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緩緩(缓)Huǎn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魏书·官氏志》 云: “和稽氏改为缓氏。” (按:《姓氏考略》则云: “后魏缓稽氏改缓氏。一作 ‘改稽氏’。”)
《万姓统谱》载: 明胡广郧阳府保康县 (按: 即今湖北保康县) 有缓氏。

緩huǎn

❶鬆。蔡邕《釋誨》:“當其無事也,則舒紳緩佩。”
❷遲緩,緩慢,舒徐。馬融《圍棋賦》:“乍緩乍急兮上且未别。”又見“闡緩”等。

“缓”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6376休息。中原官话。青海西宁〖〗。新疆吐鲁番〖〗。干得动就干,干不动就~下,不挣下咧。新疆鄯善〖〗。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一下再走。甘肃兰州〖〗。尕,你但身上不舒坦了嘛,就~上一天。

緩缓

(1次) 缓慢。疏~节兮安歌《歌·一》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其他部 > 脈象 > 緩
緩  huǎn

脈象名。其脈去來怠緩,一息四至,故稱。如脈來和緩均匀,爲平脈;若脈來弛緩松懈爲病脈,多見於濕症或脾胃虚弱。其稱始見於先秦典籍,今稱緩脈。《素問·平人氣象論》:“遲脈緩濇,謂之解㑊安卧。”清·李延是《脈訣彙辨·緩脈》:“緩爲胃氣,不止於病,取其兼見,方可斷症。浮緩傷風,沉緩寒濕,緩大風虚,緩細濕痹,緩澀脾薄,緩弱氣虚。”

緩huan

BE8F
“缓”的繁体。

緩huǎn

H095
“缓”的繁体。

〖緩〗 粵 wun6〔換〕/ wun4〔援〕普 huǎn

❶ 寬,鬆,有詞語「放〜」。《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
❷ 緩慢,遲緩,與「急」相對。劉孝標《辯命論》:「短則不可〜之於寸陰。」(寸陰:光陰。)

緩缓,金文;篆huǎn

[糸(絲,意符)+爰(聲符)→緩(《説文》:所無。緩,慢,與急相對〈緩步、緩慢、遲緩〉; 延遲〈刻不容緩〉;鬆弛〈緩和、緩衝、緩解、和緩〉; 蘇醒,恢復〈緩氣、緩醒〉。)]
王統照《山雨·十七》:“編席子縱然還有材料,却是緩不濟急。”

緩()


包山楚簡·文書76,戰國
(爨)月辛丑之日不(將)周緩(以)廷, 阩門又(有)(敗)。
按: “素”旁減省。

包山楚簡·文書96,戰國
(反)人𨊠(范)臣訟(反)之南昜(陽)里人𪤝緩、李(),
胃(謂)殺亓(其)(兄)。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1,戰國
軒緩(轅)是(氏)。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6,戰國
甚緩而敏備(服)。

湖南古代璽印38.7,戰國
𪤝(陽)緩。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走秦必緩。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致而爲費,緩而爲□。

馬王堆漢墓帛書·相馬經,西漢
縱陽,緩瞻餘。

張家山漢簡·蓋廬51,西漢
緩令而急徵,使務勝者,攻之。

漢印文字徵
見緩。

漢印文字徵
王緩。

華嶽頌,北周
桂酒徐斟,清哥緩節。

盧文機墓誌,隋
和緩不救,周建德七年四月十九日終於鄴,春秋廿焉。

楊居墓誌,隋
行恩好急,應諾憎緩。
《説文》: “𦅻, 也。 从素, 爰聲。 , 𦅻或省。 ”
從實物文字看, “𦅻”字的形符从糸。 楚簡或假“愋”、 “援”、 “”爲“緩”。《郭店楚墓竹簡·尊德義》簡34—35: “均不足以坪(平)正(政),愋(緩)不足以安民,勇不足以沫(潰)眾。”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吴命》簡 6: “寍(寧)心援(緩)憂,亦隹(唯)吴白(伯)父。”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中弓》簡17: “型(刑)正(政)不(緩), 惪(德)教不(倦)。 ”

☚ 綽   絲部 ☛
000043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