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蒺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蒺藜jí lí

❶一种果实皮上带刺的植物,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卢仝《常州孟谏议座上闻韩员外》:莫言耕种好,须避秋蒺藜。
❷铁制的似蒺藜的东西,是一种防御武器。王维《老将行》: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蒺藜

草名。一名“茨”,有刺。蔓生。《文選》揚雄《羽獵賦》:“蹶松柏,掌蒺藜。”《漢書》作“疾黎”。

蒺藜jí lì

❶植物名,果皮上有刺。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❷铁制的象蒺藜的东西。王维《老将行》:“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蒺藜

蒺藜jílí

┃━ 本是带刺的植物,作战时用铁制成的蒺藜一样的东西,用来阻塞前进的道路,叫做铁蒺藜。唐·王维《老将行》:“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 鼓角   蒲矢 ☛

蒺藜jílí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平铺在地上,花黄色,多长在荒地、路边。果实也叫蒺藜,有刺,可以做药材。

蒺藜jílí

❶ 〈名〉一年生草本植物,果皮有尖刺,种子可入药。
❷ 〈名〉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茨 > 蒺藜
蒺藜  jílí

即茨。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城野戰具部 > 陣障具 > 蒺藜
蒺藜  jílí

亦稱“鐵蒺藜”。鐵製尖刺物,狀如蒺藜,故稱。俗亦稱冷角,鐵菱角。通常撒佈於敵軍必經之地,用以遲滯其行動及刺傷其人馬。亦用以水戰,擊刺敵船。據出上實物觀察,多爲三尖四尖刺,着地後必有一刺向上。中心有孔,可以繩串連,以便於撒佈、回收及携帶。《孫臏兵法·陳忌問壘》:“蒺藜者,所以當溝池也。”《六韜·虎韜》:“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寸,長六尺以上。”《通典·兵五》:“敵若木驢攻城,用鐵蒺藜而敦之。其法,以熟鐵闊徑一尺二寸四條,縱横布如蒺藜形,鎔生鐵灌其中央,重五十斤,上安其鼻,連鏁擲下。”明·戚繼光《紀效新書·布城諸器圖說》:“蒺藜繩連,利於收起。每一小尺一箇,每一步六箇爲一繩,俱用繩串入蒺藜心中而出,每一小隊前面下五層,共計十五根。”參閲《宋史·扈再興傳》、明·茅元儀《武備志·軍資乘》。

蒺藜【同义】总目录


蒺藜屈人豺羽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

蜈蚣:蝍蛆 百脚 吴公 蜈公 天龙 蝍蛆 即且 蒺藜
蜘蛛:蛛(~丝;~网;蛛蝥;蛛蟊) 网虫 网工 社公 蝃蝥 蠋蜍
几个种类的蜘蛛:壁钱 壁茧 壁镜蝇虎 草蛛 蚁蛛 跳蛛 狼蛛
长腿的小蜘蛛:蟢(蟢子;蟢母;蟢蛛;挂蟢;壁蟢) 蚑(长蚑)蟏蛸 喜子 嬉子 长踦
虾子:虾(~米;大~;白~;毛~;沼~;龙~;明~;对~;螯~;跳~;糠~;磷~) 魵 水晶人 长须公 虎头公 钓诗钓 曲身小子
小虾:虾狗
一种特大的虾:
螃蟹:蟹(海~;溪~;青~;旁蟹) 尖团 介士(横行介士) 铁角 霜脐郭索 筴舌虫 含黄伯 内黄侯 无肠公子 横行公子
雄蟹:尖脐
雌蟹:团脐
肴用蟹:含春侯
结霜时的蟹:霜蟹 霜脐 霜螯
几种蟹名:蟛蜞 螃蜞 蟛蚏 蝤蛑 长卿 相手蟹
蚰蜒:草鞋虫
鼠妇:伊威 鼠负 潮虫
其他节肢动物:蝎(钳~) 鲎(鲎虫)鲺 螨 蜱 鱼怪 海蛆 海萤 海蚤 鱼蚤 红虫 马陆 龟足 藤壶 蟹奴 石劫 钩虾 蜊蛄

