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感染
感染是人体与病原体相互斗争过程的一种反应,例如当人体受到细菌的侵袭后,通常会出现体温升高,白血球数量增加,局部出现红肿甚至化脓等炎症反应,这就是感染的过程。然而日常生活中人体经常接触细菌,但并不一定经常发生感染,这是由于人体具有一定的天然抵抗力,即先天性免疫功能或称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粘膜等体表的防御屏障,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以及组织和体液中所含的补体,溶菌酶等许多抗菌物质。同时,当感染发生后,机体还可以对侵入的病原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包括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形成致敏T细胞的细胞免疫和由B淋巴细胞介导的产生抗体的体液免疫。所谓免疫一般是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也就是排除和消灭入侵病原微生物的抗感染免疫。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首先是非特异性免疫起作用,然后在特异性免疫参与下共同发挥免疫功能。机体的抗感染免疫与人体的营养状况关系密切,如儿童蛋白质和热能营养不良时,对免疫器官胸腺和外周淋巴器官脾脏及淋巴结的正常结构有明显影响,表现为胸腺萎缩、脾重降低、淋巴细胞数量特别是外周血中T细胞数量减少、嗜中性细胞杀菌活力下降、吞噬细胞功能减弱等,致使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同时当机体营养不良时,上皮及粘膜组织分泌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显著减少,溶菌酶水平下降,致使局部抵抗力降低,利于病原体繁殖及感染扩散。营养素维生素A、E、C均能提高免疫功能,维生素A对皮肤,粘膜等上皮组织的正常分化及防御病原体侵害起重要作用;维生素E能明显提高对细菌的体液免疫反应;维生素C可增强机体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微量元素中铁、锌和硒均可增强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功能。
营养与感染
营养不良与传染病流行常相伴产生。感染可引起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使感染过程更加剧和更难于治疗,二者有密切关系。长期摄入过高能量可发生肥胖病,并易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胆疾病,这些疾病严重时亦易发生感染,因此长期摄取过多营养物质与感染也有一定关系。
营养不良时感染的特点 当某些地区人群中出现普遍性营养不良时,传染病的发病率常增高。尤以消化系统传染病(如痢疾、伤寒和霍乱等)、结核病以及脓皮病最为常见。营养不良病人抵抗力降低,易受感染,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易发生败血症等全身性感染。发生单纯疱疹时病变不易局限,往往广泛蔓延。营养不良儿童感染麻疹时,死亡率较一般儿童高1~4倍。感染结核病时其结核菌素试验常呈阴性反应,局部病灶周围可见较大面积的干酪样坏死,极少淋巴细胞反应。局部感染易发生坏疽而不呈化脓反应。有时感染虽重但不发热,表明机体反应极差。对伤寒、副伤寒A、副伤寒B、白喉等接种免疫反应较差。给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增加了困难。大手术后易并发感染,伤口愈合迟缓,死亡率增高。均说明营养不良病人易发生严重感染,其主要原因在于免疫功能减退。
营养不良时免疫功能减退 营养不良时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减退。
(1)体表屏障功能减退: 体表屏障功能包括皮肤和粘膜的完整和破损后修复能力,上皮细胞功能以及泪液、消化液、粘液和酶的分泌等。维生素A参与粘膜多糖粘蛋白产生。当其缺乏时,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眼和口腔粘膜发生角化、化生和断裂;呼吸道的纤毛细胞消失,不能移除细菌及废屑;呼吸道粘膜不能分泌粘液、溶菌酶和分泌性IgA,故不能抑菌。呼吸道组织的损害易诱发病毒和细菌感染。其他具有粘膜的器官抵抗力降低,也易得感染。核黄素缺乏对皮肤和消化道粘膜易损伤。烟酸缺乏引致皮炎、口腔炎和舌红肿,也损害了防菌屏障。维生素C缺乏时,脯氨酸不能转变为胶原的主要成分羟脯氨酸,以致影响结缔组织弹性,易断裂,且不易修复。蛋白质严重缺乏时,皮肤萎缩、脱屑、易形成溃疡;消化道粘膜萎缩,溃损后不易愈合。总之,营养不良时屏障功能减退,增加了感染的频率。
(2)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减弱: 感染时的发热反应对增强抵抗力起一定作用。发热时可动员白细胞,活跃吞噬作用,促进心血管功能,有利于机体防御机制的增强。严重营养不良时发热反应欠佳,降低了抵抗力。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和立克次体作用,蛋白质缺乏和维生素C缺乏时,干扰素形成减少。存在于体液中的溶菌酶可杀灭某些细菌和病毒,维生素A缺乏时粘膜功能欠佳,溶菌酶分泌减少。裂解素与补体镁离子协同作用可抵御各种感染。在蛋白质、镁离子及泛酸缺乏时裂解素减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体防御感染功能、肝脏解毒功能、肾脏排泄毒素功能以及心血管运送起防御作用的物质和运走有害物质的功能等,皆可因营养不良而减退,从而减弱机体防御功能作用。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器有正常的菌丛分布,有抑制致病菌繁殖的作用,蛋白质缺乏或维生素A缺乏时可导致菌丛失调而易发生感染。营养不良者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形成上皮样细胞和联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和构成肉芽肿的功能较差。营养不良病人并发结核病时病情发展迅速、易发生大块组织崩溃、形成空洞但无肉芽肿形成。营养不良时补体水平降低,调理素作用、杀菌作用和炎症反应均欠佳。易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和败血症。
(3)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 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减弱。营养不良时胸腺萎缩、淋巴结深层区萎缩、扁桃体缩小,故免疫功能低下,结核菌素试验、白喉类毒素试验、植物血凝集试验等延迟性皮肤过敏反应于营养不良时呈阴性反应。结核病易于发展,病毒感染易呈广泛性。营养不良时首先T细胞功能受影响。由于T细胞具有兴奋或抑制B细胞功能的作用,故B细胞的功能亦欠佳。病人鼻咽分泌物和唾液中的分泌性IgA减少,因而病原体在呼吸道和消化道不易被清除,易得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亦易受肺炎球菌、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的感染。营养不良者IgG低于正常,但感染时IgG、IgA、IgM都有所增高;IgE在营养不良时增高,有寄生虫感染时可进一步升高。营养不良病人对某些抗原反应欠佳,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如对于黄热病、伤寒、甲型流感等疾病的疫苗反应欠佳。抗体产生欠佳与多种营养物质缺乏有关,其中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D、B1、B2、B6、B12、C、泛酸、叶酸和生物素等。动物实验表明,急性能量与蛋白质缺乏10天,可导致T细胞数目与功能明显减低,B细胞功能未受抑制。慢性中等度蛋白质缺乏一般抑制B细胞功能,但T细胞功能保存较好。慢性严重程度的蛋白质缺乏则使B细胞和T细胞均受抑制。营养不良改善后免疫功能可逐渐恢复,但营养不良幼婴的免疫功能恢复甚慢,当感染与营养不良同时存在时,对这两种情况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