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薯蓣纳气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薯蓣纳气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山药30g,熟地黄、生龙骨、山茱萸各15g,柿霜饼(冲)、白芍药各12g,炒牛蒡子、炒苏子、炙甘草各6g。水煎服。治阴虚不能纳气之喘逆。

薯蓣纳气汤 《衷中参西录》上册

【组方药物】 生山药30克 大熟地15克 萸肉15克(去净核) 柿霜饼12克(冲服) 生杭芍12克 牛蒡子6克(炒,捣) 苏子(炒,捣)6克 甘草6克(蜜炙) 生龙骨15克(捣细)
【制剂用法】 上药9味,水煎温服。
【主要功效】 滋肾补肝,养阴定喘。
【适应病证】 肾阴虚不能纳气,喘逆痰鸣,口燥咽干,舌质红,脉细数。
【方义分析】 方用山药补肾固精,健脾补肺,培土生金,且有收敛纳气定喘之功,善治阴虚气喘;配以地黄、萸肉滋肾养肝,纳气定喘;龙骨潜阳镇逆;芍药、甘草甘酸化阴,合之柿霜之凉润多液,均为养阴之妙品;苏子、牛蒡子又能清痰降逆,使逆气转而下行,即能引药力速于下达。配合成方,共奏滋肾补肝,养阴定喘之效。

薯蓣纳气汤

薯蓣纳气汤

本方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系从《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衍化而成。方由生山药30克,大熟地15克,萸肉(去净核)15克,柿霜饼(冲服)12克,生杭芍12克,牛蒡子(炒捣)6克,苏子(炒捣)6克,甘草(蜜炙)6克,生龙骨(捣细)15克组成。水煎服。功能滋补肝肾,养阴定喘。主治肝肾阴虚,不能纳气而作喘逆。
本方治阴虚喘逆。《难经·四难》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肝肾阴虚则摄纳无权,因而气逆作喘,治宜滋阴纳气定喘。方中重用山药(即薯蓣)配合地黄补益肾阴,其中山药肺肾兼顾,宁嗽定喘,张锡纯有一味薯蓣饮,用治阴虚喘逆;山萸肉补肝肾,大能收敛元气;龙骨具镇降之力;白芍、甘草酸甘化用,合柿霜之凉润多液均为养阴之妙品;苏子、牛蒡子又能化痰降逆,使逆气转而下行,即能引药力速于下达也。张锡纯说:“方名薯蓣纳气汤者,因山药补肾兼能补肺,且有收敛之力,其治喘之功最弘也。”本方为滋阴纳气之剂,用于阴虚喘逆。以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外邪犯肺的实喘,阳虚水饮上泛的虚喘等,均非本方所宜。
醴泉饮(《医学衷中参西录》) 生山药30克,大生地15克,人参12克,玄参12克,生赭石(轧细)12克,牛蒡子(炒捣)9克,天冬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功能滋补肺阴,清火化痰。主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咳,脉数而弱。
参赭镇气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野台参12克,生赭石(轧细)12克,生芡实15克,生山药15克,萸肉(去净核)13克,生龙骨(捣细)18克,生牡蛎(捣细)18克,生杭芍12克,苏子(炒捣)6克。水煎服。功能补气摄纳,镇逆定喘。主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而作满闷。原书云:“生赭石……能镇胃气冲气上逆,开胸膈,坠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诚有捷效。虚者可与人参同用。”

☚ 新定拯阴理劳汤   芍药甘草汤 ☛
000044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