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❶《伤寒论》方。葛根四两,麻黄、生姜各三两,桂枝、炙甘草、芍药各二两,大枣十二枚。先煮麻黄、葛根,去白沫,内诸药,水煎,分三次服,覆取微似汗。功能发散风寒,舒筋止痉。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或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者。本方由桂枝汤加葛根、麻黄组成。方中桂枝汤解肌表、和营卫,麻黄开表发汗,葛根解肌发汗,起阴气升津液,以缓筋急。本方具有解肌发汗,除太阳经输之邪,缓肌肉挛急的作用。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具有解热、抑制病原微生物、抗凝、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和抗炎等作用,并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 ❷《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葛根、生姜各六两,独活四两,当归三两,炙甘草、桂心、茯苓、石膏、人参、白术、防风、川芎各二两。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服,日二次。治产后中风,口噤仆地,头目眩晕,痰盛气急。 ❸《云岐子保命集论类要》卷下方。葛根、贝母、牡丹皮、木防己、防风、当归、川芎、茯苓、桂心、泽泻、甘草各二钱,独活、石膏(碎)、人参各三钱。水煎,分三次服。治临月子痫。若未临月者,去贝母,加升麻。 ❹《济生方》卷三方。葛根二两,枳实(麸炒)、豆豉各一两,炙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服。治酒疸。 ❺《奇效良方》卷十三方。葛根、枳壳、半夏、生地黄、杏仁、茯苓各二钱四分,黄芩一钱二分,炙甘草半钱。分作二服,加黑豆一百粒,生姜五片,白梅一个,水煎,食前服。治酒痢。 ❻《医学心悟》卷二方。葛根二钱,升麻、秦艽、荆芥、赤芍药各一钱,苏叶、白芷各八分,甘草五分,生姜二片。水煎服。治阳明经病,目痛鼻干,唇焦漱水不欲咽,脉长,头痛发热。若无汗而口渴者,加知母;有汗而口渴者,加石膏、人参;若自汗而口不渴,属阳明中风,去苏叶,加桂枝;若春夏之交,惟恐夹杂温暑之邪,不便用桂枝,加白术一钱五分。 ❼《疡医大全》卷十六方。葛根二钱,赤芍药一钱五分,赤茯苓、甘草各五分。水煎服。治齿痛。若风胜加荆芥、防风,薄荷叶;火盛加连翘、生地黄、牡丹皮、牛蒡子。 ❽《疫痧草》方。葛根、牛蒡子、荆芥、蝉蜕、连翘、郁金、甘草、桔梗。水煎服。治身热神清,痧隐疏稀,舌白脉郁,而喉不甚烂者。 葛根汤 《伤寒论》【组方药物】 葛根12克 麻黄9克(去节) 桂枝6克(去皮) 生姜9克(切) 甘草(炙) 芍药各6克 大枣12枚(擘) 【制剂用法】 上药7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主要功效】 发汗解表,升津舒筋。 【适应病证】 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今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临床验证】 1.发热:以本方为主,治疗小儿发热110例。结果:1剂热退66例,2剂热退43例,3剂热退1例。平均服药1.4剂(《山东医刊》1959,5:28)。2.颈椎病、肩周炎:以本方治疗颈椎病数十例,取得可喜苗头(《南通医药》1982,3:46)。用本方加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100例。结果:痊愈94例,好转5例,无效1例(《中级医刊》1984,1:49)。3.腹泻:以本方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3例。结果:治愈22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2例(《福建中医药》1988,2:15)。4.荨麻疹:用本方治疗51例,多数经西药治疗无效,用此治疗急性者1~7剂,慢性者5~10剂均获治愈,随访半年以上无1例复发(《江苏中医》1964,11:17)。5.椎体外反应:用本方治疗因注射或口服灭吐灵而引起的凝视、斜颈、震颤、抽搐、发音困难等椎体外反应症状15例。结果:均得治愈(《河南中医》1985,3:17)。 【方义分析】 此为仲景名方。方中葛根生津液,濡筋脉为主药;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辅药;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实验研究】 药理实验表明:本方有扩张脑血管、抗凝血(对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提高颗粒细胞内cAMP水平(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等作用(《中药药理与临床》1987,4:14。《陕西中医》1988,9: 423)。
葛根汤 《外台秘要》卷一引《小品方》【组方药物】 葛根24克 生姜9克 龙胆草 大青叶各1.5克 桂心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6克 葳蕤3克 芍药 黄芩各6克 石膏(碎) 升麻各3克 【制剂用法】 上药12味,切。以水1升,先煮葛根、麻黄取800毫升,掠去沫后,纳余药,再煎至300毫升,分3服,日2夜1。 【适应病证】 伤寒3、4日不愈,热毒内盛,头痛,壮热未解,身体疼痛者。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
葛根汤 《千金要方》卷三【组方药物】 葛根 生姜各18克 独活12克 当归9克 甘草 桂心 茯苓 石膏 人参 白术 芎 防风各6克 【制剂用法】 上药12味,取饮片。以水1.2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 【适应病证】 产后中风,口噤痉痹,气息迫急,眩冒困顿。
