緧读音q·iu(-),为iu韵目,属ou—iu韵部。七由切,平,尤韵。同“鞧”。 上一条: 䠓 下一条: 鞧 𬘶緧{}四6377名套车时拴在驾辕牲口屁股上的皮带子。古方言。《周礼・考工记・辀人》:「必~其牛后。」汉郑玄注:「关东谓纣为~。」《说文・糸部》:「~,马纣也,从糸酋声。」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車輿部 > 鞁具 > 緧 緧 qiū 亦作“鞧”、“鞦”。駕車之牛、馬拴在股後的索帶,用以防止後郤。《周禮·考工記·輈人》:“及其下阤也,不援其邸,必緧其牛後。”孫詒讓正義引王宗涑云:“緧以生革縷般牛尾之下,引而前至背上,與繫軛之革縷相接續。”《釋名·釋車》:“鞧,遒也,在後遒迫使不得郤縮也。”《說文·系部》:“緧,馬紂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閣東有大牛,和嶠鞅,裴楷鞦,王濟剔嬲不得休。” 緧qiuBE8D 〈文〉套车时拴在牲畜股后的皮带子(见《说文解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