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汤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汤斌1627—1687清初官员。字孔伯,号潜庵, 又字荆岘,河南睢州(今睢县)人。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讨。后擢为翰林,出为潼关道副使,调江西岭北道。旋以丁忧去职。服阕,拜名儒孙奇逢为师。康熙十七年(1678年)由魏象枢等荐应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侍讲。后充日讲起居注官、浙江乡试正考官,转侍读、《明史》总裁官,迁左庶子。康熙二十三年,擢内阁学士、江苏巡抚。在任内奏请减轻苏松田赋,救济江北灾民;并毁坏五通神祠偶像,禁止书坊刻印小说,令各州县立社学讲《孝经》、《小学》等书,加强思想控制,推行清廷封建文化政策。越两年授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次年改工部尚书,旋卒。其人治程、朱理学,亦研讨王守仁学说,提倡“身体力行”,然康熙曾指责其“不能践其书中之言”。著有《洛学篇》、《雎州志》、《潜庵语录》等。 汤斌 汤斌1627—1687字孔伯,号荆岘,又号潜庵,河南睢州(今睢县)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授国史院检讨。出为潼关道副使。调江西岭北道,以病乞休,丁父忧。闻孙奇逢讲学夏峰,负笈往从,为入室弟子。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侍讲。历官江苏巡抚,礼、工部尚书等。乾隆元年(1736)谥文正。有《汤子遗书》。《清史稿》有传。其门人王廷灿编有《潜庵先生年谱》。同治间,杨椿重编《汤文正公年谱定本》,以补王本之缺。斌以理学名家。勤于民事,以清介称。诗词乃其馀事,而韵语流馨,温蔼可诵,被推许为清初理学文章兼有者第一流人。有《潜庵诗馀》一卷,附见乾隆刊本《汤子遗书》卷一○,词共八首。 ☚ 华胥 安致远 ☛ 汤子遗书/汤子遗书/潜庵先生遗稿/汤潜庵先生集/潜庵文钞/潜庵先生遗稿文录 ☚ 己畦文集 汤子遗书 ☛ 汤斌 汤斌1627—1687字孔伯,号潜庵,睢州(今河南睢县)人。顺治进士,官国史院检讨、翰林院侍读、江宁巡抚、工部尚书。尝从孙奇逢学,通宋明理学,举措多道学气。论文推崇汪琬,文章朴厚而不枯涩。有《汤子遗书》《潜庵语录》等。 ☚ 叶燮 唐梦赉 ☛ 汤斌1627~1687清学者。字孔伯,一字荆岘,号潜庵。睢州(今河南睢县)人。顺治进士。康熙时理学名臣,曾任江苏巡抚、《明史》总裁官、工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等职,其学源于孙奇逢,“笃于程朱,亦不薄于王守仁”,认为“圣贤之学,其要存心而已。存心者,存天理而已”,强调正人心,崇经术。提倡朱熹的“格物致知”说,指出“能致知,则意可诚,心可正”,主张“从日用伦常躬行实践,体验天命流行”,在“识仁”和“尽孝”上做功夫,认为“仁者天道之元也,知天人同原,则知吾心与天地流通而往来无间”,“天下皆孝子,四海皆仁人,则民气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著作有《洛学编》、《睢州志》、《汤子遗书》等。 汤斌1627~1687Tang Binscholar,poet and litterateur of the Qing Dynasty. Works: Remaining Books of Tangzi,etc. 汤斌1627—1687清大臣、学者。字孔伯。河南睢州(今睢县)人。顺治进士。因父老辞官,从孙奇逢学。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被荐应博学鸿儒科。任江苏巡抚时,禁五通淫祠,烧毁庙屋偶像,奏请减轻苏松田赋。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迁礼部尚书,后改工部。次年病死。他治程朱理学,也不废王守仁之说,提倡身体力行。著有《洛学篇》、《睢州志》等。 汤斌1627—1687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号潜庵。清河南睢州(睢县)人。顺治进士。历任国史院检讨、潼关道副使、岭北道参政。顺治十六年(1659), 乞假归养。康熙十七年(1678),应博学鸿词试,授翰林院侍讲,累官至江苏巡抚,礼、工部尚书。曾疏请减免苏、松田赋,赈济淮安、扬州、徐州被水灾民,破除苏州五通祠巫觋怪诞之说。以理学名于时。著有《洛学编》、《睢州志》、《潜庵语录》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