葛根汤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组方药物】 葛根300克(锉) 甘草90克(炙) 半夏60克(生姜汁75毫升,浆水500毫升,同煮饮,切,焙干) 黄连30克(去须) 【制剂用法】 上药4味,粗捣筛。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适应病证】 胃脘实热,烦渴,咽干吐逆者。
葛根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组方药物】 葛根60克 枳实(去瓤,麸炒) 栀子仁 豉各30克 甘草15克(炙) 【制剂用法】 上药5味,为粗末,每次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适应病证】 酒疸。由饮酒过多,胃内生热,复因酒后当风入水,以致身目发黄,心中懊𢙐,足胫满,小便黄,面发赤斑者。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葛根豆豉汤”(《赤水玄珠》卷十六)。
葛根汤 《云歧子保命集》卷下【组方药物】 葛根 贝母(去心) 牡丹皮 防己 防风 当归 川芎 白茯苓 桂心(熬) 泽泻 甘草各6克 独活 石膏 人参各9克 【制剂用法】 上药14味,取饮片。用水1.8升,煮取600毫升,分2次服。 【适应病证】 妊娠临月,因发风痉,忽闷愤不识人,吐逆眩倒,名子痫;及酒疸,心下懊痛,足胫满,发赤斑者。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酢物。 【编者按语】 原书云:方中“贝母令人易产,未临月,升麻代之”。当是应用之经验,现代药理亦证明川贝、象贝均有兴奋子宫肌作用,用当注意之,方中芎、归亦然。据笔者经验宜加竺黄、羚角、杜仲、子芩之类为宜。
葛根汤 《医学心悟》卷二【组方药物】 葛根6克 升麻 秦艽 荆芥 赤芍各3克 苏叶 白芷各2.4克 甘草1.5克 生姜2片 【制剂用法】 上药9味,水煎服。 【主要功效】 发汗解肌。 【适应病证】 阳明经病,目痛,鼻干,唇焦,漱水不欲咽,脉长。 【加减应用】 若无汗而口渴者,为热入阳明之腑,加知母;自汗而口渴者,加石膏、人参;自汗而口不渴者,乃阳明经中风,去苏叶,加桂枝;若春夏之交,惟恐夹温暑之邪,不便用桂枝,加白术4.5克。
葛根汤 《疡医大全》卷十六【组方药物】 葛根6克 赤芍药4.5克 赤茯苓1.5克 甘草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4味,水煎服。 【适应病证】 牙齿疼痛。 【加减应用】 风胜,加荆芥、防风、薄荷叶;火盛,加连翘、生地、丹皮、牛蒡子。 葛根汤ɡěɡēntānɡ❶ 《伤寒论》方。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芍药二两, 炙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水煎,分三次服。治外感风寒, 头痛, 项背强, 发热恶寒, 无汗; 或太阳病, 无汗而小便反少, 气逆胸满, 口噤, 欲作刚痉者。实验研究: 有解热作用。 ❷ 《济生方》方。葛根二两, 栀子、枳实、豆豉各一两, 炙甘草五钱。水煎服。治酒疸。 ❸ 《疡医大全》方。葛根二钱, 赤芍药一钱五分, 赤茯苓五分,甘草五分。水煎服。治齿痛。 ❹ 《疫痧草》方。葛根、牛蒡子、荆芥、蝉蜕、连翘、郁金、甘草、桔梗。水煎服。治身热神清、痧隐疏稀、咽喉肿痛。 葛根汤 葛根汤本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为治太阳伤寒,经气不舒的代表方剂。方由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二两,大枣(擘)十二枚组成。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功能发汗散风寒,舒筋止痉,透疹治痢。主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 或痉病,恶寒发热,头痛项强几几然,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无汗而小便反少,不口渴,苔白,脉浮紧者; 及麻疹、痢疾初起,见上述症状者。 本方所治证属风寒束表、津液不足所致,故治宜发汗解表,升津舒筋。方用葛根为君药,起津液而生阴气,濡润筋脉而舒其拘急; 臣以麻黄、桂枝,疏风散寒,发汗解表,配君药则发汗解表,舒筋止痉; 佐以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 配君药和营养血,舒筋止痉,并可解毒透疹止痢; 更以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使邪除而后天生化之源不乏,故用以为使药。若痉病,用此则津回筋荣而痉止; 若麻疹初起,用此则营和毒解而疹透;若痢疾初起,用此则邪散阳升而痢止。现临床上亦用本方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均有一定疗效。 葛根加半夏汤(《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葛根四两,麻黄(去节)三两,甘草(炙)二两,桂枝(去皮)二两,生姜(切)二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功能发汗解表,舒筋止呕。主治外感风寒,头痛,项背强直拘急,无汗,不口渴,呕逆,苔白,脉浮者。 栝蒌桂枝汤(《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栝蒌根二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功能解肌发表,生津舒筋。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身体强几几然,舌淡苔白,脉沉迟而有力者。 ☚ 麻黄汤 三拗汤 ☛ 000037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