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藉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田宅場圃部 > 田地 > 籍田 > 藉田 藉田 jítián 同“籍田”。 藉田 藉田同“籍田”。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以奉祀宗庙。且寓劝农之意。《诗·周颂·载芟序》:“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毛亨《传》:“籍田,甸师氏所掌,王载耒耜所耕之田,天子千亩,诸侯百亩。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谓之籍田。”左思《魏都赋》:“藉田以礼动,大阅以义举。”——按礼制亲耕农田,遵礼法阅兵讲武。 ☚ 戒驰驹之临隙 借翰鸿鹄 ☛ 藉田古代帝王、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曹植《藉田说》:“春耕于~,郎中令侍寡人焉。” 藉田 052.藉2田(p2726.2)释文云:同“籍田”。《汉书·文帝纪》前二年诏: “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注: “韦昭曰:藉,借也。借民力以治之,以奉宗庙,且以劝率天下,使务农也。”《史记·文帝纪》作“籍田”。参见“籍田”。 ☚ 薄伎 薰陶 ☛ 藉田 藉田又写作籍田。周代井田制下公田的称谓之一。藉或籍意为借,借民力耕之,是为藉田,由公田上的附属民无偿种,收获物交纳国家。又藉田为帝王劝耕的仪礼。春耕之始,帝王率王公大臣亲至田亩,举行三推或一拨的仪式,意为天子率民亲耕。天子三推之后,所藉之公田由佃户耕作。藉田礼行至清末。 ☚ 菑新畲 园圃 ☛ 藉田 藉田亦作“籍田”,指古代天子亲耕之田,亦引申指耕藉之礼(参见“亲耕”条)。关于“藉”字,历来解释不一。韦昭注:“藉,借也。借民力以治之,以奉宗庙,且以劝率天下,使务农也。”臣瓒注:“藉谓蹈藉也。”颜师古赞成臣瓒说,指出:“《国语》曰 ‘宣王即位,不藉千亩,虢文公谏’,斯则藉非假借明矣”。应劭在《风俗通》中将藉理解为“借”,但在《汉书注》中却认为“藉者,帝王典籍之常也”。杜预则指出藉为“履行之”。《后汉书·礼仪志》注引干宝《周礼注》:“古之王者,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必私置藉田,盖其义有三焉:一曰,以奉宗庙,亲致其孝也;二曰,以训于百姓在勤,勤则不匮也;三曰,闻之子孙,躬知稼穑之艰难无逸也。” ☚ 先蚕 桃印 ☛ 藉田 藉田或称“籍田”。 ☚ 畎田 农率均田 ☛ 藉田 藉田亦作“籍田”、“耕田”。(1) 周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公田。周代村社被分割给各级贵族。村社内部的土地被分为公田和份地。公田是公室的田,其收获物归该村社所有者天子、诸侯、贵族等采邑主所得。这种公田即藉田。藉田借助村社民力耕种。(2) 中国古代官田中一种,是天子亲耕之地。相传起源于周天子,每逢春耕前,周天子、诸侯亲执耒耜在藉田上三推一拨,称为“藉礼”。是以农为邦本政策的表现形式。以后历代相继,偶然举行藉礼。至清代,作为一种制度推广。在首都和各府州县设置先农坛和藉田,由天子和州县官分别主持藉礼。藉田仍由民力耕种,天子及州县官所谓“亲耕”仅具形式。 ☚ 职田 永业田 ☛ 藉田每逢春耕开始前,天子、诸侯亲自耕田,以劝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