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菜单成本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菜单成本论Menu Costs Theory亦称“成本价格调整论”。通过价格调整的实际成本或风险成本来说明价格粘性的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格里高利·曼昆提出。该理论认为,当经济出现小的波动时,由于菜单成本的存在,单个厂商不会马上变动价格。厂商在需求下降时是否作出调整价格的决定,主要依据是厂商预期调整价格之后利润的增加量是否大于菜单成本。只有在预期利润增加量大于菜单成本时,厂商才会进行价格调整。但厂商不总是预期利润增加量大于菜单成本,同时这种比较本身也要发生成本。所以,厂商经常会放弃价格调整,而宁愿进行产量调整以适应需求变化,从而导致价格粘性。众多厂商在总需求减少时维持价格不变而减少产量,在宏观层次上会导致巨大的社会福利损失,从而引起经济衰退发生。 菜单成本论 菜单成本论menu costs theory菜单成本论是新凯恩斯主义学者们提出的解释经济周期的新理论,它又被称为有成本的价格调整论。这一理论认为,经济中有一定垄断力的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价格,所以,名义价格有粘性。所谓菜单成本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费的成本。因为各类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改变菜单价目表,所以新凯恩斯主义者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另有一类与近似理性行为相联系的机会成本,也被称为菜单成本,同样阻滞着厂商调整价格。厂商只有在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增量大于菜单成本时,才会调价,否则,厂商将保持价格不变。小菜单成本的存在,使厂商不愿意经常地变动价格,所以,名义价格水平有粘性。在价格有粘性的情况下,各厂商对需求变动的反应是改变产出,因此,总产出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经济中出现大的波动。有关菜单成本论的代表性理论为:菜单成本和经济周期论;近似理性经济周期模型;实际刚性和货币非中性论等。 ☚ 闲暇跨时替代 莫迪利安尼-米勒定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