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葫芦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葫芦笙古代乐器名,管乐类。据《新唐书·礼乐志》载:“高丽伎……又有五弦、义嘴笛、笙、葫芦笙。”宋朱辅《溪蛮丛笑·葫芦笙》:”潘安仁《笙赋》,曲沃悬匏,汶阳匏篠,皆笙之材。蛮所吹葫芦笙,亦夸匏瓠余意; 但列管六,与《说文》十三簧不同耳,名葫芦笙。”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吹樂器部 > 笙竽 > 葫蘆笙 葫蘆笙 húlúshēng 亦作“胡盧笙”、“胡蘆笙”。由笙斗,笙管與簧片三部分組成。一般爲挖空葫蘆作音斗,於其細長部之頂端開孔作吹口,音斗腹部環插竹管,管數五至八不等,置音孔與簧片。音色柔美。流傳於嶺南、西南諸多少數民族地區,歷史久遠。近年於雲南祥雲縣大波那木槨銅棺墓、江川縣李家山與晉寧縣石寨山古墓群均發現公元前四世紀至西漢時期之銅葫蘆笙斗。唐·樊綽《蠻書》記載,南詔“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閭巷,吹葫蘆笙,或吹樹葉,聲韻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招。”唐·劉恂《嶺表録異》:“胡盧笙,交趾人多取無柄之瓠,割而爲笙,上安十三簧,吹之,音韻清響,雅合律吕。”《新唐書·禮樂志十一:“高麗伎……又有五絃、義觜笛、笙、葫蘆笙。”宋·朱輔《溪蠻叢笑·葫蘆笙》:“潘安仁《笙賦》‘曲沃懸匏,汶陽匏篠。’皆笙之材。蠻所吹葫蘆笙,亦匏瓠餘意;但列管六,與《說文》‘十三簧’不同耳,名葫蘆笙。”《文獻通考·樂十一》:“唐九部夷樂有胡蘆笙。宋朝至道初,西南蕃諸蠻入貢,吹瓢笙,豈胡蘆笙耶?”《續文獻通考·樂十》:“《桂海虞衡志》曰:‘胡盧笙,兩江峒中樂。’” 管乐器 管乐器管(管乐;风管;箫管;笙管;铜~;金~;黑~) 簜 玉律 笙箫 细乐 ☚ 管乐器 笙 ☛ 葫芦笙亦称“葫芦丝”。❶傣族的吹奏乐器之一。早在西汉时就已流传,唐、宋各代文献均有记载。其制作方法是: 先将葫芦挖空作音斗, 上面插上三至六根竹管, 每根竹管的根部都装有铜质簧片, 管的下方各开一小孔。吹奏时,口吹笙管细端,指按管孔,发出悦耳的乐音。可用以独奏、合奏,亦可用于舞蹈伴奏。 彝族葫芦笙 葫芦笙 葫芦笙云南省苗、纳西、拉祜、傈僳等多种民族喜爱的传统民族乐器。历史悠久,1964年在祥云县即出土有战国时期的青铜葫芦笙。初用五根竹管安装在一个葫芦瓜上,竹管有粗有细,有长有短。长粗管发音低沉而深远,细短管发音高昂清脆。经改进,竹管长度缩短;数量由五根发展到十多根,使音域范围更加广阔,既可独奏,也可与其它乐器合奏,效果良好。在民族器乐商店和工艺美术商店均有销售。 ☚ 中甸藏族木碗 成都漆器 ☛ 葫芦笙德昂族吹奏乐器之一。流行于云南陇川、镇康等地。用一凹形葫芦,将其上端开一吹口,下端挖一洞,安装长短竹管各一,并在长竹管口安上铜簧片,放于葫芦内,在竹管正面刻7孔,调节音韵即成。音质清脆,多在歌舞和※串姑娘时吹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