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
散文篇名。清侯方域作。阮光禄,即阮大铖,崇祯元年阮曾官光禄卿,故称。今人王凯符说:“本文的写作年代及背景有两说。文题标明本文作于‘癸未去金陵日’,癸未是公元1643年即明亡的前一年。但有的文章却把该文写作时间断为1644年清兵入关,福王在南京称帝(南明弘光帝)之后。根据有关史料考证,本文应以作者称明的时间即1643年为是。文中写左良玉进兵南京,阮大铖诬侯方域为内应,此事确是发生在癸未即1643年清兵入关之前。左良玉是由侯方域之父侯恂提拔起来的一个军事将领,受封宁南侯,驻军襄阳。他企图进军南京有两次。一次在癸未,左良玉为扩大自己的势力,以缺粮为名,声言要借食南京;一次是福王在南京即位后,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朝政,排斥忠良,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进军南京,兵至九江因左良玉病死而止。第一次借食南京未成,侯方域以其父之名给左良玉写信劝止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所说‘奉熊尚书之教,驰书止之’即此信)。侯方域给左良玉的信(见侯方域《壮悔堂集·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及侯方域年谱,均指明本文作于左良玉‘借食南京’的1643年。有的文章把该文写作时间断为1644年,大约是把左良玉第二次进兵南京为写作的背景了。”(《古代散文鉴赏辞典》)今人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阉党余孽阮大铖曾企图拉拢侯方域,以洗刷自己的罪行,遭到拒绝。清兵入关后,福王立于南京,阮大铖欲加害侯方域。侯在崇祯十七年(1644)逃离南京时,写了这封著名的信,义正严辞地谴责了阮大铖。”今多数研究者认为,此篇当写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阮大铖早年以俊方与侯恂等交好,曾为光禄大夫,后因依附魏忠贤,为士人所不齿,崇祯时遭废斥,匿居南京。南京复社文人欲将其逐出城门,当时侯方域与复社人士关系密切,阮想借世交拉拢侯方域,为侯所拒绝,因而引起阮的忌恨,欲加害侯方域。文章就是在此背景下写成的。它首先用阮大铖同作者父亲侯恂之间关系的变化,说明阮为人之卑劣;又进一步摆出阮利用“王将军”收买作者等人的作法,说明其行为的无耻和徒劳;然后揭露了阮对作者的造谣谄害,鞭挞了这个阉党余孽品质恶劣、阴险狡诈的丑恶面目,较真实地反映了明末政治腐败、坏人猖狂的社会现实。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均切中要害;语言委婉含蓄,外似平和,内含锋芒;逐层揭露,旁敲侧击,深刻犀利。清孔尚任撰《桃花扇》传奇,曾以此文为重要素材。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清侯方域撰。作者侯方域是由明入清的作家,其文学活动多在清初,而此文则写于明亡的前一年——崇祯十六年(1643)。阮光禄,指做过明代的光禄卿,因名列权奸魏忠贤逆案而被削职的无行文人阮大铖。明末,侯方域去南京应试,并参加了复社。阮大铖为缓和复社文人对他的攻击以图再起,派人对侯方域施以拉拢,遭到拒绝之后又借机诬陷,迫使侯方域离开南京去宜兴安身。这封信即写于侯方域离开南京之时。作者在信中历述阮大铖对自己拉拢不成又施诬陷的卑鄙行经,表明了自己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志向。行文洋洋洒洒,气势充沛,对奸佞的斥责痛快淋漓,切中要害,是历来传颂的散文名作。 ☚ 李姬传 芋老人传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