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池河
长江中游荆江右岸分流河道。跨鄂、湘两省。北起湖北省公安县藕池镇,南流至石首市老山咀分东西两支,东支至湖南境又分中支、东支,东支为主流;中支至湖南省南县下柴市与西支汇合,往南至茅草街汇入东支。东支长85公里,因进洪口已由藕池口上移15公里至白沙洲,全长100公里。在茅草街又汇虎渡河,向东流至东湖垴附近入洞庭湖。清咸丰二年(1852年)长江南岸藕池溃口,未堵复。咸丰十年(1860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在原溃口下游冲成大河,遂以溃口处藕池命名为藕池河。成为荆江南岸分流入洞庭湖的著名“四口”之一。藕池溃口初期,长江大量洪水和泥沙拥进洞庭湖,分流量占宜昌市来量的30%以上,输沙量近1亿吨,占入洞庭湖泥沙总量一半左右。后因泥沙淤积水道,分流量和沙量均呈减少趋势,但分流量仍占宜昌市来量的13%左右,输沙量占入湖总沙量的1/3左右。沿江两岸筑有联合大垸支堤、久合垸支堤、横堤垸堤等防洪工程,堤内保护良田38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