☚ 腔肠动物   软体动物 ☛

蒺藜

又称“刺蒺藜”。一种布地蔓生、有针状突起的多刺草,妨碍人马践踏行动的障碍物。古代早期圈禁人犯的简便场所。《易·困·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疏曰:“石之为物,坚钢而不可入也;蒺藜之草,有刺而不可践也。”上古之时,将人犯投入蔓生蒺藜之地,或围以蒺藜,防止逃跑。蒺藜也就成为监禁人犯处所的原始形态,或是围禁人犯的障碍物。尔后用作监狱的围墙、栅栏的带刺铁丝网、用作禁区障碍物的铁蒺藜,即由此发展而来。

蒺藜

宋杂式短兵器名。原为羌人所用。于短棒上端装一蒺藜形重铁器,以槌击敌人。或称“蒺藜骨朵”。

蒺藜puncturevine

Tribulus terrestris L.,又称刺蒺藜。蒺藜科,蒺藜属。一年生草本。生于荒丘、沙地、田边及田间,或一些钙质土壤上。遍布中国各地,长江以北最普遍;全球温带地区也有分布。全株被丝绢状柔毛。茎淡褐色,基部分枝,平卧。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6~14枚,对生,矩圆形,全缘,基部稍偏斜,有托叶。花小,单生于叶腋;萼片5枚,宿存;花瓣5枚,黄色;雄蕊10枚,基部有腺体;子房上位,4~5心皮。果成熟时分为4~5个果瓣,每个果瓣具长短棘刺各1对,背面有短硬毛和瘤状体。为田间杂草。秋季采果供药用,能祛风止痒,平肝明目,泻肺胜湿,行血;嫩茎、叶治皮肤瘙痒。茎纤维为造纸原料。种子可榨油。

蒺藜

蒺藜

见“白蒺藜”。

蒺藜

❶宋代杂式短兵器名。又称“蒺藜骨朵”。原为羌人所用。于短棒上端装一蒺藜形重铁器,以槌击敌人。
❷古代障碍物。又称“铁蒺藜”。通常撒布于敌军必经之地,用以迟滞其行动及刺伤其人马。据出土实物观察,多为三尖四尖刺,着地后必有一刺向上。中心有孔,可以绳串连, 以便于撒布、回收及携带。《孙膑兵法·陈忌问垒》:“蒺藜者,所以当沟池也。”《六韬·虎韬》: “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宽八寸,长六尺以上。”

蒺藜1jí li

《本草纲目》虫部第42卷蜈蚣(1)。药名。即蜈蚣的别名,参见“蜈蚣”条。


蒺藜2jí li

《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蒺藜(42)。药名。
【基原】为蒺藜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别名】 茨(《尔雅》),旁通(《本经》),屈人(《本经》),止行(《本经》),豺羽(《本经》),升推(《本经》)。参见“蒺藜子”条。

蒺藜

蒺藜

蒙古名亚曼章古、司玛拉古、司玛。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晒干后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微炒晾干。
本品味甘、微苦,性温、锐、轻、稀;有祛肾寒性赫依,补阳,利尿消肿之功效。用于
❶浮肿,水肿,尿闭,尿频: 与冬葵果、螃蟹等配伍,制成四味蒺藜汤用;尿频可与姜黄、黄柏、栀子配伍。
❷由于肾寒引起的腰痛,耳聋、耳鸣,关节痛:制成蒺藜药酒用之。
❸遗精,阳萎,老年人或病后耗精体虚者,与五根药配伍,制成油剂用;或与羊睾丸、手参、五根药配伍,制成十三味补阳丸用。
❹黄水散于肉、骨、脉、筋等处,与白及、肉桂、良姜等配伍,制成搅合剂用之;或与五根药配伍,制成酒剂用。

☚ 斑蝥   菱角 ☛

蒺藜

蒺藜赛玛

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味甘,性温有小毒。功能养肾,利水。主要用于腰肾寒证,寒性隆病,浮肿,小便不利,湿痹,牛皮癣。蒺藜为五根之一。本品与冬葵果、螃蟹等配伍,制成三味蒺藜汤散,主治尿闭及肾炎。本品与麝香、余甘子、岩精膏等配伍,制成四味蒺藜汤散,主治热性尿闭。本品与西藏棱子芹、喜马拉雅紫茉莉、沙棘果膏等配伍,制成七味蒺藜丸,主治肾腰疼痛,肾寒,尿频。

☚ 喜马拉雅紫茉莉   冬葵果 ☛

蒺藜

puncturevine(frui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