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藜Lí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有分布。《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转引 《姓苑》 云: “淮南有此姓。”或作“棃”,未详其他。参见 “棃”条。 藜lí植物名。一年生草木。新葉可食。見下。 藜野菜名。又称灰菜,灰灰菜,莱等。我国古人以藜作蔬菜食用。《史记·太史公自序》:“藜藿之羹。”唐张守节正义:“藜,似藿而表赤;藿,豆叶。”杜甫《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振我粗席尘,愧客茹藜羹。”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藜读音l·i(ˊ),为i韵目,属i—er韵部。郎奚切,平,齐韵。 上一条: 鯬 下一条: 蔾 ![]() ![]() 藜*蔾❷lí❶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略像三角形,花黄绿色。嫩叶可以吃,老茎可以做拐杖,全草可以做药材。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菜 > 萊 > 藜 藜 lí 即萊。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一二年生 > 萊 > 藜 藜 lí “萊”之别名。 藜【同义】总目录 藜鹤顶草 藜lí藜*líDEBC 手杖 手杖策(策杖) 杖(杖藜;杖策;柱杖;蛇~;龙头~) 拐(拐棍;拐杖:扶~独行) 筇(筇竹;枯筇;瘦筇) 柺 枯干 扶老 龙竹 龙腹竹 木上座 一枝藤 另见:支撑1 老人 ☚ 竹竿 环、链 ☛ 藜药名。出《本草拾遗》。又名红心灰藋、胭脂菜、鹤顶草。为藜科植物藜Chenopodiumalbum L.的全草。全国各地有分布。甘,平,微毒。清热,利湿,杀虫。 藜quartersChenopodium album L.,又称灰菜、灰藋。藜科,藜属。一年生草本。生长于野荒地,是一种耐盐碱、具开拓性的杂草。广布于世界各地。茎粗壮直立,叶菱状卵形,叶面常有粉粒,尤以叶背为多,呈灰绿色。花两性,聚成花簇,再排列成腋生或顶生圆锥状聚伞花序;花被片5;雄蕊5;柱头2。胞果。夏季开花,秋季成熟。嫩茎叶供食用,也作饲料。种子可榨油。全草入药。 藜别名灰藜、灰菜。一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茎直立,较粗壮,有条棱,多分枝,枝斜伸或开展。叶片变化较大,菱状卵形至宽披针形。花两性,数朵簇生,排列为腋生或顶生的穗状或圆锥花序。种子横生,双凸镜状。花果期5—10月。产富蕴、哈巴河、米泉、乌鲁木齐、玛纳斯、石河子、托里、沙湾、精河、霍城、伊宁、哈密、吐鲁番等地。幼苗可作饲料,种子可榨油。抗干旱、耐盐碱植物。 藜 藜野菜之一种。古又称 “菜”、“蒙华”、“蔓华”、“灰涤菜”、“灰蒴”、“落帚” 等。民间俗称 “灰藿”、“灰条”、“灰灰菜”、“灰苋菜”等。古人多采作蔬菜食用,《史记·太史公自序》:“粝粱之食,藜藿之羹。”藜藿多指粗劣饭食。又《庄子》:“藜羹不糁”即作藜羹时不加米粮在内。 ☚ 菠菜 荼 ☛ 藜lí《本草纲目》菜部第27卷藜(197)。药名。 藜 藜蒙古名罗利、讷洛、诺依勒、讷吾。为藜科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 L.)的干燥全草。6~7月间生长旺盛期采收幼嫩草,除去杂质,通风处阴干。 ☚ 条叶银莲花 清热药物 ☛ 藜lí {植} (一年生草本植物) lamb's- quarters; goosefoots △藜1lí18画 艹部 即灰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古人常以老茎作拐杖。嫩叶可吃: ~藿(huò,豆叶。指粗劣的饭菜)。 △藜2〔蔾〕lí见“蒺”(173页)。 藜 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