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贫血性心脏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贫血性心脏病anemic cardiopathy

系由于贫困引起的心脏异常。长期血红蛋白低于70g/L以下时,血液含氧量可严重缺乏,心肌亦明显缺氧,此时通过增加心率及每搏输出量进行代偿,久之心脏可增大,二尖瓣可出现明显收缩期杂音。若长期不能改善可导致心功能不全,乃至心力衰竭。治疗:适当输血;针对性应用补血药物,待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心脏异常情况即可消失。

贫血性心脏病anemic heart disease

是严重贫血引起的心肌缺血与高循环状态所造成的心脏疾病。临床表现有心悸、乏力、呼吸困难、心绞痛、心脏扩大、贫血性收缩期杂音等;重者可发生肝大、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应矫正贫血。

贫血性心脏病

贫血性心脏病

长期、严重的慢性贫血所引起的心脏增大和(或)心功能不全称为贫血性心脏病。解放前由于严重钩虫感染和慢性疟疾的流行,造成严重贫血,因而贫血性心脏病较多见;解放后,由于积极开展除害灭病,上述原因所致的贫血性心脏病已明显减少。
任何原因的慢性严重贫血均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其病理改变是心脏扩大和肥厚。心肌脂肪变性亦常见。发病原理主要为血氧供应不足:
❶慢性严重贫血时心肌长期缺氧出现退行变性,使心脏储备功能减退。
❷严重贫血使血液载氧能力明显下降,对机体各系统供氧不足,因而心排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排血量增加虽然与血液粘稠度下降、血流加速和心脏收缩力增强有关,但主要是心率和心搏量的增加。心搏量的增加又与周围小动脉扩张,周围循环阻力下降密切相关,所以周围循环阻力降低,是高心排血量的主要因素。由于心排血量增加,体循环收缩压保持正常,所以左、右心室作功均明显增加,左、右心室扩大和肥厚。持续的心排血量增加必然导致心功能不全。晚期病例,虽经治疗心脏亦不能缩小。
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贫血的严重程度,当血红蛋白低于7~7.5g/dl,常出现症状,低于4.5~6g/dl时,症状加重; 如贫血发展缓慢,机体适应较好,血红蛋白虽低至6g/dl症状亦不明显。症状:
❶一般有易倦、虚弱、头晕、头痛、怕冷、耳鸣、眼前发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月经不调、阳萎等。
❷心功能不全症状,病人感到心悸和劳力性呼吸困难。前者与心排血量增加有关,后者是由于心肌缺氧。进一步可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单纯的严重贫血较少发生心力衰竭,除非血红蛋白低于5g/dl。但合并有其他心脏病时,即使原来处于代偿期,如血红蛋白降至8~9g/dl亦可诱发心力衰竭。
❸约30%患者可发生心绞痛,多数见于合并有冠状动脉硬化患者。体征:
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冲动,提示左心室增大。第一、二心音常增强,常有窦性心动过速。严重贫血可出现第三心音和(或)第四心音,形成奔马律。在肺动脉瓣区常出现2~3级收缩期喷射型杂音,有时较粗糙而响亮,是由于血流高速喷入肺动脉而产生。在严重贫血,特别是钩虫病和海洋性贫血,由于左、右心室增大,房室瓣环扩大和乳头肌功能障碍而造成返流,在二尖瓣区和三尖瓣区可听到柔和的全收缩期返流型杂音,而以前者更多见,同时由于经过二尖瓣口血流量增加,心尖部可出现舒张中期杂音。
❷由于心排血量增加,血流加快,周围血管扩张,舒张压低,脉压增大,临床上可见毛细血管搏动和水冲脉,颈动脉处可听到血管性杂音,股动脉处有枪击音和双重性杂音,颈静脉部位有静脉营营音等。心力衰竭出现时,肺部可闻及罗音,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浮肿。
❸呼吸深而快,皮肤、粘膜、指甲床、口唇等苍白,有时可有低热。
严重贫血患者X线示心影常增大,血红蛋白低于7g/dl者,约2/3病人心影呈普遍性增大;但贫血纠正后心影可于数周内恢复正常。严重者可引起肺淤血、胸腔和心包积液甚至肺水肿,但不多见。
贫血在6g/dl以下者,约1/3病人心电图呈非特异性改变。最常见为窦性心动过速,反映左心室面的导联S-T段压低,T波平坦或倒置,R波电压高,或呈低电压。偶有房室传导或束支传导阻滞。贫血治愈后,上述改变消失。
严重贫血早期血流动力改变是循环时间缩短,即使已有心力衰竭,亦不例外。右心导管检查示慢性严重贫血患者休息时心排血量明显增加。轻度贫血 (血红蛋白在9.4g/dl以上)患者休息时心排血量正常,但运动后心排血量较正常人明显增加。贫血患者即使有明显心力衰竭,心排血量虽比无心力衰竭时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甚或增高。如长期心力衰竭,心排血量就明显下降。右心和肺循环压力通常不受贫血影响,由于周围血管扩张,肺血管阻力下降,肺动脉楔嵌压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正常。体循环阻力亦下降,舒张压轻度下降,但收缩压不变,故脉压增宽。
根据慢性严重贫血史、心脏增大和(或)心力衰竭,抗贫血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缓解,贫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即可成立。但必须注意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贫血性心脏病的心脏杂音变化较多,需与风湿性瓣膜病鉴别。前者心脏杂音于纠正贫血后消失,二者鉴别不难。
单纯贫血性心脏病在贫血纠正后,其心血管异常可完全消失,预后良好。防治须注意以下几点:
❶纠正贫血。贫血原因明确而又易于去除者如缺铁性贫血或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针对病因治疗效果较好。反之,贫血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明确者,如海洋性贫血,输血只能缓解症状。发生心力衰竭时输血需多次少量,以免加重心力衰竭,输血过程应严密观察,防止肺水肿。
❷有心力衰竭者应按心力衰竭治疗原则卧床休息、限止钠盐、强心、利尿等(见“心力衰竭”条)。洋地黄制剂可降低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心排血量。对贫血所致心力衰竭有效。
贫血性心脏病的预防首先是及时治疗产生贫血的原因,对病因不明或无法根治者亦应及时纠正贫血。

☚ 内分泌性心脏病   脚气病性心脏病 ☛
000184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