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董其昌昼锦堂图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董其昌昼锦堂图轴 董其昌昼锦堂图轴明。董其昌绘。绢本设色。纵41厘米,横198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董其昌(公元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他是晚明影响较大的著名画家,华亭派(松江派)山水画的代表。山水画学董源、巨然、米芾、米友仁,以黄公望和倪瓒为宗,晚年也有取法李唐的。他善长用墨,讲究笔致墨韵,不重写实。设色画有采用没骨法的,有以浅绛兼青绿的,敷色用彩的办法几乎与水墨用笔相同,甚至把书法渗透到画法中,具有文人画的显著特征。由于他片面追求笔情墨趣,加之不重视写生,导致构图程式落套,滋长了因袭模拟的形式主义画风。他在画论的著述中,影响最大的是“画分南北二宗”。他认为“南宗”是文人画,有天份,有书卷气,如禅家“南宗”的“顿悟”表现;“北宗”是行家的画,只重苦练,无天趣可言,犹如禅家“北宗”的“斩修”表现。甚止说“北宗”画家入“邪道”,并称其为“野狐禅”。这种“南可宗,北应贬”的结论是极不公允的,是他的一种偏见。但是他将唐宋山水画分为两大派系的提法,对论述山水画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另外,他所提倡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点对画家来说,也是有积极影响的。董其昌不但是画家,还是书法家,美术评论家,收藏家和鉴赏家。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祥室随笔》、《画旨》、《画眼》等著作传世。此幅是董其昌根据北宋欧阳修的《昼锦堂记》(昼锦堂是宋代大文学家韩琦的居读处),以石青、石绿、赭石敷染勾勒,并用淡墨烘染绘制的,是他的代表作:在连绵起伏、层峦叠嶂的远山与近岭间,红枫绿树错落丛生,交相辉映。漫越坡石的秋水环绕着群山,一平如镜,浩渺无际。绿茵茵的岸边,一排茅舍掩映在葱郁的树木后。平远开阔的意境,明净沉着的色彩,完美地表现了“昼锦堂”的宜人景色和一派青山绿水的秀美风光。卷尾还附有董其昌草书的《昼锦堂记》。这幅作品曾被清内府收藏,堪称书画合壁的佳作。 ☚ 陆治竹泉试茗图轴 马守真兰花图卷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