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马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白马篇》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此篇系乐府诗中的《杂曲歌辞》。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曰:“白马者,见乘白马而为此曲,言人当立功、立事,尽力为国,不可念私也。”魏晋以后,以《白马篇》为题的诗很多,内容大多写游侠从戎出塞之事,因此,它是表现游侠征战的传统题目。

这首诗大约作于曹睿执政时期,当时北方的鲜卑、匈奴势力渐盛,给曹魏政权的安全以很大威胁。曹植激于魏国所面临的严重形势,以极大的热情,塑造了一位舍身忘家、忠勇卫国的游侠少年形象。希望自己能象幽并少年那样,挥戈疆场,报效祖国,实现“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理想。清人朱乾说:“此写意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

诗以游侠儿跃马飞驰直起,让人目光初接,便觉气势不凡。白马饰以“金羁”,奔驰冠以“连翩”,色彩鲜明,刚健轻疾,明写战马,暗状游侠,通过游侠儿托之生死的骏马,映出幽并少年雄杰骄健的英姿。

“借问”以下六句,借问答补叙身世经历。本有许多可写,诗人只抓住少事武功和出生游侠之地两点进行描述。 “幽并”,原战国燕、赵旧地,自古民风雄杰剽悍,多悲歌慷慨之士。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幽燕民风时说: “初太子丹宾养勇士,不爱后宫美女,民化以为俗,至今犹然。”少年生长在这样的乡土之上,必然带着一股雄风。 “宿昔”是追述游侠儿自幼秉弓携矢、以武事边的历史,以回应上文“少小”之句,趁便再就从前有名声以为现在提笔。

“控弦”四句与上文“宿昔”对应,写现在的声威。诗人采用赋的笔法。连用“破”、 “摧”、 “接”、 “散”四个极有力量和动作性很强的词,多方位多角度地铺陈幽并少年精熟的武艺和强健敏捷的雄姿,显示了锤字炼句的功力。意象的排列上,奔驰腾跃,疏密错落,读起来如喷泉,如连珠,令人应接不暇。这个英气勃发、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扬鞭驰驱,箭无虚发,机智敏捷胜过猴猿,勇猛剽悍如同豹螭。两个恰当的比喻,把游侠儿顶天立地,气壮山河的雄姿呈现在目前。接着笔锋一转,点出“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的紧急状况,在边境窘急,国势危机的广阔背景下,描绘游侠少年急国之难的壮举。 “长驱”,言其飞边救国之迅疾, “左顾”,言其叱咤战场之胆略, “蹈” “凌”二字,则写尽幽并少年所向披靡的神威。至此,游侠少年的英武再也无须赘笔,于是诗歌转入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

“弃身”以下八句,集中写游侠儿甘冒锋锐、为国捐躯的壮烈情怀。这里没有高谈阔论的说教,没有留恋人生富贵的缠绵,只是把身、家、国三种利益摆在国家边境紧急的形势面前,一个“弃”字,掷地有声,写出少年舍身忘家、凛然大义的壮举,一个“赴”字,饱蘸豪情,道尽少年急国之难的爱国情怀。在“弃利”与“赴义”的鲜明对比中,凸现游侠儿挺身卫国,英勇赴敌的爱国精神,从而表达了诗人立功效世的理想和愿望。

古人多以直露为诗歌之大忌,然而曹植久积于心的爱国之情、用世之志,当国临难之时,非直言快语不足以表达诗人慷慨激昂之情,故《白马篇》虽不乏“敷陈藻彩”的艺术特色,但作者倾注在诗中的慷慨爱国的热情,激荡于字里行间,形成一种高昂的基调,明朗的色彩,描出立体感很强的人物形象,流动飞转的意脉行迹,颇具感染力量,与后期诗歌优怨的格调大不相同。

游侠产生于战国时期,汉代出现以歌咏游侠为主题的乐府民歌,而曹植《白马篇》首次把游侠引入文人诗,并塑造了一个为国捐躯的光彩动人的豪侠形象,奠定了游侠儿在诗歌中的基本形象,魏晋南北朝,乃至唐代,诗歌中的游侠大体未能超出“白马”、“金羁”、“良弓”、“利剑”的形象和“飞边救国”的传统内容,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人物画廊中,象这样卓立于当时,光被百世的艺术形象,在诗歌领域实不多见。

