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蔊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一二年生 > 蔊菜 蔊菜 hǎncài 亦稱“𦹫菜”、“辣米菜”。蔊味辛辣,如火焊人,故稱。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葉長橢圓形,淺裂羽狀,頂端裂片寬卵形。春季開小花,黄色。長角果線形。種子可榨潤滑油,全草入藥。分佈於我國華中、華南、華東、西南。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蔊菜》:“〔釋名〕𦹫菜、辣米菜。”又:“〔集解〕時珍曰: 蔊菜生南地田園間,小草也。冬月布地叢生,長二三寸,柔梗細葉,二月開細花,黄色,結細角,長一二分,角内有細子,野人連根葉拔而食之。”清·汪灝等《廣群芳譜·蔬譜》:“蔊菜,一名𦹫菜,一名辣米菜,生南方田園,小草也。”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其他 > 蔊菜 蔊菜 hàncài 亦稱“蔊”、“辣米菜”。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冬月布地叢生,莖柔葉細,春開小黄花,結長角,内有細子。味極辛辣。莖葉作野菜或飼料,全草入藥。宋·陸游《醉中歌》:“吾州人蔊尤嘉蔬,珍盤餖飣百味俱。”明·方以智《物理小識》卷六:“林洪曰:‘朱子飲後,以蔊菜莖供。’”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蔊菜》:“蔊味辛辣,如火焊人,故名……野人連根葉拔而食之,味極辛辣,呼爲辣米菜。” 蔊菜 蔊菜Indian rorippa十字花科 (Cruci-ferae)蔊菜属中以嫩茎叶供食用的野生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Nasturtium montanum Wall.,别名野 蔊 菜 油菜。茎叶营养丰富。种子含油,可提炼工业润滑剂。植株和种子入药有解表止咳及健胃利尿之功效。分布于东南亚各国,在中国主要生长于长江流域以南的水湿之地。茎直立柔弱,高10~30厘米,基部分枝。茎下部叶有柄,羽状浅裂,长2~10厘米,顶生裂片宽卵形,侧生裂片小; 茎上部叶无柄,卵形或宽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稍抱茎,边缘具齿牙或不整齐锯齿状,稍有毛。总状花序,花萼、花瓣各4,花瓣淡黄色,倒披针形,长约2毫米。长角果条形,长2~2.5厘米,宽1~1.5毫米,含种子多粒。种子细小、卵形、褐色。蔊菜药名。出《本草纲目》。又名干油菜、野油菜、山芥菜、塘葛菜、江剪刀草。为十字花科植物无瓣蔊菜Rorippa dubia (Pers.) Hara或蔊菜R. indica (L.) Hiern的全草。我国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及陕西、甘肃等地均有分布。辛、微甘,凉。解表清热,止咳化痰,活血解毒。 蔊菜petalless rorippaRorippa dubia (Pers.)Hara,又称无瓣蔊菜。十字花科,蔊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荒野、路旁和地边。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有分布。茎直立。基生叶和下部抱茎叶有柄,上部抱茎叶无柄。花小,无瓣,成熟的花药呈黄色;总状花序顶生。长角果,线形。种子多数。花果期春夏季,有时也可延迟到深秋。果实花后渐次成熟。全草入药,有解表健胃、止咳化痰的作用;种子可榨油。是旱地常见杂草。 蔊菜hǎn cài《本草纲目》菜部第26卷韭(6)。药名。 蔊菜hàncài中药名。出《本草纲目》。别名干油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蔊菜Rorippamontana (Wall. ) Small 的全草。我国各地均有分布。辛, 凉。清热利尿, 活血解毒。治感冒、咳嗽、咽痛、麻疹、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煎服: 15 ~30 克, 鲜品30 ~60 克。捣敷, 治蛇伤、疔疮痈肿。本品含蔊菜素及蔊菜酰胺。蔊菜素对兔和小鼠有祛痰作用, 对豚鼠有平喘作用, 在体外对肺炎球菌和流感杆菌有抑制作用。 蔊菜 蔊菜蔊菜,又名辣米菜、野油菜、塘葛菜、江剪刀草、野芥菜。始载于《本草拾遗》,原作焯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蔊菜Rorippa montana (Wall.) Small或印度焯菜R.indica (L.) Hiern的全草。我国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及陕西、甘肃等省均有分布。 ☚ 南天竹子 建兰根 ☛ 蔊菜horse(/hot)radish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