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性眼病
营养物质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原料,主要从食物中摄入体内,如果摄入量不足、消耗过多、吸收利用发生障碍、需要量增加、但得不到足够的补充等原因,都可造成营养不良,而引起种种疾病。维生素是构成酶系统的主要部分,它的缺乏是营养不良性疾病的主要方面。某种营养因素的缺乏,可以引起不止一种组织的病变,而一种组织的病变也可以由于不止一种营养因素缺乏所造成。某些营养不良性疾病可能在眼部引起特殊表现,通过这些表现有助于全身病的诊断。眼部病变只有在纠正了全身营养不良的状况之后,才能获得解决。
维生素A缺乏症 维生素A为脂溶性,它参加组织中的氧化还原过程,能促进不饱和脂肪的氧化和增强肝脏组织的代谢功能。维生素A缺乏时,在早期主要表现为暗适应能力降低,在暗处视力减弱,出现夜盲症。夜盲通常是早期维生素A缺乏症的唯一症状,这是与视网膜中的视紫红质在光化学代谢过程中,因得不到足够的维生素A补充,再合成发生障碍有关,而视紫红质是保持正常暗适应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维生素A缺乏的进一步发展,则产生结膜、角膜干燥,此时球结膜上可见到Bitot斑,并可见到球结膜失去光泽、起皱,不能为泪水所湿润,角膜也发生混浊,甚致形成溃疡等一系列典型变化。
维生素B1缺乏症 维生素B1为水溶性维生素,它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有密切关系,维生素B1缺乏时,碳水化合物不能完全氧化,可使人体受损害而产生各种症状。全身症状为脚气病。眼部主要表现为结膜炎、睑缘炎和视神经炎,后者在临床上更具有代表性。偶而也可发生眼外肌麻痹。如发生颜面神经麻痹时,可发生下睑外翻性睑裂闭合不全症。妇女在哺乳期时维生素B1消耗较多,如不能从食物中得到足够补充,则更易发生球后视神经炎,表现为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视力严重障碍。治疗以注射或口服维生素B1为主,并给以富有维生素B1的食物,如肝、蛋、标准面粉、酵母、麦片等。视神经有损害时还应加用血管扩张剂和皮质类固醇药物。
维生素B2缺乏症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缺乏该维生素时,可引起糙皮病,此时病人出现脱发,舌炎,口角粘膜炎,皮肤表面有皲裂,脂溢性皮炎、酒糟鼻;慢性阴囊炎及类似湿疹性皮炎等。眼部主要症状为眼疲劳,视力下降,角膜周围的结膜有血管增生,并发生疱疹,常有血管侵入角膜内,形成角膜新生血管,也可发生睑缘炎、慢性结膜炎或酒糟鼻性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等。干酵母片或核黄素的大量补充,常可收到很满意的治疗效果。
维生素C缺乏症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它在机体组织的细胞间质氧化还原过程中,起递氢作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防治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的抵抗能力。缺乏时可导致坏血病。眼部主要表现为眼睑皮下、球结膜下、眼眶、眶骨膜下容易出血,眶内出血时则可引起眼球突出,重者可导致暴露性角膜炎或角膜溃疡。眼内组织也易发生出血,如出血进入玻璃体而吸收不完全时,可以产生增殖性视网膜炎,视网膜的出血可以引起程度不等的视力障碍。维生素C对晶体的正常代谢也有重要作用。白内障病人的房水、晶体或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都偏低,提示维生素C缺乏可加速晶体混浊的发展。维生素C缺乏者在进行各种手术时,也容易引起出血。维生素C的来源很广、新鲜蔬菜、水果中含量尤为丰富,如能适当注意食物选择,一般不致导致缺乏,治疗需要时,可直接口服或注射适量的维生素C。
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D缺乏症又称佝偻病。眼部可发生睑痉挛、慢性结膜炎、手足搐搦性白内障等,这种白内障进展很快,初期晶体皮质浅层呈白色点状、条状混浊,可在短期内使全部晶体变为混浊。治疗以给予大剂量钙剂和增强营养,多晒日光为主。白内障严重而影响视力时应采用手术治疗。
维生素K缺乏症 主要症状为出血。眼睑皮下、球结膜下、眼内各组织以及玻璃体、眶内均可发生程度不等的出血,手术或外伤时更容易引起出血。治疗可直接给予适量的维生素K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