《白马篇》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白马篇》

 诗歌。曹植作。题目是作者自拟的乐府题。诗中刻画了一个“狡捷”、“勇剽”的幽并游侠少年,他武艺高强,当边城紧急时,他毅然从军出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诗人在他身上倾住了自己解救国难、建功立业的愿望。朱乾《乐府正义》说:“此寓意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诗情豪爽乐观,诗句铺排夸饰,形象生动。

名诗《白马篇》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白马篇》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11)。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12)。羽檄从北来(13),厉马登高堤(14)。长驱蹈匈奴(15),左顾凌鲜卑(16)。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17)?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 ①金羁: 装饰华贵的马络头。②连翩: 疾速的样子。③幽并:幽州,并州,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地方,古代多出重义轻生的侠士。④垂: 通 “陲”,边地。⑤宿昔: 过去。秉: 持。⑥楛 (hu户) 矢:用楛木做杆的箭。参差 (cen ci): 不齐的样子。⑦控弦:拉弓。的: 箭靶的中心,此即指箭靶。⑧月支: 箭靶名。⑨接:指仰射迎面而来的东西。猱 (nao挠):猿类,攀援树木轻捷如飞。⑩散; 击碎。马蹄: 箭靶名。(11)剽 (piao票): 轻捷。螭(chi吃): 传说中的似龙的动物。(12)虏骑: 指称边地民族的骑兵。(13)羽檄 (xi席): 檄是军事所用的征召文书,上插羽毛,表示紧急。(14)厉马:鞭马。(15)匈奴: 古代居于我国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16)凌:凌压。鲜卑:古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17)怀: 顾惜。

【诗大意】 装饰华贵的白马,向西北疾驰而去。马上的壮士是幽并一带的游侠士。他从小离开乡里,在边陲立功扬名。他自来武艺高强,手执良弓,身佩箭袋,左右开弓,无不中靶。敏捷赛过猿猴,勇猛有如豹螭。边城多处发生敌情,胡兵不断向前进逼。从北方发来紧急征召文书,立即扬鞭上路。长驱直进,击退匈奴,回军左向,打败鲜卑。置身白刃交加的战场,怎么可以顾惜生命!侍养父母的大事尚且丢在一边,更提不到妻子儿女。既然身列壮士名籍,就不该考虑自家私事,应当为国献身,视死如归。

【赏析】 《白马篇》属乐府《杂曲歌辞》中的《齐瑟行》,以首二字名篇。《乐府诗集》说:“白马者,见乘白马而为此曲,言人当立功立事,尽力为国,不可念私也。”道出了本篇的主题。诗人以高度的热情塑造了一个心急国事、勇于献身的少年英豪形象,并在这个形象上寄寓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壮志和心怀。

这首诗结构巧妙,形象丰满。开篇便引人入胜。按照诗中所写的内容,也可以从壮士的生平叙起,不过那样一来,便不免陷入平铺直叙,失去神采。诗人避开了这条道路,而是拦腰切入,以登程赴敌的场面发端,一开始便是一个生动的镜头:一匹装饰华贵的白马,向西北狂驰而去。这一突兀呈现的摇人心目的形象,第一,使诗起得飞动有神,虎虎有生气;第二,它紧紧攫住人们的注意力,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使人们不禁要追问:马上是什么人?他做什么去?为下文开辟了广阔的描写余地。下文便分承这两个问题展开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全篇结构既严紧而又富波折,妙不可言。

