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蔡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蔡仪1906—1992

湖南攸县人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北大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著有《文学浅说》、《新美学》、《文学概论》、《中国新文学史讲话》等。
原名:蔡南冠
笔名:蔡仪

蔡仪

蔡仪美学思想研究
“志当存高远”——记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蔡仪同志二三事
美学论丛编辑部
协 周
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5月版271页
柳泉1982年2期
自传及论著简述
蔡仪自传
蔡 仪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4辑第302页
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2辑第374页
蔡仪和新美学钱 竞文苑纵横谈(3)第1页

蔡仪

略论蔡仪的艺术思想
有关蔡仪同志的二三事
蔡仪美学思想的历史地位——祝贺蔡仪同志从
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
王宏建
王琦
王善忠
美术研究1986年2期
美术研究1986年2期
文学评论1986年3期
论蔡仪的美学思想
民国人物小传:蔡仪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蔡仪在北京逝世
已故著名美术家蔡仪美术基金理事会成立
蔡仪
郗吉堂
刘绍唐主编
李方诗等主编
李维民主编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办公室编
河北学刊1986年3期
*传记文学1993年62卷1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3)第412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6)第405页
中国社会科学家自述第535页
蔡仪

蔡仪1906—1996

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原名南冠。湖南攸县人。1925年入北京大学预科。1929年留学日本。1937年归国,先后在长沙、武汉、重庆等地参加抗日宣传工作。1945年编辑《青年知识》月刊。1946年后在上海大夏大学、杭州艺专和解放区华北大学执教。新中国成立初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53年调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及文学理论组组长。他专门从事文学理论和美学的研究,成为中国当代美学一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后来还兼任中国作协、美协理事,中国美学学会副会长,《文艺理论译丛》《美学论丛》主编和《文学研究》常务编委等。主要著作有《新艺术论》《新美学》《中国新文学史讲话》《唯心主义美学批判》《论现实主义问题》《文学概论》《探讨集》《美学论著初编》等。有《蔡仪美学论文选》。

☚ 王实味   张天翼 ☛
蔡仪

蔡仪1906—Cai Yi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湖南攸县人。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9年留学日本,先在东京高师,后在九州帝大毕业,1931年发表历史小说《先知》。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40年先后发表《新艺术论》、《新美学》两部著作,奠定其作为一个唯物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编出版有《文学概论》、《美学原理》等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蔡仪是我国较早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尝试解决美学领域中诸问题的专家之一。他坚持认为美的本质是客观的,美在物本身。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任何客观个别的事物,一方面当作个别的事物而存在,一方面又是当作种类的显示者而存在,任何个别事物是个别的东西和种类的东西的统一,而美的事物则不仅是个别的东西和种类的东西的统一,而且是个别的东西显现着种类的东西。总之,美的事物就是典型的事物,就是种类的普遍性、必然性的显现者。所谓典型的事物,是在于它的个别性和一般性的统一之中,大致说来,一般性是基础的、优势的,而个别性直接间接地是从属于一般性,也充分地体现着一般性的。与其美学观相符,在对艺术的看法上,蔡仪认为艺术从根本上讲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和认识。艺术作为一种认识,并不是一般的认识,而是“形象的认识”,其特性在于形象性。他特别强调典型在艺术中的重要性,指出“艺术所认识的是典型,艺术的表现原来又是艺术的认识的摹写,那么艺术所表现的也就是典型。于是艺术的创造就是典型的创造,典型实是艺术的核心,艺术的不得不是典型的创造,正如科学的不得不是客观现实的法则的把握一样。”在解释什么是艺术的典型时,蔡仪指出,艺术的典型固然是个别的东西与一般的东西的统一,但在这里,一般的东西是中心的、基础的,而个别的东西是从属的、附庸的。在如何创造真实的典型问题上,蔡仪十分地强调要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要坚持严格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蔡仪的美学观和艺术观自始至终都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在我国美学界自成一家,颇有影响。

☚ 朱光潜   黄药眠 ☛
蔡仪

蔡仪1906—1991

当代美学家。原名南冠,笔名仪,后以笔名行。攸县人。1921年到长沙进中学,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休学回家。1929年东渡日本,先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后在九州帝国大学留学。30年代初期发表短篇小说,同时致力于文艺理论研究,特别是从日译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学艺术的文献中,学习了现实主义与典型的理论原则。1937年夏从日本归国; 先后在北平、长沙、武汉等地从事抗日宣传研究工作。1941年冬开始用新的观点撰写《新艺术论》,书中论证艺术美就是具体形象的真理,也就是艺术的典型。此书由重庆商务印书馆于1943年出版,1958年第三版时改名 《现实主义艺术论》。1943年开始写《新美学》。作者根据唯物论的反映论原则,认为美在客观事物本身,不在于欣赏者的主观意识。美的存在是第一性的,美感、美的创造是第二性的。《新美学》就是按照上述原则,形成了美论——美感论——艺术论的体系。此书于1947年由上海群益出版社出版。1946年以后,先后任上海大学、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华北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副教务长。1953年,调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其著作还有《唯心主义美学批判集》、《论现实主义问题》、主编《文学概论》、《美学原理》、《文艺理论译丛》、《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等。

☚ 邓潭洲   王汉新 ☛

蔡仪

蔡仪1906—1991

现代著名文学理论家、美学家。原名蔡南冠。攸县人。1925年入北京大学预科,1929年东渡日本,先后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九州帝国大学学习。七七事变前回国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在湖南抗敌后援会工作,1939年起在国民党军委会总政治部三厅及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抗战胜利后,编辑《青年知识月刊》,1946年在上海大夏大学及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48年在华北大学讲授现代文学史。195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讲授艺术理论,1953年后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文学理论组组长。早期,他从事文艺创作,嗣后,便专门从事文学理论和美学的研究工作。他的理论著作有: 《新艺术论》、《文学浅说》、《新美学》、《中国新文学史讲话》、《唯心主义美学批判》、《论现实主义问题》、《文学常识》等。他所主编的《文学概论》,被定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 王晨牧   吴秾 ☛
0000625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