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藏海诗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藏海诗话

藏海诗话

诗话著作。宋吴可撰。吴可,字思道,号藏海居士,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一说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又有生于金陵而客于瓯宁、原籍瓯宁而生于金陵诸说。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宣和末官至团练使,责授武节大夫致仕。有诗名。可能在南宋孝宗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间尚在世。有《藏海居士集》。《藏海诗话》一卷,九十三则,兼有论评、考释和记事。其论诗,一是主“意”,称“凡看诗,须是一篇主意,乃有归宿处”;“凡装点者好在外,初读之似好,再三读之则无味,要当以意为主,辅之以华丽,则中边皆甜也。装点者外腴而中枯故也,或曰‘秀而不实’”。二是主“气”,称“凡诗切对、求工,必气弱。宁对不工,不可使气弱”;“晚唐诗失之太巧,只务外华,而气弱格卑,流为词体耳”。三是赞赏自然平淡,认为“东坡豪,山谷奇,二者有馀,而于渊明则为不足”;“凡文章先华丽而后平淡”,“方少则华丽,年加长渐入平淡也”。四是认为“杜之妙处藏于内,苏、黄之妙发于外”,主张“学诗当以杜为体,以苏、黄为用”。凡此,似均有见于江西诗说之不足而发。此外,吴可还善于以禅喻诗,曾作有《学诗诗》三首(见《诗人玉屑》卷一),均以“学诗浑似学参禅”起句,与此书中所云“凡作诗如参禅,便有悟门”相一致,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论诗每故作不了了语,似乎禅家机锋”。这也反映了当时以禅喻诗的风气。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历代诗话续编》本。

☚ 观林诗话   懒真子 ☛

藏海诗话

《藏海诗话》一卷 (宋吴可)。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论诗喜作不了之语,如禅家之机锋,颇嫌其有心作态,然可及见元祐旧人学问有所授受,持论亦多有深解。(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目录提要》)

藏海诗话

北宋吴可撰。有《历代诗话续编》本。一卷。吴可论诗尊苏、黄,推崇江西诗派,却并不主张句摹字拟,一味专在文字上下功夫。其论唐诗亦有见解。一,重视思想内容。主张作诗“当以意为主,辅之以华丽,则中边皆甜也。”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的结合,才能臻于完美之境。否则就是“秀而不实”:“晚唐诗失之太巧,只务外华,而气弱格卑,流为词体耳。”即批评晚唐诗偏重字句的雕琢,而缺乏盛唐诗歌那种开阔的意境和磅礴的气势,诗风流于萎靡浮艳。二,提倡自然、含蓄的艺术风格。作者发挥苏轼论陶渊明诗“外枯中膏”、“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之语,把平淡风格的形成与作家经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凡文章先华丽而后平淡,如四时之序,方春则华丽,夏则茂实,秋冬则收敛。若外枯中膏者是也。盖华则茂实,已在其中矣。”杜甫的诗“方少则华丽,年加长渐入平淡也。”认为这种平淡风格的形成是诗歌创作趋向成熟阶段的标志。三,肯定向民歌学习的作法。谓杜诗“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与《竹枝词》相似,“即俗为雅”。由于用了“强”这个民间俗语作韵脚,加上反复唱叹的结构,使此诗有民歌风味,意趣天然。这在当时不失为较开明的观点。

藏海诗话

藏海诗话

宋·吴可撰。二卷。可 (生卒不详),字思道,金陵(今江苏南京) 人,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宣和末年官至团练使。全书多品藻名篇精句,推敲字义得失。论诗多宗法苏轼。于苏、黄,亦自有主见,谓“东坡豪,山谷奇”。又谓“凡诗切对求工,必气弱。宁对不工,不可使气弱。”批评了西昆体秾艳之失,也触及到江西诗派之弊。主张“学诗当以杜为体,以苏、黄为用”。强调“以意为主,辅之以华丽”,既反对“秀而不实”,也反对“外枯中膏”。皆深有所见。提倡诗歌用语与押韵都要“稳顺而奇特”,“因事用字,造化中得其变”。于研究诗歌的写作技巧不无借鉴意义。同时,其论诗重悟,又多近禅家机锋,谓“作诗如参禅,须有悟门”,实开严羽以禅喻诗之先声。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函海》 本,《历代诗话续编》本。

☚ 后山诗话   草堂诗话 ☛

藏海诗话

诗话。宋人吴可撰。一卷。可字思道,祖籍瓯宁(今福建建瓯),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生卒年未详。大观三年(1109)进士。宣和末,官团练使,后挂冠乞闲。南渡后,转徙楚、豫,不知所终。有诗名,曾受苏轼、刘安世赏识。原书久佚,近人丁福保从《永乐大典》中录出。总九十三则。主要记唐宋诗事,多评论诗句。重视思想内容,反对过分追求文字对偶工丽。提倡自然、含蓄的风格。议论诗歌艺术技巧,多有深刻理解。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藏海诗话

一卷。宋吴可(1173年前后在世)著。吴可,字思道,号藏海居士,建康(江苏南京)人;一说分宁(江西修水)人。生卒年不详。宣和末,任职于开封。后战乱起,辞官南归。建炎后,转徙楚、粤各地,与王安中、赵令畤、米友仁诸人多相酬答,吴可是苏轼门下士。著有《藏海居士集》。此书约成于南宋绍兴(1131—1162)中,为作者暮年所撰。综观全书都是对诗人、诗作品的品评,同时也对诗法、诗理作了探讨。作者论诗继承了元祐余绪,主张“学诗应以杜为体,以苏、黄为用”。讲究锻字炼句,推崇点铁成金,认为作诗“要以意为主,辅之华丽”,乃源于黄庭坚; 而其“凡文章先华丽而后平淡,如四时之序,方春则华丽,夏则茂实,秋冬则收敛,若外枯中膏者是也,盖华丽茂实已在其中矣”,“宁对不工,不可使气弱”,“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见解,则更接近于苏轼。书中的评论考证,亦多可取之处。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魏庆之《诗人玉屑》,俱未及录取。现存有《四库全书》本,并被收入《知不足斋丛书》、《历代诗话续编》;有《函海》本、别本函海本、日本刊本等。

《藏海诗话》zang hai shi hua

Remarks on Poetry of Zanghai→吴可(Wu K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