从“借问谁家子”到“勇剽若豹螭”,围绕第一个问题——马上是什么人展开。开端采用乐府民歌常用的问答句式过渡: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使诗语跌宕有致。幽并是古代多产勇毅剽悍的游侠的地方,取这里人物,自易见主人公的不凡。“少小”二句,一句说他年青时便离开家乡,见出他男儿志在四方的气概;一句说他扬名边域,见出他屡立战功的业绩。四句诗已粗现人物的神采,下面再用追叙之笔补写出主人公武艺精湛,气质勇悍,人物便赫然立于纸上了。共八句诗分三个层次: “宿昔”二句点明手持良弓佳矢,为写射做铺垫; “控弦”四句以上下左右驰射的铺排描写,鲜明地勾勒出每发必中的高超射技; “狡捷”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点出人物骑射的“狡捷”、“勇剽”之神。猿猴、豹螭的比喻,生动贴切。这一段描写形神皆备,故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感受。

从“边城多警急”起,围绕第二个问题——做什么去展开。原来是边城警报频繁,敌兵不断向内深入,从北传来紧急的征召文书,所以策马登堤飞驰而去。诗到这里才遥接篇首,结束中间的插叙,回到现实的叙事上来。“边城”四句写得情事紧凑,转接迅疾,很能传出敌军压境的紧急气氛和主人公疾赴国难的精神风采。接下去写勇猛杀敌,只用了 “长驱”两句,却力重千钧。主要在于诗人并不细描杀敌情景,而是着重勾画主人公凌厉破敌的气概。“长驱”即势如破竹,而“蹈”字、“凌”字也都能表现所向无敌的气势。

篇末“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着重揭示主人公捐躯报国的心志。虽都是直言的倾述,却不枯燥无味。其奥妙在于: 第一,为国忘家、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感人至深; 第二,前文有对人物的丰富的形象描写,这一部分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只使人感到人物精神品格的升华; 第三,句式多变—— “弃身”二句用诘问句,“父母”二句用感叹句,“名编”四句用断语句,故无单调之感。

这首诗本意实在是在抒写诗人自己的心怀与壮志,却通过塑造、歌咏一个为国献身的壮士形象来表现,是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和扩展,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其次,这首诗由于剪裁结构的巧妙,整篇劲健飞动,转折多姿,有很大引人的力量。再次,人物的刻画相当丰满。高强的武艺,勇敢的精神,为国献身的品格,融为一个整体。而这一切又是通过少小辞家赴边、闻敌飞马登程、临阵不惜捐躯等具体方面,一层层展示出来,故鲜明真切,深印人心。


《白马篇》注释和全文翻译 - 可可诗词网

《白马篇》

三国魏·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羁:马络头。连翩:接连不断,这里形容轻捷迅急的样子。魏初西北方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居住区,驰向西北即驰向边疆战场。幽并:幽州和并州,即今河北、山西和陕西诸省的一部分地区。游侠儿:重义轻生的青年男子。扬:传扬。垂:通“陲”,边陲,边疆。宿昔:平时。秉:持。楛(hù)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何:多么。控:引,拉开。左的:左方的射击目标。摧:毁坏。与下文的“散”(破裂),都有穿透之意。月支:与“马蹄”都是箭靶的名称。接:迎接飞驰而来的东西。猱(náo):猿类,善攀缘,上下如飞。剽:行动轻捷。螭(chī):传说中的一种无角龙。虏:胡虏,古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数:屡次。羽檄:檄是军事方面用于征召的文书,插上羽毛表示军情紧急,所以叫羽檄。厉马:奋马,策马。蹈:奔赴。怀:顾惜。中:心中。顾:挂念。忽:不在意。

【大意】白马装饰上金色的羁头,结着伴儿向西北飞驰。请问这是谁家的青年?是幽州和并州的游侠。在小时便远离了家乡,扬名在边陲。平时准备好弓箭,箭筒里箭很多。左右开弓射中目标。抬手就能迎面射中飞驰而来的猴子,俯身就能射裂箭靶。比树上的猿类还敏捷,比林中的豹螭更勇悍轻捷。边陲告急的消息一旦传来,虏骑多次骚扰我们。征召的檄文从北方来,策马登上高坡。长驱直入打败匈奴,向西攻打,击溃鲜卑。我们既置身流血的事业,怎可去看重生命的安危?父母倘不能瞻顾、尽心,何况妻儿?名字被记在壮士名册中,不能顾及私人。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我们视死如归。

字数:856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40-41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