛玉册》),落藜、胭脂菜(《本草纲目》),飞扬草(《广州植物志》),灰苋菜(《四川中药志叫》),灰藋、灰蓼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灰藜、灰菜、灰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性味】甘,平,微毒。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杀虫。治痢疾,腹泻,湿疮痒疹,毒虫咬伤。
❶《本草拾遗》:“杀虫。”
❷《四川中药志》:“清热退烧。”
❸《上海常用中草药》:“止泻痢,止痒。”
❹《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杀虫止痒,除湿热,利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半两至一两。外用:煎水漱口或熏洗;或捣涂。

蒙古名罗利、讷洛、诺依勒、讷吾。为藜科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 L.)的干燥全草。6~7月间生长旺盛期采收幼嫩草,除去杂质,通风处阴干。
本品味甘、微辛,性平,有小毒。有发汗,清赫依热,止痒,杀虫,疗创之功效。用于
❶渗于骨肉之热,增盛热:单味煎汤熏洗。
❷全身瘙痒:与北豆根、皂矾等配伍,外用。
❸毒虫咬蜇:取鲜品捣烂,外敷。
❹创伤: 与磁石配伍内服或敷于伤口。
❺肛门虫:与信筒子、蓍草配伍,外敷。

☚ 条叶银莲花   清热药物 ☛

藜lí

{植} (一年生草本植物) lamb's- quarters; goosefoots
◆藜草 blite; 藜碱 chenopodine; 藜芦 {植} black false hellebore

1

18画 艹部 即灰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古人常以老茎作拐杖。嫩叶可吃: ~藿(huò,豆叶。指粗劣的饭菜)。


2〔蔾〕lí

见“蒺”(173页)。

藜()


鄭君妻墓誌,北魏
簪蒿杖藜。

崔芑合祔誌,唐
進藜羹若五鼎之珎,視黄□同九命之貴。

吕德妻陳氏墓誌,唐
杖藜丹桂之叢, 躧歩紫蘭之徑。
《説文》:“藜,艸也。从艸黎聲。”
漢簡假 “利”爲“藜”。《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陳忌問壨》: “疾(蒺)利(藜)者, 所以當(溝)池也。 ”

☚ 蓬   葆 ☛
000002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